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江蘇博特參與研究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建設關鍵技術”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1-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江蘇博特參與研究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建設關鍵技術”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月9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里燈火璀璨,鮮花競艷,氣氛莊重而熱烈,在這里隆重舉行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在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江蘇博特公司參與研究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建設關鍵技術”再次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是由我公司與“江蘇省長江公路大橋建設指揮部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河海大學 ”、“同濟大學 ”等科研機構及高校共同完成的。該項目總投資58億元、全長35.66公里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是目前長江上唯一一座由斜拉橋和懸索橋組合成的特大型橋梁,其中南汊橋為主跨1490米的單孔雙鉸鋼箱梁懸索橋,跨徑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建設過程中,先后取得了25項技術創新成果。其中,懸索橋北錨碇矩形地下連續墻工程,創造了目前國內特大深基坑支護結構嵌巖最深和體量最大的紀錄,被譽為“國內第一、世界罕見”;南錨碇基礎排樁凍結工程,首次實現排樁和凍結兩大工藝的完美結合,在世界建橋史上開創了先例;全橋應用低堿水泥,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利于大橋使用壽命的延長;用自平衡法測試12萬噸樁基承載力的靜荷載試驗,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特大噸位全自動液壓式跨纜吊機的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特大跨徑懸索橋鋼箱梁吊裝設備的空白。

在該項目中我公司重點解決了如下技術難點:
(1)解決了低堿水泥在大型工程中應用技術問題
(2)超大體積錨碇混凝土的溫度控制
(3)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應用于預應力箱梁混凝土結構
(4)首次對重大橋梁工程整體結構進行了力學-環境因素耦合作用下壽命預測
  同時,該獎項的獲得,也標志著在橋梁建設方面我公司技術和產品實力得到了持續的加強。
  以下是我公司在國家大型特大型橋梁工程中應用情況:

一、杭州灣跨海大橋
  該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跨度最長、工程量最大的跨海大橋。大橋橫跨杭州灣海域,自然條件復雜,所處海水化學侵蝕環境對結構腐蝕作用按不同分區由中等程度(C級)至極端嚴重程度(F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
  江蘇博特公司PCA®聚羧酸產品源身于《環保、節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與應用》科研項目,該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諸多成果榮譽。高性能的PCA®聚羧酸減水劑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部結構C50箱梁混凝土中得到成功的應用,實現了超長超大體積箱梁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Cl-滲透性、體積穩定性、抗裂性和低水化熱等性能。經檢測,所澆筑混凝土的技術性能如下:
  (1)澆筑入模坍落度為160~200mm,混凝土出機后2h坍落度大于120mm,混凝土初凝時間大于10h,含氣量≯4%,壓力泌水率<40%。同時,在高溫環境下,PCA®聚羧酸減水劑依然具有良好的緩凝和保坍作用,很好的實現了高溫環境下超長超大體積箱梁混凝土的一次性澆筑。
  (2)混凝土28d抗壓強度大于60MPa,滿足C50混凝土力學性能指標;3~4d抗壓強度達設計強度的85%以上,彈性模量達設計值的85%以上,滿足早期預應力張拉的要求。
  (3)采用平板法對早齡期混凝土抗裂性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溫度為31℃、相對濕度為61%的環境條件下,混凝土不產生一條裂縫,抗裂等級達I級,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開裂性能。
  (4)采用非穩態電遷移快速試驗法(RCM法),測得混凝土28d、56d和84d的氯離子擴散系數分別為:1.00×10-12m2/s,0.98×10-12m2/s,0.56×10-12m2/s。
二、蘇通大橋
  江蘇博特公司與東南大學、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聯合承擔了“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及施工技術研究”的課題研究。該項目是在調查、分析、總結國內外類似工程采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基礎上,針對蘇通大橋各主體部位對材料的特殊要求,集中力量攻關,制備出性能更好的多系列高性能混凝土結構材料,并解決混凝土外觀色差與微裂紋等問題;最大限度提高各系列結構混凝土抗裂能力和耐久性,延長其服役壽命;建立蘇通大橋橋用結構混凝土耐久性保障體系和施工指南,確保蘇通大橋的工程質量;依據蘇通大橋各主體部位所承受的復合損傷因素,經合理組合,分別進行大量加載與非加載、雙重和多重破壞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和損傷失效過程、規律與特點的實驗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礎上,對蘇通大橋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耐久性評估和壽命預測,特別對各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如超高索塔、超大體積承臺、預制及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和連續剛構的特點,研究施工新技術、新方法,并保障工程質量、提高施工水平,把結構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壽命落到實處;通過現場施工指導,嚴格施工質量和材料配合比的控制,并利用跟蹤觀察與監控新方法與新技術,深入了解蘇通大橋各主體部位結構混凝土損傷失效過程,使壽命預測更符合工程實際。在該項目中重點解決了如下技術難點:
  (1)306m高的超高索塔鋼纖維混凝土一次性泵送,流動性好,包裹能力強,內摩阻小,國際領先水平;
  (2)42271m3的超大體積承臺無裂縫;
  (3)268m超長T型剛構無結構裂縫;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