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19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在交通運輸部黨校召開。會議總結2018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19年工作。
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總結了2018年交通運輸工作取得的成績,分析了當前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五大機遇和五大挑戰,提出了2019年的目標及10項具體工作規劃。
以下為李小鵬部長部分講話內容(因原文過長,本文有刪減)。
一、2018年交通運輸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
一是基礎設施補短板加快推進。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鐵路完成投資7920億元,公路水路完成投資2.3萬億元,民航完成投資810億元。預計新增鐵路營業里程4000公里,其中高鐵2600公里;預計新增公路通車里程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干線公路2萬公里;新增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700公里、沿海萬噸級泊位46個;新增運輸機場9個;綜合客貨運樞紐、港口集疏運體系等加快建設。重點工程扎實推進,濟青高鐵、武深高速建成通車,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前期工作扎實推進。
二是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
三是運輸服務能力水平加快提高。
建設改造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1000個,建成“司機之家”32個;公交運營線路里程達106.9萬公里,公交專用道達1.09萬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4900多公里,在建里程超過6000公里。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成效。
五是交通運輸新動能不斷增強。
(二)交通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一是扶貧舉措精準有力。
安排車購稅資金883億元用于交通扶貧農村公路建設,同比增長14.6%,貧困地區新增86個鄉鎮、4245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建成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9284公里,中西部鐵路、溜索改橋等建設加快推進。
二是扶貧模式不斷拓展。
“交通+特色產業”“交通+生態旅游”“交通+農村電商”等扶貧模式迅速發展。
三是專項扶貧任務有序推進。
部定點扶貧黑水、小金、壤塘、色達四縣,新改建國省道258公里、農村公路859公里,實現100%的鄉鎮和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對口支援安遠縣,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牽頭聯系六盤山片區,支持改造建設高速公路1103公里、普通國省道1818公里、建制村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2808公里。
(三)交通運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用更加凸顯。
一是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
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積極進展,中俄同江鐵路橋中方工程完工,中俄黑河公路大橋、巴基斯坦“兩大”公路、巴基斯坦一號干線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以及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等項目有序推進。
二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深入實施。
京津城際以時速350公里運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通州至大興段建成通車。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加快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京張高鐵、延崇高速公路等冬奧會重大交通保障工程有序開展。運輸結構不斷優化,津冀港口和重點區域沿海主要港口實現煤炭集港鐵路運輸。雄安新區交通骨干網加快建設,研究制定公路配套支持政策,支持雄安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京雄城際鐵路正式開工。
三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
實施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發展三年行動。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開工,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提前半年開工,長江干線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工作進展順利。
四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
港珠澳大橋開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投入運營,虎門二橋全線合龍,助力建成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制定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方案。
五是服務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統籌開展鄉村振興、交通扶貧和“四好農村路”工作。新改建農村公路31.8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05萬公里,通硬化路鄉鎮和建制村分別達到99.64%和99.47%。
六是交通運輸軍民融合持續深化。
(四)行業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五)智慧綠色交通加快建設。
(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七)平安交通建設穩步推進。
(八)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二、發展形勢與總體要求
當前,交通運輸處于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2019年,仍將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發展中面臨新的機遇。
【五大機遇】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行業轉型帶來新機遇。
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抓住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為交通運輸發展賦予新動能。
三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為行業邁向現代治理帶來新機遇。
四是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綠色交通發展帶來新機遇。
五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為行業開放發展帶來新機遇。
【五大挑戰】
一是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逐步加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帶來的挑戰。
二是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發展要素制約帶來的挑戰。
三是結構調整陣痛凸顯、行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
四是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和現代治理水平不足帶來的挑戰。
五是風險事件易發多發、安全穩定形勢嚴峻帶來的挑戰。
初步考慮,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為:
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8萬億元左右。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內河高等級航道達標里程400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5000個,其中貧困地區3000個。新增直接通郵建制村5000個。確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大項目如期建成。確保運輸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進展,實現鐵路貨運量增加3.5億噸,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15%以上。
重點抓好“一個主題,一條主線,六個著力”:
一個主題: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一條主線: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好“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
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主要是補短板、降成本。
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主要是優環境、強服務。
提升產業鏈水平。主要是抓創新、增動能。
暢通經濟循環。主要是提效率、促融合。
六個著力
著力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
著力降低物流成本;
著力確保安全穩定;
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
著力擴大高水平開放;
著力推動科技創新;
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建設交通強國,即: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總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領先的交通強國。經各方面共同努力,已經形成《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送審稿)》,目前正在按程序呈報國務院審議。
三、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要重點做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三大攻堅戰,為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一是完成交通脫貧攻堅建設任務。
加強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國家鐵路網、國家高速公路網等對外骨干通道建設,強化內部通道連接。年底前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
