從能源、資源或環境的角度看,水泥行業是煤炭、電力的消耗大戶,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等特點。水泥企業在生產水泥,造福人類社會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能源,排放出大量廢氣、粉塵,給社會、環境帶來了不良影響。水泥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走節能環保的科學發展之路,因此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建立了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將經濟增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統一起來,做到數量、質量、效益和發展速度的統一,實現了企業的和諧發展。
近幾年,我國發布了GB/T22336-2008《企業節能標準體系編制通則》和GB/T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為水泥行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生產指明了方向。其主要框架見下圖。
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在公司范圍內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推動公司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企業清潔生產,并以技術開發與創新保持企業持續改進,最終使企業達到降低成本、節能減排、做大做強、承擔社會責任、打造綠色生產企業的目標。
完善能源管理體系
2006年,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的節能管理小組,設立了節能辦,配備了6名專職節能管理人員,全面負責公司的節能管理工作,修訂完善了公司重點耗能設備和用能崗位的《崗位責任制》;2007年,公司在節能管理體系建設中,把節能減排明確列為公司的基本方針之一;2008年,公司專門抽調一名副總經理主抓節能管理和節能技改、創新工作;2009年,在全公司范圍內聘請了20名節能監督員,全方位地對公司的用能和節能情況進行監督,“節能定責,減排定人”的總體工作思路得到了有效落實。
2007年,公司在全面總結公司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從公司領導到普通員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人人有任務,個個有責任”的全員能源崗位管理體系。在能源計量上,公司設專人負責能源從進廠到使用過程的計量,堅持對流量計、儀表、計量秤進行定期檢驗。當地市、區質檢部門定期對公司電子衡、電氣儀表、化驗測量器具進行檢驗。
在能耗定額上,公司以2005年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57.02千克標煤為基數,結合集團公司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和政府與公司簽訂的《節能目標責任書》,對公司煤耗、電耗、油耗(柴油)、水耗進行了詳細論證,規劃了公司能耗定額標準目標:2010年產品能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節能標準體系方面,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節能標準,針對煤耗、電耗、水耗分別制定了單位耗量標準,對所有用能設備建立檔案,編制節能規劃,以公司節能辦為主體確立了公司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物資管理、信息管理的綜合節能標準體系,設立了節能技改資金,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活動。
3年來,公司全面完成企業能源計量系統填報工作。2008年12月公司被國家標準化研究院確定為水泥行業唯一一家國家能源標準管理體系試點起草單位,其前期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GB/T23331-2009已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公司依據省、市節能目標考核辦法,制定了《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節能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對公司所有用能設備建檔立案,組織技術人員對公司整個用能狀況和節能空間進行詳細分析,確定了節能總量,并逐步量化分解到車間、班組、個人和重點用能設備上。同時,公司與部門、車間、班組層層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由節能辦跟蹤考核,對節能績效突出的部門給予1000~3000元的獎勵,對不能完成年度節能任務的,取消其部門或個人年度“評先”資格,累計兩年完不成節能任務的,給予降職、降薪處罰。
技術開發成績斐然
公司先后實施節能技術小改小革60余項,同時重點建設了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年可發電6400萬千瓦時、減排CO2約5萬噸、節約標煤2.11萬噸;投資420萬元實施《清潔生產中低費方案》;在已爆破拆除的9條立窯生產線原址上,投資5億元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配帶余熱發電的節能環保工程,并于2009年9月竣工投產。項目投產后,年可節約標煤3.2萬噸、節約電力5480萬千瓦時、節水2.6萬立方米、減排CO2達10萬噸及SO2約500噸、節約土地500余畝、消耗“三廢”達到60萬噸以上。
