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情況 » 正文

中材控股冀東水泥 直逼中國建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12-2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華夏時報
核心提示:中材控股冀東水泥 直逼中國建材 
  整合完成后,中材產能將達1.3億噸 

  經歷了一年的漫長等待后,投資者即將看到中國中材集團(下稱中材)與冀東水泥集團(下稱冀東水泥)正式簽約。 

  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本月底,中材將正式與冀東簽署協議,收購冀東,履行一年前與唐山市簽訂的協議。 

  一旦中材正式控股冀東水泥,國內水泥行業(yè)即形成了中國建材集團(下稱中國建材)、海螺水泥和中材三家南北割據、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三家水泥產能都將超過1億噸。   

  本月底簽署并購協議 

  中材與冀東水泥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去年。 

  2007年10月,中材和中國建材都與唐山市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都在唐山擬就水泥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 

  而3個月過后,此前一直擴張順利的中國建材最終沒有敵過中材。2008年1月2日,根據冀東水泥發(fā)布的公告表述,中材或其所屬的上市公司將采用直接增資的方式對冀東水泥實現控股。 

  但是自那以后,投資者在漫長的2008年并沒有看見雙方有實質性合作。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家公司的現金流普遍不充裕,公司一般都盡可能增加現金流,減少現金支出,所以中材與冀東水泥的收購就暫時擱淺了。 

  就在此時,有傳言稱中材放棄了對冀東水泥的收購。中材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強調,“中材并未放棄對冀東水泥的整合”。 

  12月17日,中材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按照公司的計劃,中材將于12月底與冀東正式簽署收購協議”。 

  今年1月,中材方面表示用3年時間,投入資金不少于130億元,使冀東水泥年生產能力達到1.3億噸、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將冀東水泥打造成國內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業(yè)集團。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建材沒有拿下冀東水泥的原因,是中國建材希望絕對控股冀東水泥,而中材因只要求相對控股,贏取了唐山市國資委的“芳心”。 

  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如果沒有絕對的控股權,并不利于中材今后進一步的整合。唐山市發(fā)改委一位官員此前曾告訴本報記者,中材和唐山市的合作不僅局限于冀東水泥,這只是一個切入點,未來還有更大的合作,中材總共將投資200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材與冀東達成的協議雖然只是相對控股,但是中材同時打算從二級市場上進行購入,從而能夠實現絕對控股的目的。 

  “中材與冀東水泥的聯手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副會長虞建華認為,“收購冀東以后,中材將掌控西北、華北市場。” 

  “目前中材已經確定的水泥產能達到了3200萬噸,還不算新建產能。”中材上述內部人士說。 

  興業(yè)證券水泥行業(yè)分析師王金祥認為,冀東水泥的資金實力最大只能支撐8000萬噸產能,中材對天山股份及中材水泥“十一五”末期的產能規(guī)劃在3000萬噸以上,對賽馬實業(yè)的產能規(guī)劃是1500萬噸,三者產能累加基本實現了1.3億噸的產能目標。 

  與中國建材南北對峙 

  中材一旦實現了上述雄偉的目標,即控制了西北、華北市場。 

  虞建華認為,中材通過天山股份控制新疆的市場,通過控股賽馬實業(yè)控制了寧夏市場,而寧夏市場同時輻射到了山西、內蒙古等地區(qū)。 

  與此同時,中材在控制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水泥公司冀東后,即掌控了華北市場。目前在華北地區(qū),最大的競爭對手則是金隅水泥。 

  虞建華告訴本報記者,由于看到京津唐核心區(qū)域的市場需求,金隅水泥兩年內將水泥產能從原來的400多萬噸擴張到了現在的1600萬噸。 

  “但是中材與金隅兩家公司通過各自參股的形式,在華北地區(qū)形成了戰(zhàn)略同盟,并且各自所占的股份都不小。”虞建華說,“這樣,中材在整合冀東以后,除了東北市場,基本掌控了華北以及西北市場的局面。” 

  與中材的勢力版圖遙相呼應,另一家水泥央企中國建材,則通過旗下南方水泥和中聯水泥,占據了浙江、湖南、江西三個省份以及淮海區(qū)域市場。 

  中國建材一度希望收購祁連山水泥進入西北市場,但隨后中國建材放棄收購祁連山。 

  中國建材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建材目前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華南市場和淮海區(qū)域,對現有的區(qū)域和已收購企業(yè)進行全面整合”。 

  與中國建材有戰(zhàn)略區(qū)域重合的則是海螺水泥。海螺水泥董秘章明靜告訴本報記者,海螺的發(fā)展計劃依然是按照既有的T形戰(zhàn)略進行擴張,即占據中國最核心的水泥消費市場——珠三角和長三角。 

  兩家公司沖突最多的是浙江市場。浙江市場因為競爭慘烈,水泥公司競相壓價,被稱為水泥行業(yè)的“浙江現象”。 

  中國建材在進入浙江以后,通過大量的收購,基本控制了浙江市場。由于浙江也是海螺的目標市場,所以兩家公司在此進行了激烈博弈。 

  一家基金公司的建材行業(yè)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中國建材在浙江地區(qū)的水泥價格平均每噸比海螺高十多元”。 

  但是在更多的市場上,三家公司則相安無事,各自都在進行收購后的精細化整合。 

  在整合方面,三家公司各有特色。“中國建材通過對區(qū)域優(yōu)勢企業(yè)進行大量的收購,迅速做大;中材通過強強聯合迅速壯大起來;而海螺更多的是通過自建方式穩(wěn)步擴張。”虞建華說。 

  在虞建華看來,水泥行業(yè)已經形成了中材、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三足鼎立的局面,未來3家公司水泥產能都將超過1億噸。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yè)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