推進鄉鎮、建制村硬化路“暢返不暢”路段改造。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新增通客車建制村5000個,其中貧困地區不少于3000個。加快資源路、旅游路和產業路建設,繼續推進“交通+特色產業”“交通+生態旅游”“交通+電商快遞”等扶貧模式。
改善貧困地區渡運條件,繼續做好定點扶貧、對口支援和聯系六盤山片區等專項扶貧工作。
二是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堅戰。
三是深化交通投融資改革,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
積極擴大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中長期資金進入高速公路建設等領域。把握好補短板、促投資、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關系,防范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二)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力度。
加快推進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抓緊推進川藏鐵路、鄭萬高鐵等規劃建設。高質量推進深中通道等重點公路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和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實施公路興邊工程。
加快推進內河千噸級航道和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加快實施引江濟淮航運工程和京杭運河升級改造工程。確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安全、高質量建設,如期投入運營。加快實現建制村直接通郵。
二是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優化營商環境。
四是強化高品質交通運輸服務。
五是加快培育交通運輸新動能。
六是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效率。
(三)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當好先行。
一是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交通建設。
編制共建“一帶一路”交通運輸有關規劃實施方案。加強境內鐵路、口岸公路、高速公路、界河橋梁等建設,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公路和鐵路、中俄黑河大橋等項目建設,推進中尼跨境鐵路、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等前期工作。
積極推進“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建設,在重點地區研究建設海外救助基地。加強海上搜救合作,完善國際合作機制,共同維護海上重要國際通道安全暢通。協同推進中歐班列、中歐陸海快線有序發展。扎實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空運輸互聯互通。
二是大力推進京津冀暨雄安新區交通建設。
加快京沈高鐵、大張高鐵、京秦高速等項目建設,加強津冀港口、三地機場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京津冀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建設,提高跨區域、跨方式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加快推進京雄城際鐵路、津石高速等雄安新區對外骨干通道項目建設,加快京港(臺)高鐵京雄段和雄商段、榮烏高速新線、京雄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京張鐵路等2022年冬奧會交通保障項目建設,建成興延高速公路,力爭建成延崇高速公路。做好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運輸服務保障工作。
三是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要整體設計綜合交通運輸,發揮鐵路、公路、水運各自優勢,形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實施長江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新洲—九江航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配合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相關前期工作。推進沿江高鐵規劃建設,優化和完善區域公路網絡,推進樞紐機場、支線機場等建設。優化運輸組織,大力發展江海直達、干支直達和多式聯運。積極推動長江游輪運輸發展。
四是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推進贛州至深圳鐵路、沈海高速繁忙路段改擴建等項目,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珠三角航道網完善等工程,提升港口群服務能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在海事、水運、便利化運輸、搜救、救撈等領域合作。
五是推進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加強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區域協作,強化跨區域、跨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協同推進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推進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做好長江口大型船舶超寬交會常態化運行工作。完善江海聯運配套港口設施,加快推進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開發進程。加強港口資源整合,提升一體化運營水平。推動長三角沿江主要港口年底前基本實現外貿集裝箱設備交接單電子化。
六是著力為鄉村振興當好先行。
編制農村公路中長期發展綱要和“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農村公路窄路基路面公路加寬改造、農村公路路網改善工程,加快推進撤并建制村等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云南“直過民族”自然村、抵邊自然村等通硬化路建設,更好滿足農村客運發展條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推動出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加大“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和“路長制”推廣力度。深入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體系,提升農村物流節點服務功能。實施“郵政在鄉”和“快遞下鄉”換擋升級工程。
七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此外,還要統籌推進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提供支撐。
(四)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
一是深入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二是加快重點領域改革。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深化市場化改革,研究制定公路養護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及資質標準。
(五)加快推動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發展。
一是推進綠色交通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智慧交通。
加快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建設,組織開展首批交通大數據融合平臺試點。持續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等試點。
啟動建設互聯網道路運輸綜合服務平臺,推進道路客運電子客票試點。加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自主可控技術的行業應用。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支持智能航運發展,推進航海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升級工作,推動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制定《交通運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規劃》。
三是提高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
(六)促進交通運輸高水平開放。
一是大力推進交通運輸對外合作交流。
推動東北亞陸海互聯互通和北極航道開發,深化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啟動與南非部門間合作諒解備忘錄框架下的合作。
二是推動交通運輸全方位“走出去”。
三是深入參與交通運輸全球治理。
四是提高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
推動與尼泊爾、烏克蘭、格魯吉亞、白俄羅斯等國際道路運輸協定商簽,推動與沙特簽署雙邊海運協定,推動已簽署的雙邊、多邊協定落地實施。
(七)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
(八)謀劃推進交通強國建設。
一是抓好綱要出臺后的貫徹落實。
二是做好重大規劃編制。
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編制工作,突出綜合立體、融合發展,構建面向未來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開展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研究。研究提出大力推進海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編制《內河航運發展綱要(2021—2050年)》等規劃。
啟動“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編制工作。加強交通運輸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
三是部署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研究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省市、區域、企業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先行先試。
(九)牢牢守住交通運輸安全底線。
一是完善安全責任體系。
二是不斷加強隱患治理和風險管控。實施鄉道及以上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4萬公里,改造危橋4700座,完成干線公路地質災害處理500公里。
三是開展安全生產專項行動。開展金沙江堰塞湖災毀公路應急搶通及災后重建專項行動。
四是強化運輸安保和應急處置能力。
(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