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
萬華化學主營業務包括:
一、MDI、TDI、聚醚多元醇;
二、聚氨酯產業集群,丙烯酸及酯、環氧丙烷;
三、石化產業集群,水性PUD、PA乳液、TPU、ADI系列;
四、功能化學品及材料產業集群。
據了解,2019年1月5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的“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制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項目成功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由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蹇錫高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李亞棟院士等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進入國際行列。
隨著中國精細化工和聚氨酯工業的發展,環氧丙烷產品市場前景日益廣闊,但是目前中國環氧丙烷生產主要采用的是氯醇法生產工藝,該工藝存在對設備腐蝕嚴重、產生的含氯化鈣廢水嚴重污染環境等缺點。乙苯共氧化法環氧丙烷生產技術具有三廢少、聯產物附加值高、能耗低、經濟性好等綜合優點,但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據悉,中國環氧丙烷行業已取得長足進展,但與國外先進水平和國內下游行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今后應向工藝清潔化、裝置規模化、應用精細化方向發展。
乙苯共氧化法環氧丙烷生產技術,一直被*鼓勵發展,但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和封鎖。為促進國內環氧丙烷產業技術升級,萬華化學數年前就組建團隊開始自主研究開發,并與浙江大學產學研合作開展小試工藝技術研究。
“為突破技術封鎖,萬華化學的近百名科技人員參與了該項目的研發,歷時6年,研發投入超過2.5億元。在核心催化劑、反應器關鍵裝備及相關工藝上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8件,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萬華化學*副總裁兼技術總監華衛琦回顧研發過程之不易,仍歷歷在目。
萬華化學自主設計建成的年產500噸環氧丙烷并聯產1100噸苯乙烯工業化試驗裝置,也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并累計實現穩定運行超過90天。這標志著萬華化學已成功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完全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制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
未來,萬華化學將投資32.5億元,在山東煙臺實施該技術成果轉化,建設一套年產30萬噸環氧丙烷并聯產65萬噸苯乙烯的*規模工業化裝置,該裝置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
除此之外,2019年1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萬華煙臺工業園5萬噸/年MMA(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8萬噸/年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于近期竣工投產并產出合格產品。
據了解,萬華煙臺工業園擁有非常完善的丙烯及衍生物制造產業鏈,擁有75萬噸丙烯、36萬噸丙烯酸丁酯和26萬噸環氧丙烷等。萬華依托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在丙烯酸/環氧丙烷等丙烯衍生物的基礎上,向下發展具有更為精細、附加值更高的水性涂料、SAP、聚醚等產品。
了解一下——關于環氧丙烷
環氧丙烷,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環氧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原料,是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類衍生物。環氧丙烷為無色醚味液體,低沸點、易燃。有手性,工業品一般為兩種對映體的外消旋混合物。與水部分混溶,與乙醇、乙醚混溶。與戊烷、戊烯、環戊烷、環戊烯、二氯甲烷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有毒,對粘膜和皮膚有刺激性,可損傷眼角膜和結膜,引起呼吸系統疼痛,皮膚灼傷和腫脹,甚至組織壞死。
了解一下——關于環氧丙烷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環氧丙烷生產始于20世紀60年代,起步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水平較低。80年代后,中國陸續引進AsahiGlass、MitsuiToatsu、ShowaDenko等較為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了國內環氧丙烷技術的發展。
2000年之后中國環氧丙烷行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階段;
2004年是中國聚醚行業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年2005年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原料供應等方面因素影響聚醚行業的增速略有降低;
2005年產品結構方面硬泡聚醚行業實際增長幅度不大,而軟泡聚醚行業在2005年下半年發展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