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多種纖維的較為系統的研究,對其用于瀝青路面的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分析了纖維類型、礦料級配等因素對纖維加強瀝青混凝土的技術性能的影響,對纖維加強瀝青混凝土的作用機理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纖維瀝青混凝土設計、施工技術建議現代交通對瀝青路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出現了諸如改性瀝青、SMA等瀝青路面新技術,但SMA、改性瀝青雖具有較好的性能,但需增加設備,增加了施工難度,一時還難以推廣。在瀝青混凝土中加入纖維以改善瀝青路面的性質在近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應用。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一些國家就廣泛開始了加強瀝青材料的應用研究,并在纖維加強瀝青路面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采用纖維修筑了高速公路及其他大交通量的公路,如形成專利商品的美國產品Bonifiber、Fiberpave等。德國的纖維產品Arbocel、DolanitAS等都得到了較大規模的應用。但對纖維作用機理,適于加強的瀝青混合料級配類型等技術問題未給出明確的解釋和答案。
目前,中國對纖維加強瀝青路面的研究還很少,本課題擬通過對多種纖維的較為系統的研究,對其用于瀝青路面的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為大范圍推廣應用奠定基礎。研究內容如下:1加入纖維后,瀝青混合料馬歇爾指標的變化,特別是最佳瀝青用量、視密度的變化;2纖維瀝青混合料合適的級配類型研究;3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比較;4纖維加強作用機理等。
1 原材料基本性狀
(1)瀝青采用蘭煉-90#瀝青。
(2)纖維選取3種典型纖維,聚合物纖維類聚酯纖維、有機纖維、礦物纖維。
(3)礦料采用石灰巖碎石、砂子和石灰巖礦粉。
(4)對于礦料級配,為比較纖維對不同礦料級配混合料的性能改善效果,采用了2種級配AC-16Ⅰ和AC-13Ⅰ,部分列入試驗路AC-20Ⅰ資料。
2 纖維瀝青混合料的制備
據比較和分析,聚酯纖維用量為瀝青混合料總重的0.25%,礦物纖維為0.4%,有機纖維為0.3%。纖維混合料的拌制步驟為,礦料達到規定溫度時,加入纖維先干拌不少于20s,然后加入瀝青正常攪拌40~60s。
在纖維混合料拌制過程中發現,不同纖維表現出不同的性狀,聚酯纖維在與礦料攪拌后,由原來的白色的光潔整齊形狀變化為取向多樣的略帶灰色的曲線絲狀,拌制好的纖維混合料仍可看出絲樣的纖維,混合料粘結性增大,如用鏟可發現有較多細粒礦料被纖維帶起,且纖維絲外露。礦物和有機纖維與礦料拌和后變為細末狀,瀝青混合料拌制前后顏色未有多大變化,肉眼不能看見,混合料粘性增加。
查看全文:
纖維加強瀝青混凝土幾個問題的研究和探討.rar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一些國家就廣泛開始了加強瀝青材料的應用研究,并在纖維加強瀝青路面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采用纖維修筑了高速公路及其他大交通量的公路,如形成專利商品的美國產品Bonifiber、Fiberpave等。德國的纖維產品Arbocel、DolanitAS等都得到了較大規模的應用。但對纖維作用機理,適于加強的瀝青混合料級配類型等技術問題未給出明確的解釋和答案。
目前,中國對纖維加強瀝青路面的研究還很少,本課題擬通過對多種纖維的較為系統的研究,對其用于瀝青路面的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為大范圍推廣應用奠定基礎。研究內容如下:1加入纖維后,瀝青混合料馬歇爾指標的變化,特別是最佳瀝青用量、視密度的變化;2纖維瀝青混合料合適的級配類型研究;3不同纖維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比較;4纖維加強作用機理等。
1 原材料基本性狀
(1)瀝青采用蘭煉-90#瀝青。
(2)纖維選取3種典型纖維,聚合物纖維類聚酯纖維、有機纖維、礦物纖維。
(3)礦料采用石灰巖碎石、砂子和石灰巖礦粉。
(4)對于礦料級配,為比較纖維對不同礦料級配混合料的性能改善效果,采用了2種級配AC-16Ⅰ和AC-13Ⅰ,部分列入試驗路AC-20Ⅰ資料。
2 纖維瀝青混合料的制備
據比較和分析,聚酯纖維用量為瀝青混合料總重的0.25%,礦物纖維為0.4%,有機纖維為0.3%。纖維混合料的拌制步驟為,礦料達到規定溫度時,加入纖維先干拌不少于20s,然后加入瀝青正常攪拌40~60s。
在纖維混合料拌制過程中發現,不同纖維表現出不同的性狀,聚酯纖維在與礦料攪拌后,由原來的白色的光潔整齊形狀變化為取向多樣的略帶灰色的曲線絲狀,拌制好的纖維混合料仍可看出絲樣的纖維,混合料粘結性增大,如用鏟可發現有較多細粒礦料被纖維帶起,且纖維絲外露。礦物和有機纖維與礦料拌和后變為細末狀,瀝青混合料拌制前后顏色未有多大變化,肉眼不能看見,混合料粘性增加。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