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名稱: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表面裂縫
通病
特征 |
裂縫寬度較細(多在0.05~02mm之間),走向縱橫交錯,沒有規律性,裂縫分布不均。 |
適用
規范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2002)
7.4.7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
1、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
2、混凝土養護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 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 ;
3、澆水次數應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與拌制水相同。 |
原因
分析 |
混凝土結構成型后,沒有覆蓋養護,受到風吹日曬,表面水分散失快,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收縮也小,因而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出現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 |
預防
措施 |
1、 混凝土坍落度要適宜,水泥用量不宜過大,采用摻加外加劑拌制混凝土,減少混凝土用水量,振搗要均勻;
2、 終凝前用混凝土打磨機(或木麿板)打磨壓實,以閉合表面裂紋,提高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在澆筑混凝土完畢后12h以內,覆蓋二層麻包澆水養護。 |
施工
程序 |
澆筑前應制定施工方案 →混凝土分段分層澆筑 →混凝土打磨機(或木磨板)打磨 →混凝土養護。 |
通病名稱:混凝土澆筑蜂窩、露筋
通病
特征 |
柱或墻板上下屋接頭處蜂窩、麻面、露筋。 |
適用
規范
規程
標準 |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4-2002)
表8.1.1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缺陷:
露筋:嚴重缺陷:縱向受力鋼筋有露筋
一般缺陷:其他鋼筋少量露筋
蜂窩:嚴重缺陷: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窩
一般缺陷:其他鋼筋少量蜂窩
8.2.1 現澆結構的外觀質量不應有嚴重缺陷。 |
原因
分析 |
1、 模板接縫漏漿,模板過于干燥,造成混凝土失水;
2、 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3米未加串簡或溜槽,造成石子離析;
3、 第一層混凝土澆筑過厚,振搗不到底;
4、 柱、墻底部接縫出現跑漿;
5、 局部漏振或過振。 |
預防
措施 |
1、 模板要堵嚴,施工前木模板應澆水濕透;
2、 澆灌混凝土前,柱、墻底部先澆灌50~100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3、 柱、墻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每層澆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較密的鋼筋應再用手槌輕擊模板振動密實;
4、 設專人負責振搗工作,防止漏振或過振。 |
施工
程序 |
模板檢查驗收(包括安裝牢固、垂直度、板縫密封)→模板濕潤→柱、墻底部先澆灌50~100mm厚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混凝土澆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