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長三角確立3大副中心 擬打造大交通聯動發展格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0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核心提示:直到今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長三角”是指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的城市群。安徽層面的打算是,一方面打造皖江黃金水道,另一方面全面融入“長三角”,圍繞這兩條發展主線來提升自身的經濟水平。

直到今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長三角”是指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的城市群。安徽層面的打算是,一方面打造皖江黃金水道,另一方面全面融入“長三角”,圍繞這兩條發展主線來提升自身的經濟水平。


12月2日,長江三角洲地區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召開。會議提出,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加強區域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規劃對接和項目建設,形成“多三角、放射狀”大交通聯動發展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安徽正式成為長三角一員,令長三角的格局發生較大變化。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安徽的融入是必然,也對區域協同發展有利,但長三角區域的協同發展需注意產業互補和錯位發展,承接核心地區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發展自身具有優勢的產業,而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


安徽正式加入長三角


在12月2日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市長楊雄,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省長李強,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省長王學軍“八巨頭”碰頭。


作為長三角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的最重量級會議,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自2005年12月25日在杭州首次召開,至今已由各省市輪流舉辦10年,習近平、俞正聲、李源潮、趙洪祝在地方任職時,都曾參加過此會議。


對安徽來說,以長三角正式成員的身份參加此項會議,意義重大。


早在2008年,安徽黨政負責人首次參加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但彼時只是對泛長三角合作的響應,安徽受邀參加。近幾年來,安徽的定位也一直在“長三角”和“中四角”之間徘徊。


直到今年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長三角”是指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的城市群。


此次會議明確了這一戰略,即長三角將構筑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為副中心,通過區域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規劃對接和項目建設,“多三角、放射狀”大交通聯動發展格局。


安徽層面的打算是,一方面打造皖江黃金水道,另一方面全面融入“長三角”,圍繞這兩條發展主線來提升自身的經濟水平。


“長三角的范疇在動態變化中,由于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要素的集中,原來不密切現在越來越密切,原來在外圍的現在慢慢納入核心。”楊保軍指出,這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下的必然。


此次長三角主要領導會議指出,要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世界級城市群。


這個過程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聯通是首要任務。“真正來說,這些年來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交通基礎設施對接以及旅游業等各方面的協同,已經發生了。”楊保軍說。


以鐵路為例,滬寧、滬杭高鐵2010年通車,原先的格局就沿著這兩條軸線來發展,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都發展比浙江早,而浙江顧慮到區域的競爭,先修寧波到杭州的鐵路。


如今南京到杭州已經修通高鐵,合肥到上海的高鐵也早已通車,這樣一條沿江的城市群,形成一個帶有梯度性的制造和服務體系,將產生更多利好。


如何協同發展


本次會議主題圍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


會議強調,將“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加強沿江重要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江海聯運服務基地,統籌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油氣官網建設,逐步形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能源通道”。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長三角處于核心的地位。


正如三省一市“一二把手”在會上所強調的,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被寄希望于帶動長江中上游和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尤其在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分工協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方面。


而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則成為其中核心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在安徽加入后。


此前,今年7月,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帶隊到浙江調研。會上,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強調,浙江和江蘇分處長三角南北兩翼,要不遺余力地共推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羅志軍則指出,長三角地區需要加快推進產業布局、城鎮體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一體化,希望雙方切實加強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合作。


今年9月份,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契機,長三角地區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正式啟用區域通關一體化通關模式,此后,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的出口企業可以自主選擇申報地、查驗地點、通關方式,實現報關企業異地互認、五地海關執法互認。


通關一體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對安徽來說,如果不選擇和長三角地區進行對接,走的就是低端發展的路子,而對上海而言,安徽位于長江中上游,如果生態不好,必將對下游造成困擾。


這個過程中,如何避免盲目競爭和同質化發展、避免資源消耗污染型的簡單轉移尤其重要。目前的現狀是,核心地區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產業往周邊地區轉移。


楊保軍認為,周邊地區應該承擔核心地區的技術、資金、思路、市場等。“現在大多數生產是過剩的,但還有很多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比如教育、醫療、養老、健康、休閑等領域,長三角有近1億人口,而且都是素質比較高、消費能力強的,應該在這些領域根據市場需求來發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