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海螺水泥發布2018年中報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8年中報實現歸母凈利潤120.90~134.34億元,上年同期67.17億元,同比增長80~100%;預計預計2018年中報實現扣非凈利117.83~128.08億元,同比增加130~150%。
水泥銷量:2018年上半年,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5月水泥數據看,華東區域的水泥銷量同比小幅下滑,而區域內的需要外購石灰石的水泥企業逐步退出市場,海螺水泥憑借近100%的石灰石自給率持續提高市占率,我們認為海螺水泥的4、5月份的出貨量同比上升,而6月量受到環保因素影響有一定的降低,總體來看上半年出貨量微幅上升。
水泥盈利:2018年上半年在需求端持平,供給端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水泥價格在Q1的高基數下持續維持高位,進入4月旺季持續上漲,5-6月噸毛利持續走高帶動業績提升,而庫存持續保持低位,6月中旬進入淡季后的價格回調幅度也有限。我們預計上半年海螺的噸毛利約143元,噸凈利約90元。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熟料資源化”對行業的影響有望逐步體現,海螺水泥作為一家石灰石礦石自給率接近100%的公司有望大幅受益。2018年隨著政府訴求更加重視“綠水青山”,我國石灰石礦山的格局將從過去“規模小、散亂差”向“集中化、規模化、正規化”靠攏,采礦權的收縮與礦山的正規化將導致大量中小無證礦山的退出,大幅提高石灰石礦石的邊際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將促使行業分化,需要外購石灰石的水泥小企業由于競爭力加速衰弱逐步退出市場。相比之下,像海螺等一些水泥大企業由于擁有大量的石灰石礦山儲備,基本不會受影響,反而能夠獲得更多的水泥和熟料市場份額,另外通過自有礦山為一些附近小的混凝土攪拌站提供骨料等獲得更多具有“資源屬性”的利潤。
區域內大企業的協同進一步加強,行業格局進一步向好。2018年3月,由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安徽江北海中建材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已于安徽江北產業集中區注冊成立。公司主營業務為砂石骨料、熟料、水泥等建材產品的銷售服務。平臺的成立將更好的鞏固雙方在長三角地區的領導地位,同時對于穩定整個華東地區水泥市場也會起到積極作用。2018年3月21日,中國水泥協會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C12+3峰會),來自中國建材集團、海螺水泥、金隅冀東、華潤水泥、臺灣水泥等19家全國最大水泥企業的領導參加了會議,對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達成共識,行業間的協同有望進一步增強。
投資建議:
中長期看,熟料“資源化”加速,龍頭價值或迎重估。需求端2018年仍將在高位維持窄幅波動,固定資產投資對水泥產量的拉動作用在逐漸減弱,但是穩中求進的大基調將對水泥需求總量起到支撐作用。華東、中南區域仍是水泥需求最為旺盛穩定的地區。西北、華北地區有望通過基建規劃實現扭轉困境。熟料“資源化”帶來行業巨變:資源屬性逐漸增強,礦山嚴控已經成為水泥產能約束的重要因素。礦石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大小企業資源稟賦差距明顯。熟料“資源化”倒逼行業出清。錯峰限產趨嚴,行業自律深化:錯峰限產仍然是行業供需關系的安全墊。“價在量先”已成共識,行業自律將繼續維持。供給側改革有序推進,龍頭價值有望重估:去產能行動方案將有序推進,名義產能曲線將迎來拐點。建立在當前需求整體高位維持窄幅波動,而行業格局持續向好的過程中,行業整體盈利將延續回升趨勢。ROE中樞逐漸上移,且波動逐漸收窄。同時企業資本開支不斷減少,分紅率提高,龍頭企業的價值屬性將會帶來估值中樞的提升。
短期看,傳統淡季逐漸到來,近兩周各地價格漲跌互現,但整體幅度有限,價格中樞維持平穩。我們認為今年“淡季”隨著水泥行業產能控制力度的不斷增強以及產業鏈條的加速收縮,有望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價格中樞有望維持高位運行;甚至部分地區(如蘇北、山東、江西等地)在6月份仍有漲價動力和彈性。我們認為,主流企業中報具備較強的超預期可能,強勢的微觀數據和業績的持續兌現將有力支撐龍頭企業的股價表現。
我們認為海螺水泥作為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行業整體集中度提升加速過程中最為受益,行業格局持續向好將有效支持全年價格中樞維持高位。未來公司的分紅率有望持續提升,增強公司的價值屬性。我們預計公司2018-201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9億、286億,對應當前PE分別為6.5、6.1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風險:水泥行業整體需求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極高,雖然近年隨著水泥供給端約束的不斷增強,行業盈利受宏觀經濟的波動影響出現減小;但是宏觀經濟如果出現大幅波動導致需求明顯變化,行業整體格局可能會受到較大沖擊,從而明顯影響行業盈利能力。
2.供給側改革推進不達預期:水泥供給側改革以及產能端、原材料端控制對政策依賴程度相對較高,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執行程度情況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