此外,公司自主開發了污水處理廠污泥終端處置工程。這個處置工藝過程全部采用封閉裝置,日處理污泥量在50噸以上,年處理量可達兩三萬噸,無害化處置空間巨大,完全做到了污泥的日產日清,杜絕了污泥二次污染。這個污泥處置項目的運營,是企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同時徹底解決了棗莊市目前市政污泥亟待處理的難題,為市政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最終處置提供了一個全新模式,為棗莊市城市環境優化和循環經濟的推廣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投資2億元的棗莊中聯水泥工業生態園項目于2008年12月啟動。公司通過三期建設,將污染企業轉化為清潔企業,成為區域生態文明園區的典范,構建了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新農村—生態人居、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此外,已列入公司節能技改計劃的風機變頻改造、城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利用等數十項節能技改項目也將逐步實施。屆時,公司各種污染物排放將全部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全面實現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目標,經濟效益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為全面掌握公司能源狀況,明確企業產能水平和效益狀況,公司在山東區域企業對標的基礎上,每月組織對節能指標的對標,從產能利用率、煤耗、電耗、能源購入價格、經濟效益、混合材摻加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比,從中查找自身不足,積極改進。在自身對標的基礎上,公司積極尋求外部對標平臺,先后參加了山東省經貿委組織的水泥企業能效對標培訓會和棗莊市政府節能辦組織的棗莊地區水泥行業能效對標會,組織學習了由國家能源管理司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開發的水泥能效對標工具。在此基礎上,公司以節能辦為主設立能效對標辦公室,具體開展能效對標工作,制定能效對標計劃,確立內外標桿,收集能耗數據,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斷豐富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管理經驗。
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公司于2007年11月7日集中爆破了9條(共90萬噸)機立窯生產線,此舉被譽為“中國水泥第一爆”,每年可減排粉塵約7000噸,減排SO2約900噸,標志著公司在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從而帶動了棗莊地區、山東省乃至全國水泥行業的淘汰落后產能步伐。
公司始終把開展資源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發展的根本方針,不斷優化工藝方案,加大“三廢”利用率。從2007年開始,公司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先后實施清潔生產無費、低費方案40余項,中高費方案4項,年消耗工業廢渣達60萬噸以上;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學習吸收新的節能管理機制,2008年公司推行節能自愿管理,倡導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司余熱發電項目上推行CDM項目。
以上各項工作的開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公司生產的部分水泥產品被山東省經貿委評定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2007年,公司被棗莊市政府、市中區政府認定為資源利用、循環經濟重點單位;2008年9月,公司通過了山東省環保專家組的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獲得A級證書;2009年,公司獲得山東省首屆“優秀循環經濟企業”稱號。
公司一直注重對節能法律法規的學習,嚴格執行國家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公司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按照國家節能規范標準進行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節能產業政策,并且對所有規模以上項目專門聘請節能評估公司進行能源評估,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重新設計。同時,在項目設計、建設、設備選型等環節全方位地進行跟蹤監督,確保項目用能達到先進水平。
公司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欄、班組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建立了節能活動室,積極開展節能活動;舉辦了節能減排標語大賽,將優秀的節能減排標語作為公司宣傳用語;開展了節能月活動,舉行了節能技術比武和節能知識競賽,開展了節能法規、節能技術培訓、用能崗位職工培訓,增強了員工節能意識。同時,公司還聘請專家開辦講座,開展對外技術交流活動,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水平。公司被中國建材集團評為“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建設優秀企業”,同時獲得“節能減排之星”稱號。
通過實施能源管理標準,執行能源控制程序,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具體指標見下表。
在能源管理實施過程中,公司先后實施了爆破拆除立窯、余熱發電、污泥利用、生態園建設、清潔生產審核等幾十項技術開發、改造、創新活動,使公司年可節約標煤3萬噸以上,減排CO2約10萬噸、SO2約800噸,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率100%。公司余熱發電項目成為棗莊市首家建成并網運行項目,同時公司成為國家能源管理標準委員會確定的水泥行業試點單位。
