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冀東水泥走出海外 闖出一片新天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0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經濟日報
核心提示: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增光告訴記者,截至2015年年底,集團已在南非、贊比亞和緬甸開展水泥投資國際產能合作,在建和簽約的境外水泥項目產能達900多萬噸,“走出去”戰略取得成功。

歲末年初,位于河北唐山的冀東發展集團迎來了一年中最興奮的時刻。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增光告訴記者,截至2015年年底,集團已在南非、贊比亞和緬甸開展水泥投資國際產能合作,在建和簽約的境外水泥項目產能達900多萬噸,“走出去”戰略取得成功。


基于專業調查選準突破口


作為中國建材行業大型骨干企業和唐山市屬國有控股企業,冀東發展集團公司總資產630億元,在職員工2.7萬人,產能達1.4億噸,在國內水泥生產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國內絕大部分水泥生產企業一樣,近年來,隨著國內水泥產能過剩愈演愈烈,冀東發展也遭遇困境。走出國門,到境外投資辦廠,成為當務之急。


如何“走出去”?


冀東發展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走出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需要對各國經濟發展以及市場需求有深入了解,選準突破口。在前期的調研中,集團發現,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水泥行業均處于下滑階段,發展空間狹小;中東產油國家雖然比較富裕,但投資多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私人住宅等,水泥后期消費的可持續性不強;部分中等發達國家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經濟上升階段,水泥消費仍處于穩步上升階段;經濟落后國家有的處于經濟起步階段,有的還未起步,這些國家的水泥市場空間較大。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撒哈拉以南南部非洲地區以及東南亞及拉美地區人口眾多,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經濟增長均在世界各國前列。就目前整個世界范圍內的水泥發展來看,現在還有3個區域的水泥市場有大的發展潛力,這3個市場分別為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了邁好“走出去”的第一步,冀東發展集團選擇了具有多年合作基礎的非洲作為突破口。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期間,南非世界杯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正處于高峰階段,當地水泥供不應求。在那次會議上,冀東發展集團和南非婦女投資基金(WIPHOLD)公司建立了聯系,并于次年向南非出口水泥3萬噸。


由于水泥運輸物流成本高昂,當時,雙方就動議,聯合在南非投資,就地建設水泥廠。這一計劃在2008年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與當地擁有石灰石資源并擬投資建設水泥廠的南非大陸水泥公司(Continental Cement)達成協議,共同投資建設曼巴水泥項目。


2010年,冀東發展集團再出重拳,與中非發展基金共同設立中非冀東建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非冀東公司”),專門處理南非投資項目。


2013年3月26日,正值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南非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期間,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增光代表集團在南非投資并控股的曼巴水泥有限公司與南非萊利銀行及中國銀行組成的銀團簽署了項目融資主協議。次年,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投產后,將為當地新增熟料產能87萬噸、水泥產能100萬噸;通過余熱發電回收廢熱,每年可發電3300萬千瓦時,能夠滿足水泥生產所需30%的電能。


曼巴水泥項目的成功建設,為冀東發展集團“走出去”蹚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冀東發展趁熱打鐵,隨即在贊比亞與當地SUHAILS公司共同投資BUFFALO公司,建設了日產3000噸熟料水泥的生產線以及余熱發電項目,預計2017年底建成投入試生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生產水泥128萬噸。


以開放心態對接國際財團


近年來,國內企業跨境投資的不少,成功者有之,失敗者也不鮮見,甚至有不少企業血本無歸。為什么?


冀東發展集團的觀點是,“走出去”必須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得到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的認可和支持,這樣才能防范投資風險。


通過精準選點和前期的精準溝通,冀東發展“走出去”項目獲得了多家世界知名金融機構的認可和支持,包括世行所屬國際金融公司(IFC)等頂級金融機構也對冀東發展集團的海外投資布點區域和項目給予了肯定。目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非發展基金、絲路基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以及南非萊利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已經紛紛參與到冀東集團境外項目股權投資及融資貸款的談判中,或達成有關意向協議。


考慮到母公司的投資風險控制,中非冀東公司還通過離岸公司設立防火墻,即除集團母公司承擔資本金以外,其他建設資金由境外當地銀行貸款,用擬建項目未來產生的現金流和投資形成的資產向銀行擔保,母公司不向銀行提供擔保。這樣就基本屏蔽掉發生風險時母公司的風險。同時,在項目歸還完銀行貸款之前,所有負債不計入項目公司資產負債表,也不會合并到母公司資產負債表,為母公司可持續發展減少財務壓力。


“要實現這一策略并不簡單。想要贏得國際財團的支持,集團本身的口碑很重要,項目的口碑更重要。”中非冀東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南非曼巴水泥首個項目的融資過程長達3年多時間,經過無數次的調查與談判,公司最終成功獲得南非萊利銀行(NEDBANK)和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組成的銀團項目融資9億蘭特。更可貴的是,這一項目成功,為后續項目利用國際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贊比亞項目及緬甸投資項目均采用項目融資方式,而以嚴謹著稱的世界銀行IFC,不僅參與到項目融資中,同時還參與了項目股權投資。


不遺余力踐行社會責任


“什么叫互利互惠?在國外建個廠,招點當地的工人,正常給當地政府納稅就是互利互惠嗎?我們認為,這是互利互惠的淺層次。我們希望,在積極推行優勢產能‘走出去’的同時,讓社會責任同步‘走出去’,不僅讓當地政府和民眾享受到經濟的收益,更享受到綜合收益。”中非冀東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冀東發展集團在“走出去”過程中,將保護當地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在項目建設中推廣運用國際先進的環保技術,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還保護了當地環境。曼巴項目是南非第一條帶余熱發電的水泥生產線,冀東在這條生產線上運用了當今世界先進的余熱發電技術,每年通過回收廢熱可發電3300萬千瓦時,可滿足水泥生產所需30%的電能,每年因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9000噸。曼巴項目在廢氣排放、噪聲治理、污水處理與再用、節能高效、安全防護等方面的設計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中國水泥制造的綜合實力。


冀東在“走出去”過程中,十分注重惠及當地民生。曼巴水泥項目大量使用當地勞動力,通過項目建設及投產運行,預計為南非本地創造直接及間接就業人員1500個。在投資礦山項目時,冀東給予當地群眾一定的股份作為回報,同時為當地百姓開立學校,聘用3名教師,為學校配置電腦,入學的學生人數因此增加了30%,得到了南非當地社區民眾的高度支持。


冀東在“走出去”過程中,堅持輸出先進管理和技術,提高當地水泥制造技術水平。冀東在投資過程中進行全部技術轉移,在項目所在地設立技術培訓中心,把當今世界先進的水泥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全部轉移到南非。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曼巴項目從項目建設伊始,就培訓當地員工學習掌握生產經營管理經驗技術,預計在項目運行5年內,當地員工就可全面掌握現代干法工藝水泥生產操作技術。屆時,冀東只保留少量高層管理和高級技術人員,逐漸實現生產經營管理本地化。


“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深層次互利互惠戰略,冀東與投資地的政府和民眾真正形成了利益與共的魚水關系,實現了既有利于當地發展,也有利于企業增收的雙贏效果。”該負責人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