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詳細內容

 

    一、集團基本概況

    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北京建材工業局——建材集團演變而來的。自1992年成立集團后,通過十多年的改革、調整、發展,金隅集團已由過去單一的建材產品生產企業發展成為建材工業制造業、房地產開發業、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格局,集團綜合實力大大增強,是國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世界百強建材企業之一。集團營業總收入連續12年以兩位數的高勢增長,整體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集團資產總額已達102.5億元。2003年營業總收入達66.06億元,實現利潤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今年以來,集團各項生產經營指標穩步增長,經濟運行繼續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集團所屬企業主要生產紅磚、粘土瓦、石灰、粗砂、石渣、石材、石棉制品等傳統基礎建筑材料。多數企業面臨著資源枯竭、生產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等諸多問題。職工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艱苦。

    多年來,北京金隅集團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調整為主線,堅持 “五統一”原則,通過大力度調整,增強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加快集團整體發展;在注重保護生態和環境的前提下,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好的建材工業產品,推動集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集團已建成了以五大核心業務和20余種拳頭產品為代表的集團建材工業體系。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1、堅持調整改革,精干主業,扶持壯大優勢建材企業。

    針對傳統基礎建材產品單一、工藝落后,企業效益低下,已遠遠不能適應首都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需要的實際狀況,多年來,集團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度地進行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改革調整工作,扶持壯大了優勢建材企業。

    一是通過采取優勢企業兼并劣勢企業,由優勢企業領導和管理劣勢企業的方式,壯大和扶持優勢企業。集團內先后有天壇家具公司、現代公司、建材制品總廠、加氣混凝土廠等10余家優勢企業兼并20余家后進和劣勢企業。如天壇家具公司兼并嚴重虧損的西郊木材廠,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產品結構調整,使西郊木材廠當年實現扭虧。又如北京建材制品總廠兼并巖棉制品廠、彩板廠、組成星牌建材有限公司,實現了共同發展壯大的目標。2002年,星牌公司又兼并了困難企業水磨石廠,使星牌公司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效益逐年提高。2003年,星牌公司實現利潤超過1000萬元。

    二是對部分中小企業進行改制,不斷優化工業企業結構。按照中央關于對國企改革抓大放小,有進有退的原則,集團對部分沒有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低下的國有中小企業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形成了主辦廠和改制企業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截止2003年底,集團公司共批準改制企業214戶。通過改制,進一步精干了主業,促進了建材工業企業的發展。

    三是對污染擾民的企業進行調整搬遷。多年來,集團對一些長期不產生效益的落后產品和一些污染嚴重、科技含量低的產品,如膠合板、硬質纖維板、水泥纖維板、石棉制品、砂石產品、一般的粘土制品等,堅決停產,進行調整,對污染擾民的企業進行調整搬遷。從1993年至今,金隅集團按照北京市的規劃,已經先后完成了20余戶工業企業搬遷。經過調整搬遷,一方面優化整合了資源,改變了企業的落后面貌,同時也扶植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型建材產品。

    通過上述的多種形式的調整、搬遷、改革,初步改變了集團內企業小而散的狀況,進一步整合了資源,促進了集團整體發展。目前集團內年營銷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10余家;產品結構更加符合首都現代化的需求,實現了產品上檔次,質量上水平。目前衛生陶瓷、木材加工、鋼制散熱器、耐堿玻纖等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水泥工業、家具制造業以及礦棉吸聲板等也都達到國內最好水平。集團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2、堅持招商引資,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

    集團成立以來,依靠集團整體實力,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工作思路,積極引進外資,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加快集團建材工業制造業發展步伐。如:與世界知名企業集團日本東陶、三井物產合資建立的東陶機器(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東陶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木材加工商奧地利克諾公司合資建立的年產15萬立方米中密度板的北京森華人造板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建材商法國圣戈班工業集團合資建立了北京賽姆菲爾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與瑞士森德公司合資建立的生產集取暖、裝飾于一體的高檔鋼制散熱器的北京森德散熱器有限公司等。十多年來,金隅集團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日本等國際跨國公司和世界知名公司建成合資企業40余家,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5.4億美元。2003年合資企業的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4.5億元,已占集團公司工業產品銷售額的36.7%左右。