通過實施能源管理體系,公司在資源利用、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等領域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了綱領性文件和基本準則。它體現了公司對內外部相關方的承諾,并確保了公司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滿足了內外部相關方的要求,最終為實現水泥綠色生產奠定了基礎。
近幾年,我國發布了GB/T22336-2008《企業節能標準體系編制通則》和GB/T23331-200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為水泥行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生產指明了方向。其主要框架見下圖。
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在公司范圍內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推動公司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企業清潔生產,并以技術開發與創新保持企業持續改進,最終使企業達到降低成本、節能減排、做大做強、承擔社會責任、打造綠色生產企業的目標。
完善能源管理體系
2006年,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了以公司總經理為組長的節能管理小組,設立了節能辦,配備了6名專職節能管理人員,全面負責公司的節能管理工作,修訂完善了公司重點耗能設備和用能崗位的《崗位責任制》;2007年,公司在節能管理體系建設中,把節能減排明確列為公司的基本方針之一;2008年,公司專門抽調一名副總經理主抓節能管理和節能技改、創新工作;2009年,在全公司范圍內聘請了20名節能監督員,全方位地對公司的用能和節能情況進行監督,“節能定責,減排定人”的總體工作思路得到了有效落實。
2007年,公司在全面總結公司節能減排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從公司領導到普通員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人人有任務,個個有責任”的全員能源崗位管理體系。在能源計量上,公司設專人負責能源從進廠到使用過程的計量,堅持對流量計、儀表、計量秤進行定期檢驗。當地市、區質檢部門定期對公司電子衡、電氣儀表、化驗測量器具進行檢驗。
在能耗定額上,公司以2005年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57.02千克標煤為基數,結合集團公司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和政府與公司簽訂的《節能目標責任書》,對公司煤耗、電耗、油耗(柴油)、水耗進行了詳細論證,規劃了公司能耗定額標準目標:2010年產品能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節能標準體系方面,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節能標準,針對煤耗、電耗、水耗分別制定了單位耗量標準,對所有用能設備建立檔案,編制節能規劃,以公司節能辦為主體確立了公司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物資管理、信息管理的綜合節能標準體系,設立了節能技改資金,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活動。
3年來,公司全面完成企業能源計量系統填報工作。2008年12月公司被國家標準化研究院確定為水泥行業唯一一家國家能源標準管理體系試點起草單位,其前期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GB/T23331-2009已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公司依據省、市節能目標考核辦法,制定了《棗莊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節能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對公司所有用能設備建檔立案,組織技術人員對公司整個用能狀況和節能空間進行詳細分析,確定了節能總量,并逐步量化分解到車間、班組、個人和重點用能設備上。同時,公司與部門、車間、班組層層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由節能辦跟蹤考核,對節能績效突出的部門給予1000~3000元的獎勵,對不能完成年度節能任務的,取消其部門或個人年度“評先”資格,累計兩年完不成節能任務的,給予降職、降薪處罰。
技術開發成績斐然
公司先后實施節能技術小改小革60余項,同時重點建設了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年可發電6400萬千瓦時、減排CO2約5萬噸、節約標煤2.11萬噸;投資420萬元實施《清潔生產中低費方案》;在已爆破拆除的9條立窯生產線原址上,投資5億元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配帶余熱發電的節能環保工程,并于2009年9月竣工投產。項目投產后,年可節約標煤3.2萬噸、節約電力5480萬千瓦時、節水2.6萬立方米、減排CO2達10萬噸及SO2約500噸、節約土地500余畝、消耗“三廢”達到60萬噸以上。
