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整整兩個月后,中國建材旗下中國聯合水泥在四川省北川縣年產200萬噸的水泥項目開工。這是四川地震災后開工的第一條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總投資為6億元。該項目的開工不僅標志著北川災后重建工作全面展開,也透露出中國建材搶占四川災后重建市場的雄心。
記者對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進行了專訪,他表示,災后重建對建材行業既是責任,也是機會,中國建材將充分把握這個機會,迅速完成在四川區域的產業布局。
記者:四川地區已經吸引了眾多水泥企業,中國建材到這里布點的原因是什么呢?
宋志平:首先,作為央企,在參與災后重建方面,中國建材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四川的重建對于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中國建材相當看好這個機會。當地的政府和企業也看好中國建材,希望公司可以參與重建工作,充當主力軍,中國建材因此加大了在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記者:在災后重建的工作中,中國建材會涉及哪些領域?
宋志平:主要的投資集中在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兩個方面。公司計劃在綿陽、成都、廣元等重災區探討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的設立;同時還計劃在成都地區開辦一些工廠,生產石膏板、輕質外墻板、屋面瓦等新型建材。目前,公司在四川擁有玻璃纖維、石膏板等合作項目,集團層面在四川也有水泥業務。
記者:公司是否會偏重于其中的某項業務?
宋志平:目前的構想是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業務各占一半,這主要是由于新型干法水泥投資量巨大,尤其是單體投資額較重;而新型建材方面,個體規模雖然不大,但是數量會比較多。公司希望在川的新型建材業務以北新建材為主體操作,新型干法則由中聯水泥牽頭操作。
記者:在眾多競爭對手都有意入川的情況下,中國建材如何看待以后的競爭?
宋志平:災后重建,建材先行。水泥企業進入四川,一方面要有支援災區建設的熱情,一方面也要考慮四川水泥產業的總量和布局。中國建材既保持對快速進入四川投資的責任感,同時對這些投資也進行了科學分析,并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重建計劃有序進行。
目前中國建材在四川的設點,都是符合整體規劃布局的,所有點位都擁有很好的市場。
記者:那么公司的競爭力如何體現呢?
宋志平:首先,中國建材對災后市場的反應快速,災后僅僅20天就與成都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成都地區開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業務。這次北川羌族自治縣領導親自來到中國建材集團,引入集團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項目,作為北川重建的啟動項目。廣元、綿陽等地區也都希望與中國建材進行建材項目合作。
其次,中國建材集團在四川地區擁有大型玻纖、耐火材料、新型建材、建材裝備等一大批企業,對四川的情況十分熟悉,因此,到四川投資可以說是輕車熟路。當然,中國建材這次進軍四川也展示了我們的一貫風格,就是火線布局,兵貴神速。
記者:中國建材在四川的發展都會以新建的方式為主么?
宋志平:不一定。中國建材是一個有著整合文化的企業,中國建材旗下的中聯水泥和南方水泥都是以在區域里進行聯合重組而快速發展的。此次中聯水泥進入四川后,也不會拘泥于一兩個點位上的發展,還是要致力于建立區域性市場。
首先,我們希望與現有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包括在建項目和批文項目,對這些項目中國建材都是十分感興趣的。和去年新組建的南方水泥一樣,中國建材在四川的整合并非簡單的項目收購,而是希望與此前的投資者共同合作,共享投資收益。
記者:這種整合是否會謀求控股?
宋志平:中國建材肯定是要經營的主導權,這也是合作者的希望,但同時也會給合作方留有股份和管理空間,中國建材是聯合重組平臺的組織者。
記者:四川作為中國建材的一個新戰場,您如何平衡公司目前幾塊區域的發展?
宋志平: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在全國實施的是區域戰略,目前在淮海區域、東南經濟區已經有了既定布局,此次中聯水泥進入四川,會在四川一部分核心區域進行規劃,盡量避開和現有一些企業的正面競爭。
記者對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進行了專訪,他表示,災后重建對建材行業既是責任,也是機會,中國建材將充分把握這個機會,迅速完成在四川區域的產業布局。
記者:四川地區已經吸引了眾多水泥企業,中國建材到這里布點的原因是什么呢?
宋志平:首先,作為央企,在參與災后重建方面,中國建材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四川的重建對于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建材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中國建材相當看好這個機會。當地的政府和企業也看好中國建材,希望公司可以參與重建工作,充當主力軍,中國建材因此加大了在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記者:在災后重建的工作中,中國建材會涉及哪些領域?
宋志平:主要的投資集中在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兩個方面。公司計劃在綿陽、成都、廣元等重災區探討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的設立;同時還計劃在成都地區開辦一些工廠,生產石膏板、輕質外墻板、屋面瓦等新型建材。目前,公司在四川擁有玻璃纖維、石膏板等合作項目,集團層面在四川也有水泥業務。
記者:公司是否會偏重于其中的某項業務?
宋志平:目前的構想是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業務各占一半,這主要是由于新型干法水泥投資量巨大,尤其是單體投資額較重;而新型建材方面,個體規模雖然不大,但是數量會比較多。公司希望在川的新型建材業務以北新建材為主體操作,新型干法則由中聯水泥牽頭操作。
記者:在眾多競爭對手都有意入川的情況下,中國建材如何看待以后的競爭?
宋志平:災后重建,建材先行。水泥企業進入四川,一方面要有支援災區建設的熱情,一方面也要考慮四川水泥產業的總量和布局。中國建材既保持對快速進入四川投資的責任感,同時對這些投資也進行了科學分析,并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重建計劃有序進行。
目前中國建材在四川的設點,都是符合整體規劃布局的,所有點位都擁有很好的市場。
記者:那么公司的競爭力如何體現呢?
宋志平:首先,中國建材對災后市場的反應快速,災后僅僅20天就與成都市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成都地區開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業務。這次北川羌族自治縣領導親自來到中國建材集團,引入集團建設日產5000噸水泥項目,作為北川重建的啟動項目。廣元、綿陽等地區也都希望與中國建材進行建材項目合作。
其次,中國建材集團在四川地區擁有大型玻纖、耐火材料、新型建材、建材裝備等一大批企業,對四川的情況十分熟悉,因此,到四川投資可以說是輕車熟路。當然,中國建材這次進軍四川也展示了我們的一貫風格,就是火線布局,兵貴神速。
記者:中國建材在四川的發展都會以新建的方式為主么?
宋志平:不一定。中國建材是一個有著整合文化的企業,中國建材旗下的中聯水泥和南方水泥都是以在區域里進行聯合重組而快速發展的。此次中聯水泥進入四川后,也不會拘泥于一兩個點位上的發展,還是要致力于建立區域性市場。
首先,我們希望與現有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包括在建項目和批文項目,對這些項目中國建材都是十分感興趣的。和去年新組建的南方水泥一樣,中國建材在四川的整合并非簡單的項目收購,而是希望與此前的投資者共同合作,共享投資收益。
記者:這種整合是否會謀求控股?
宋志平:中國建材肯定是要經營的主導權,這也是合作者的希望,但同時也會給合作方留有股份和管理空間,中國建材是聯合重組平臺的組織者。
記者:四川作為中國建材的一個新戰場,您如何平衡公司目前幾塊區域的發展?
宋志平: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在全國實施的是區域戰略,目前在淮海區域、東南經濟區已經有了既定布局,此次中聯水泥進入四川,會在四川一部分核心區域進行規劃,盡量避開和現有一些企業的正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