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際市場 » 正文

觀察分析:漢森(Hanson)公司在艱難中行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9-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鄧愷
核心提示:觀察分析:漢森(Hanson)公司在艱難中行進
hanson    Hanson,在上世紀80年代因收購中小公司而名聲大噪一時,而如今其業務重點開始逐漸遠離資本市場運作,而放在了建筑材料上-集料、水泥和預拌混凝土成為了Hanson集團的核心業務。
 
    在撒切爾夫人時代,Hanson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完成了一系列在市場產生震動的收購。比如收購SCM(美國化學和打字機集團)和皇家集團(Imperial Group)。
 
    但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Hanson成了市場上表現最差的公司之一。1992年,Hanson決定將公司拆分。在1995年出售在美國的業務之后,Hanson的業務輪廓開始清晰起來,帝國煙草、千年化學、能源集團和建筑材料組成了Hanson的核心業務。資產總值達到100億歐元。
 
    在過去幾年,Hanson的股價一直在跌,這主要是由于Hanson面臨的石棉污染訴訟和國際建筑材料市場的合并之風。Hanson的投資者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前者,Hanson的工人起訴本公司因未采取有效措施而使自己遭受石棉污染,而向法院提出了巨額賠償要求。
 
    許多建筑公司都依賴政府的工程項目而生存,Hanson也不例外。Hanson的未來與TEA-21(美國聯邦基礎工程項目)緊緊相連。而在英國,由于政府沒有大型道路建設項目,Hanson很難從中獲得好處。
 
    Arden Partners的分析員Rob Griffiths認為Hanson市場發展潛力不大,而僅能從節約成本來增加利潤。他建議投資者減持Hanson的股票,因為前段時間流傳出Holcim將要收購Hanson的集料公司而使Hanson的股價出現異常增長,Rob Griffiths認為這純屬炒做。他不大相信在Hanson在妥善解決石棉訴訟之前會有公司發出收購Hanson的要約。他說:“放眼全球,任何一個理智的領導者都不會去收購一個深陷石棉丑聞額公司。”
 
    Arbuthnot保險的Stephen Rawlinson也認為只有當訴訟結束后Hanson的業務狀況得到改善,屆時有可能止住股價跌落。
 
    Williams de Broë的Simon Brown對石棉訴訟能得到圓滿解決持樂觀態度。他在二月份的時候撰文鼓勵投資者購進Hanson的股票。他在文中寫道:“Hanson的管理層銳意改革,采取種種措施通過節約成本從而增加利潤”。Brown預計今明兩年Hanson的利潤仍會增加。
 
    Teather & Greenwood的David Taylor說:“Hanson過于依賴公路用集料業務,這碎石集料長距離輸送使不經濟的,這對于Hanson的業務拓展是個瓶頸。”

    顯然,目前各方投資者都在等待石棉訴訟的結果,同時也在等待一個可能的對于Hanson的收購,只有這樣,Hanson的投資者才有信心能期望在2005年獲得4%股份紅利。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