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攜手CIFA銜枚疾進 中聯融資租賃歐洲告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4-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證券日報
核心提示:攜手CIFA銜枚疾進 中聯融資租賃歐洲告捷
  4月23日,德國慕尼黑寶馬展上,中聯重科融資租賃(意大利)公司成功簽署歐洲第一單,標的物為中聯重科旗下CIFA公司新產品Carbotech45米泵車。在世界的頂級市場,中聯重科提供了設備之外的增值的金融服務。 
  
  雖然中聯重科長沙總部的高管和中國其他廠家的同行一樣,無緣親臨工程機械行業這一國際盛會。但中聯高層運籌帷幄于萬里之外,自家產品登堂入室踏進寶馬展核心區“歐洲設備供應商展區”,而更具象征意義的是,簽下了融資租賃業務歐洲第一單。 
  
  金融與實體的整合 
  
  4月26日,中聯重科總裁助理萬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雙品牌國際化戰略體系中,中聯重科為CIFA提供了廠商金融服務,CIFA為中聯重科提供了本土化的銷售渠道和專業化的設備管理,雙方相互支撐資源互補。 
  
  “可以說,渠道整合、品牌整合只是(企業)初級的整合,中聯重科能將金融服務嫁接到實體產品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整合。”萬鈞如此評論。 
  
  “廠商金融為有融資困難的客戶企業提供所急需的設備,他們通過項目建設的收入逐步還款。”萬鈞解釋道,“設備供應商將銀行貸款轉變為生產設備,交付給客戶企業使用,客戶逐步還款給銀行,供應商賺取管理費和利差,這是一種信用銷售方式。” 
  
  據悉,當前中國工程機械大多采取信用銷售方式,銷售量占據總銷售額的70%~80%。信用銷售包括了分期、按揭和融資租賃三類。中聯重科所提供的廠商金融服務正是最后一種。 
  
  “在三種方式中,我們的廠商金融還款方式最靈活,風險控制結果優于其他信用付款方式,還可以創造金融利潤。”萬鈞介紹,“3年來,中聯重科以融資租賃方式交付的貨物達到了160多億元,占銷售份額的40%-50%。這一塊業務刨去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毛利潤相當可觀。” 
  
  風險有限 
  
  將設備交付給融資困難的海外客戶,是否蘊含了不可知的風險?“最大的風險在于客戶不能及時還款,作為借貸方的供應商負有回購責任,依照合同向銀行回購機械設備,”萬鈞表示,“只要回購的設備殘值高于貸款余額,就不會存在風險。”在意大利市場中,中聯重科雖是新兵,CIFA卻是老牌勁旅,設備殘值估算與控制早已形成完備體系,為了控制還款風險,中聯重科還將廠商金融服務期縮短為3年。“從長期來看,只有我們租賃的設備完全損壞或無法收回,而且銀行在3年的合同期里沒有收到一分錢還款,才能算作是壞帳,”萬鈞笑道,“我們還真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廠商金融服務這一塊的壞帳損失基本沒有,因為最多是將設備收回,迄今中聯重科收回收的設備再次處置后都能覆蓋客戶的欠款余額。” 
  
  萬鈞笑著表示,“廠商金融可以看作一類授信業務,我們通過國內資本市場融資,給海外客戶提供授信,既擴大了我們的銷售范圍,也為國內的過剩流動性找到了一個合理釋放的出口,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然而,在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中,沒有授信服務的其它競爭對手卻隱隱感覺到壓力。 
  
  在自信之余,中聯重科也有著小小的委屈。“依照現有的會計準則,通過并表加總,我們的以應收租金轉讓的融資直接被計算成負債,造成表上負債虛高的假象,”萬鈞無奈的表示,“許多非專業的投資者常常誤讀了這些數據,造成不必要的擔心。”實際上融資租賃業務中負債虛高是一類普遍存在的國際問題,作為整體上市的卡特彼勒等公司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其負債率一直在80%以上。然而,正是這些被許多投資者忽略的融資租賃業務,植根在扎實的實體產品基礎上,在金融危機中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