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水泥市場分析
國情概括
哈薩克斯坦經濟以石油、采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采礦業是哈薩克斯坦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是主要產業之一。哈薩克斯坦主要貿易伙伴為俄羅斯、中國和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能源和礦產品,進口的主要商品有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和儀器儀表類產品。
中哈雙方正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實現兩國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截至2017年8月底,中哈雙方共確定了52個產能合作項目。
水泥行業分析
哈薩克斯坦水泥生產近幾年飛速發展。2001年全國產量僅169萬噸,2006年已超過490萬噸。2010年在產和建成尚未投產的產能共841萬噸,據專家預測,哈國的水泥需求已進入高速增長期,并且可以延續至2025年,需要新增水泥產能或進口水泥為2140萬噸。
水泥生產現狀
哈薩克斯坦境內水泥廠建于上個世紀50年代,設計生產能力為100萬噸,采用“濕法”生產法,工藝落后,電力消耗是“干式”生產法的兩倍。由于設備磨損率高達50%。之前全國總體產量不到500萬噸,不到設計能力的50%。
自2010年后哈薩克斯坦境內先后建立并投入使用3家新的干法水泥廠,相當程度上滿足了建材需求并向其他中亞國家出口。從需求區域看,阿拉木圖、阿斯塔納、阿特勞和阿克套等大城市需求量最大。影響水泥市場最重要的因素是區域性因素,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是運輸。
目前水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對現有工廠進行現代化改造,投資少、收回成本快,可有效緩解市場需求。但哈薩克斯坦大部分地區冬季寒冷,不便于施工,水泥廠生產便可能陷入停頓,必然導致收回投資周期延長,這也是投資商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另一問題是運輸工具,由于超期服役和年久失修,哈鐵路公司水泥運輸車輛基本無法投入運行,水泥廠無法拿出大筆資金購買鐵路車輛。
哈國西部里海沿岸地區,是哈國能源產業基地,目前缺乏大型現代化水泥生產廠,同時也是水泥需求最旺盛的地區,具備合作建立水泥生產廠的基本條件。但由于俄羅斯和烏茲別克等鄰國有一定的水泥生產能力,地理位置優越,具備產品質量好、運距近等優勢,其產品對該地區市場具有傳統的影響力。
伊朗水泥市場分析
國民經濟
伊朗經濟目前由國家主導,政府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直接或者間接控制大量的公司。盡管受到制裁,伊朗經濟仍然嚴重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銷售。在世界天然氣儲量方面是世界第二,其原油儲量是世界第四。
水泥行業分析
伊朗水泥行業的起源可追溯到1933年,當時由丹麥FLSmidth在德黑蘭南部建造的第一個工廠,每天只能生產100噸水泥。產能在1937年得到增加,總產能達到9000噸/年,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伊朗水泥產能出現了第一輪真正的爆發式增長。
到20世紀70年代末,伊朗水泥行業正真發展起來,年產能達到800萬噸。在1980~1990的十年中,產能上升到1690萬噸/年,到2000年末,再次翻番至2950萬噸/年;在2000~2010年的10年內,產能擴張更為迅速,十年時間產能增加了4110萬噸;此后的產能增速開始放緩,部分原因是伊朗國內水泥產能出現過剩。2015年伊朗水泥產能近8000萬噸/年。
水泥工業出口
幾年前,伊朗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水泥出口國,但由于受到制裁,伊朗的水泥出口量大幅下降。在制裁期間,相對于產能的增長,伊朗的水泥需求出現了下降,伊朗開始受到產能過剩的影響。隨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導致水泥價格走低,僅約為35美元/噸,伊朗水泥出口出現大幅上漲,到目前為主,伊朗水泥的主要出口市場是伊拉克,占出口總量48%,其次是阿富汗,占出口總量9%,科威特和卡塔爾分別占出口總量8%。
在2016年6月,伊拉克將取消對伊朗水泥進口的禁令。由于國內安全問題和油價下跌,伊拉克已經禁止水泥進口。
水泥生產現狀
目前伊朗水泥行業有79家綜合水泥廠,其中10家正在建設或在規劃中,現有69家正在生產水泥,產能達到8500萬噸/年,其中約180萬噸為白水泥。此外還有額外的1040萬噸產能沒有被運行,處于在建或者處于規劃階段。
自2000年以來,該國約有65%的水泥窯開始升級改造采用現代化的水泥生產基礎設施。伊朗絕大多數的水泥廠都是國有性質,市場上沒有跨國企業或者區域企業的身影。
經濟和行業預測
有行業專家分析,如果各政治勢力保持冷靜,伊朗經濟的增長潛力仍然是驚人的。其水泥生產商不會失去這個機會。伊朗已經確定了2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其中包括1550億美元用于德黑蘭的建筑翻修。這將驅動部分伊朗建筑采用比以前更高的標準,特別是在技術,能源,效率和現代技術的使用方面;同時預計約有430億美元的水利基礎設施項目;旅游業預計也將會復蘇,相關的酒店、餐館、商場等設施的也將進一步新建和翻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