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百家爭鳴 » 正文

水泥產生慢凝現象的原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2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水泥產生慢凝現象的原因
  水泥產生慢凝現象,通常都是發生在加有螢石礦化劑的立窯水泥廠。產生緩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CaF2含量偏高:

  隨著水泥生料中CaF2含量增加,在煅燒時的液相粘度顯著下降,Al2O3溶入鐵相的量增加,因此能夠析晶出來的氟鋁酸鈣或鋁酸鈣很少,盡管Al2O3含量不低,也有可能產生緩凝。同時,由于熟料中CaF2含量增加,C3S中固溶的總氟量明顯增加,使得A礦的早期水化活性大幅度下降,水化誘導期延長,水泥凝結時間變長,水泥出現緩凝現象。而且隨著熟料煅燒溫度的提高,C3S被CaF2固溶后引起水泥緩凝的現象將更加嚴重。

  (2)煅燒溫度的影響:

  低溫煅燒能生成較多的硫鋁酸鈣和氟鋁酸鈣,硫鋁酸鈣和氟鋁酸鈣是早強礦物,水化很快,凝結時間很短,通常在1400℃開始分解,1450℃基本上完全分解。如果熟料煅燒溫度高,硫鋁酸鈣和氟鋁酸鈣將全部分解,而且隨著煅燒溫度提高,液相粘度顯著降低,Al2O3溶入鐵相的量增加,鋁酸鹽礦物明顯減少,同時隨著C3S中CaF2固溶量的增加,A礦水化活性下降,凝結時間大大延長,產生緩凝現象。

  (3)熟料中MgO含量高:

  實驗表明,在熟料三率值及氟、硫含量不變的情況下,當MaO含量從0%分別增加到1%和5%時,初凝時間從10min分別延長到80min和244min;終凝時間從25min分別延長到212min和406min。若同時提高KH值,則初凝時間大為延長,這是因為MgO的存在,降低了液相出現的溫度和液相粘度,有利于C3S的形成,也使C3S固溶更多的氟。同時,A礦固溶MgO也增加,使A礦由M1型變為M3型,M3型早期水化慢,因此凝結時間延長。

  (4)IM低:

  熟料IM低,Al2O3含量少,生成的鋁酸鹽礦物減少。此外,熟料IM低,使液相粘度降低,導致固溶于A礦中氟增加,A礦本身凝結變慢。

  (5)石膏的影響

  在水泥制成時所加的石膏形態的摻量對水泥的凝結時間有較大的影響。硬石膏和一些工業副產石膏與天然二水石膏的形態有較大區別。用這些硬石膏或工業副產石膏作緩凝劑時,其摻量對水泥的凝結時間比較敏感,摻量不足,往往快凝;而摻量一多,水泥凝結時間變得很慢。如果,水泥粉磨時,這些石膏摻量波動較大,就會引起水泥凝結時間不正常。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