此外,公司自主開發了污水處理廠污泥終端處置工程。這個處置工藝過程全部采用封閉裝置,日處理污泥量在50噸以上,年處理量可達兩三萬噸,無害化處置空間巨大,完全做到了污泥的日產日清,杜絕了污泥二次污染。這個污泥處置項目的運營,是企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同時徹底解決了棗莊市目前市政污泥亟待處理的難題,為市政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最終處置提供了一個全新模式,為棗莊市城市環境優化和循環經濟的推廣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投資2億元的棗莊中聯水泥工業生態園項目于2008年12月啟動。公司通過三期建設,將污染企業轉化為清潔企業,成為區域生態文明園區的典范,構建了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新農村—生態人居、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此外,已列入公司節能技改計劃的風機變頻改造、城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利用等數十項節能技改項目也將逐步實施。屆時,公司各種污染物排放將全部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全面實現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目標,經濟效益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為全面掌握公司能源狀況,明確企業產能水平和效益狀況,公司在山東區域企業對標的基礎上,每月組織對節能指標的對標,從產能利用率、煤耗、電耗、能源購入價格、經濟效益、混合材摻加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對比,從中查找自身不足,積極改進。在自身對標的基礎上,公司積極尋求外部對標平臺,先后參加了山東省經貿委組織的水泥企業能效對標培訓會和棗莊市政府節能辦組織的棗莊地區水泥行業能效對標會,組織學習了由國家能源管理司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開發的水泥能效對標工具。在此基礎上,公司以節能辦為主設立能效對標辦公室,具體開展能效對標工作,制定能效對標計劃,確立內外標桿,收集能耗數據,查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斷豐富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管理經驗。
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公司于2007年11月7日集中爆破了9條(共90萬噸)機立窯生產線,此舉被譽為“中國水泥第一爆”,每年可減排粉塵約7000噸,減排SO2約900噸,標志著公司在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從而帶動了棗莊地區、山東省乃至全國水泥行業的淘汰落后產能步伐。
公司始終把開展資源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發展的根本方針,不斷優化工藝方案,加大“三廢”利用率。從2007年開始,公司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先后實施清潔生產無費、低費方案40余項,中高費方案4項,年消耗工業廢渣達60萬噸以上;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學習吸收新的節能管理機制,2008年公司推行節能自愿管理,倡導合同能源管理,在公司余熱發電項目上推行CDM項目。
以上各項工作的開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公司生產的部分水泥產品被山東省經貿委評定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2007年,公司被棗莊市政府、市中區政府認定為資源利用、循環經濟重點單位;2008年9月,公司通過了山東省環保專家組的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獲得A級證書;2009年,公司獲得山東省首屆“優秀循環經濟企業”稱號。
公司一直注重對節能法律法規的學習,嚴格執行國家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公司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按照國家節能規范標準進行設計,必須符合國家節能產業政策,并且對所有規模以上項目專門聘請節能評估公司進行能源評估,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重新設計。同時,在項目設計、建設、設備選型等環節全方位地進行跟蹤監督,確保項目用能達到先進水平。
公司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欄、班組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建立了節能活動室,積極開展節能活動;舉辦了節能減排標語大賽,將優秀的節能減排標語作為公司宣傳用語;開展了節能月活動,舉行了節能技術比武和節能知識競賽,開展了節能法規、節能技術培訓、用能崗位職工培訓,增強了員工節能意識。同時,公司還聘請專家開辦講座,開展對外技術交流活動,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水平。公司被中國建材集團評為“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建設優秀企業”,同時獲得“節能減排之星”稱號。
通過實施能源管理標準,執行能源控制程序,公司的整體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具體指標見下表。
在能源管理實施過程中,公司先后實施了爆破拆除立窯、余熱發電、污泥利用、生態園建設、清潔生產審核等幾十項技術開發、改造、創新活動,使公司年可節約標煤3萬噸以上,減排CO2約10萬噸、SO2約800噸,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率100%。公司余熱發電項目成為棗莊市首家建成并網運行項目,同時公司成為國家能源管理標準委員會確定的水泥行業試點單位。
通過實施能源管理體系,公司在資源利用、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等領域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了綱領性文件和基本準則。它體現了公司對內外部相關方的承諾,并確保了公司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高,滿足了內外部相關方的要求,最終為實現水泥綠色生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