    以集團所屬的北京陶瓷廠為例,這個1958年上馬的工業企業,由于工藝技術落后,產品檔次低,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1993年以來,金隅集團與日本東陶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建立了兩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采用了世界先進水平的高壓注漿、施釉機器人、自動輸送線等新技術,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該公司高檔衛生陶瓷的年產能力達到250萬件,其中50%的產品返銷日本。合資公司生產的“TOTO”產品銷量在全國中高檔衛生陶瓷市場上位居第一。今年預計銷售收入達5億元,盈利1億元以上,合資企業的職工年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目前,隨著合資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日方主動把設在日本本土的產品研發中心遷移到北京金隅集團,現耗資千萬元的產品研發中心已在北京東陶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為合資公司進一步開發新品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又如集團所屬的北京木材廠中密度纖維板的合資項目。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擁有量相對較少的國家之一,科學利用森林資源是木材綜合利用的重要課題。集團公司于1995年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購買國外設備,率先在國內大規模使用楊樹、刺槐等北方闊葉樹種的枝椏材制造中密度纖維板。但年產量始終在10萬立方米以上。2001年通過合資引進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板生產商克諾斯班的技術工藝,年產量提高到15萬立方米。目前正為年產能力達到20萬立方米而努力。

    1998年,集團與日本著名玻璃制造商中央硝子合資,成立了三重鏡業有限公司,引進了先進的制鏡技術和管理技術,研制出技術含量較高的背投電視反射鏡。目前三重鏡業公司已成為我國背投電視反射鏡的主要生產廠家和最大的供應基地,該公司的產品占據了全國90%以上的市場。現在他們又研制出技術含量更高的背投電視表面鏡,明年將批量生產。

    合資企業的興辦,不但引進了資金,更引進了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從而使集團的產品實現升級換代,大大改變了集團過去建材工業企業的落后面貌,增強了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3、堅持自主創新,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加強技術改造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十多年來,集團發揮整體優勢,全力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發展。同時對一些有市場、有效益的傳統產業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集團成立以來共完成重大科技開發項目118項,完成技術改造項目72項。

    始建于1939年的琉璃河水泥廠,九十年代初,由于工藝落后、設備陳舊,不僅能耗高、物耗大,而且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為改變企業的落后面貌,自1994年以來,集團先后投資5億多元對琉璃河水泥廠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技術改造。拆除了三十年代建設的四條干法中空窯,采用窯外分解新技術,建成兩條分別為2000噸和2500噸的新型干法窯外生產線。技術改造后,企業水泥熟料的年生產能力由62萬噸提高到190萬噸。其中: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窯外分解線技改二期工程,在全國率先采用燃燒低硫無煙煤技術,成為全國水泥老廠技術改造的成功典范。

    北京水泥廠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不僅在主機設備運轉率、自動化控制水平、產品質量、水泥散裝率等方面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一流水平。通過技術改造,企業的生產規模得到進一步壯大,年生產能力由設計能力75萬噸提高到120萬噸。而且在環保治理方面率先做出了顯著成績,被英國出版的《亞洲水泥》雜志稱之為“一座生態友好型企業”。  北京市加氣混凝土廠和現代建材公司先后在六十、八十年代引進了瑞典和波蘭的加氣混凝土生產線,年產混凝土制品能力26萬立方米。在此基礎上,為了加快推進新型墻體材料產業的發展,2003年,集團公司投資1500多萬元對現代建材公司原有加氣砼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板材及砌塊生產能力由15萬立方米提高到40萬立方米。集團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加氣混凝土產品的制造商和供應商。

    天壇家具公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開發研制新產品,每年開發的新產品在400種以上。長城家具公司開發研制了劇場用高檔排椅并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產品在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禮堂、首都劇場、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一批重點工程的建設與改造中相繼中標。長城家具公司已與法國奇耐特公司合資建成高檔排椅生產線,目前正為國家大劇院和其它奧運重點項目的中標而努力工作。

    為了擴大北京市陶瓷廠不定型耐火材料的生產規模,集團投資3000萬元,新建一條高檔不定型耐火材料生產線及研發中心,計劃年底竣工,屆時企業的不定型耐火材料生產能力將達到2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不定型耐火材料生產基地。

