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保限產+南方趕工催漲沿江水泥價格,破位500至歷史高峰:按照環保限產的政策,“2+26”城市中有供暖任務的水泥企業最低限產30%,沒有供暖任務的水泥企業則被要求全停,造成區域內水泥供需缺口。這部分缺口將由運輸成本較低的沿江水泥補足,進而拉動沿江水泥需求。同時,隨著天氣轉好,南方進入趕工潮。在旺盛需求的拉動下,據數據中心消息,長三角安徽、蘇南、浙北熟料開啟第七輪漲價,大幅上調50元/噸,價格直接破位500元/噸,浙北熟料出廠價更是高達520元/噸左右,水泥價格已至歷史高峰。
2.江浙滬皖為公司核心市場,正承接水泥漲價紅利:公司擁有長三角地區熟料產能的30%,位居區域市場第一。而此輪漲價的核心區域江浙滬皖是公司1998年便開始發力的核心市場區域,公司在四省的熟料產能2015年便已經接近8000萬噸。
3.T型戰略打造系統成本優勢:公司自1998年開始實施“T”型戰略,“橫”為沿海線,“豎”為沿江線。以“T”為核心,公司打造起水泥端到端的系統:熟料基地(規模化生產成本)+長江(物流成本)+粉磨站(貼近市場,混合材成本),實現了最低的系統成本。
4.我國水泥行業絕對龍頭,“出海”成果斐然:公司擁有熟料產能2.07億噸,占全國熟料總產能的11%,規模僅次于中國建材集團,為全球最大規模單一商品商。早在2011年,公司就開始“出海”,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并購和新建的方式,增加國際水泥產能5000萬噸。截至2016年,公司水泥產能已經接近1000萬噸,顯著領先于同行,成果斐然。
5.海螺水泥作為我國水泥行業的龍頭,擁有全國11%的熟料產能。十三五期間,公司計劃通過并購和新建方式在國內、國際增加各5000萬噸的水泥產能,成長性可觀。同時,公司擁有明顯的品牌和成本優勢,疊加水泥價格高位突破,公司業績有望顯著成長。預測2017-2019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3.08億、158.76億、175.0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