    4、堅持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增強集團現代制造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適應首都現代化建設和綠色奧運的需求,多年來,集團對新建工業項目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是加強企業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近幾年來累計完成治理項目180余項,一大批企業成為生態友好型企業和花園式單位,二是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品,積極開展企業環保體系認證工作。集團現有9家企業的產品獲得了綠色產品的推薦;有14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為北京市“綠色奧運”的要求做出了貢獻。如中密度板中的甲醛釋放量,一直是人們進行室內裝修時所擔心的問題。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通過與歐洲膠粘劑廠商的合資,引進低甲醛釋放量膠粘劑配方,現已成功生產了低甲醛釋放量的膠粘劑,從而使新生產的森華中密度纖維板的甲醛釋放量降到了0.12mg/M3,遠遠低于歐洲E1標準(<9mg/M3),被稱為綠色環保產品,因而率先在國內獲得了中密度纖維板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三是大力發展新型環保建材業,積極培育出一批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金隅集團通過利用城市工業廢棄物的研究,走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道路。自2000年開始,對工業有害廢棄物的焚燒處理工作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取得了經驗,積累了31類工業廢棄物的焚燒技術,并于2002年10月建成全國第一條焚燒處理有害工業廢棄物的預處理生產線,當年廢棄物處理量達到3600噸,不僅為首都環保做出了貢獻,也為企業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經過國家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批準,集團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環保示范項目已正式開工,今年年底可望竣工,預計年消納工業廢棄物10萬噸以上。這個項目把清潔生產和資源、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為傳統工業企業結合首都經濟特點,實現可持續發展創出了一條新的思路,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5、堅持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突出主業,創造品牌。多年來,集團根據企業的實際,發揮優勢,以一流的產品質量和優質服務,集中創造具有企業特色的品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集團從產品的開發、研制、服務、宣傳等各層面,大力實施產品的品牌戰略,全面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競爭優勢。如天壇家具公司實行產品零缺陷管理,注重產品的質量和信譽,加強產品的售前售后服務,全面提升品牌效應。他們生產的“天壇牌”高檔家具銷往全國各地,銷量列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家具大王,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金隅星牌”礦棉吸聲板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與進口板相抗衡,全國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30%以上,顯示出國有企業名牌產品的實力。目前集團通過培育自己的主打產品,現形成了一大批如“天壇牌”家具、“金隅星牌”礦棉吸聲板、“長城牌”水泥、“京都牌”水泥、“長城牌”高檔排椅、“龍順成”硬木家具、“菱形”牌水嘴、“納美”涂料等具有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新產品和國內知名品牌。

    以奧運工程、重點工程為突破口,搶占市場至高點,打造集團知名品牌。多年來,集團對企業的名優產品進行統一營銷的戰略,金隅集團產品以過硬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先后被東方廣場、國家大劇院、人民大會堂、首都機場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采用。奧運場館是北京乃至全國的標志性建筑,把產品打入奧運工程,對打造集團和企業的產品品牌,全面提升集團產品的知名度和擴大銷售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年以來,集團面對今年奧運工程全面啟動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集團整體優勢,搶抓機遇,積極攻關,重點工程工作取得新突破。截止到4月,集團產品已成功打入正式開工的奧運工程—國家體育場和國家游泳中心工程,及地鐵五號線、首都機場三期、國家大劇院、鳥巢等市重點工程。從而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促進企業銷售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目前,金隅集團的現代建材制造業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完善的科研設計機構,雄厚的專業技術力量,在全國建材行業居領先地位。

    三、幾點體會

    1、堅持“五統一”原則,實現資源整合,走集團整體發展道路。

    金隅集團堅持“五統一原則”,運用循環經濟理論做強做大建材工業制造業。集團在發展主業的同時,注重帶動房地產開發業和現代物業的發展。集團將企業調整過程中閑置的土地資源進行自主開發,盤活土地資源。經過多年的努力,集團的房地產開發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現年開復工面積近200萬平方米集團將開發所得支持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為企業的調整、搬遷和減員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房地產開發與建材制造業相互拉動又帶動了集團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循環經濟,形成了集團產業化的發展模式。

    2、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多種政策,推動集團建材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多年來,金隅集團抓住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搞好搞活建材工業企業。如集團充分利用改革開放政策、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先后與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合資興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市場競爭強的工業項目,推動了集團建材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集團利用減債增資、減員增效的相關政策,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減輕企業的社會負擔,優化了人員結構,增強了建材工業企業發展的活力。

    3、從實際出發,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建材工業,是做大做強現代制造業的必然要求。

    十多年來,無論是對污染擾民企業的搬遷調整,還是利用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無論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是集團制定奧運發展規劃對發展現代建材制造業做出明確的部署,都能做到充分論證,多方調研,緊密結合集團和企業的實際,保證了集團關于發展建材制造業的相關決策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從而做到了在短期內實現了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換代,使集團建材工業的設備和技術水平逐步走向了現代化,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做大做強了集團優勢建材企業。

    “新北京、新奧運”戰略的實施,為首都新型建材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商機巨大,前景誘人。金隅集團將在堅持集團整體發展的前提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三高一快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高標準規劃集團,高水平建設集團,高質量經營集團,加快向世界一流集團邁進的步伐。用3-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集團管理模式的建構,并在經濟效益、經濟規模、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達到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水平,進入中國企業100強,再用5-10年的時間,使集團真正步入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的行列,躋身世界企業500強,從而再鑄北京金隅集團新的輝煌。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