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能源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建筑節能的話題更因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0%,備受關注。
來自7月份的最新信息,全國性的《建筑節能法》正在審議中,很快即將出臺。欲以立法手段對建筑節能進行有效監督。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韋延年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意義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國家加緊對“建筑節能”立法,是何背景?
韋延年:建筑節能是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人均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供應嚴重不足的國家。目前,我國的建筑能耗非常大,住宅總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0%,住宅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問題十分突出,這與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時代主題相去甚遠。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積極推進建筑節能,完善綠色建筑關鍵技術支撐體系,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這才是科學發展之路。七月初,國務院決定《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草案)》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的就在于以立法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記者:什么叫建筑節能?
韋延年:建筑節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建(擴建)和使用過程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統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建筑物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采暖、空調、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并與可再生能源利用、保護生態平衡和改善人居環境緊密結合。
記者:建筑節能包括哪些內容?
韋延年:概括地講,就是“四節”,即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大多數人對建筑節能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建筑材料、水電氣等方面的節能,而采暖、照明等在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節能問題往往被忽視掉。其實,建筑圍護結構材料和建筑設備的使用是相輔相成的。把建筑圍護結構做好,建筑材料選好,只是創造了節能的條件,使房間的負荷變小了,但真正的能耗還是在用能設備的使用上,如采暖、空調等。這些設備如果使用不好,圍護結構做得再好,建筑能耗還是會很大的。
原因落后的住宅建設和消費方式
記者:目前,我國建筑能耗的問題有多嚴重?
韋延年:我國目前正處于建設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
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筑面積的總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設增速,預計到2020年,全國高耗能建筑面積將達700億平方米,這將消耗和浪費掉大量的能源。
記者:有數據表明,我國住宅總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0%,這是個什么水平?
韋延年:我們住宅建設用鋼平均每平方米55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發達國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從土地占用來看,發達國家城市人均用地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平均是83.3平方米,我們城鎮人均用地為133平方米。同時,從住宅使用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住宅使用能耗為相同技術條件下發達國家的兩到三倍。從水資源消耗來看,我國衛生潔具耗水量比發達國家高出30%以上。
記者: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住宅建筑存在這么大的資源消耗,將預示著什么后果?
韋延年:很明顯,這將造成對能源的浪費,對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繼續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耗能將達到1089億噸標準。到那時,空調夏季高峰負荷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能力,這將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量。在當前國際能源危機明顯加劇,世界能源供給結構轉軌的大趨勢下,為了節約我國有限的能源,為了我國擁有有利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國家的安定強盛,應大力重視和發展節能建筑。
記者:為什么在我國建筑消耗的能源占這么大的比重?
韋延年:主要是落后的住宅建設方式造成的。不改變傳統的住宅生產方式,就談不上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應加快建立適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住宅建設和住房消費的模式。
路徑需要理念、資金和科技
記者:目前,我國建筑上的能源浪費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韋延年:我國公共建筑的能源浪費比較大。比如辦公大樓里的空調溫度調得很低、有人沒人都開著燈,下班后所有電腦不關機。而且多數公共建筑室內空氣質量并不好,室內環境品質也不好,消耗的能源并沒有用到人的健康與舒適性上面,這種現象叫做“不合理用能”。因此對公共建筑,特別是用公共財政支付能源費用的建筑,應該作為節能的重點。
記者:具體哪些措施和手段能有效推動建筑節能?
韋延年:首先應該有節能理念。建筑節能不僅體現在住宅的建設過程中,使用過程中的節能也很重要。比如,寫字樓里有很多公司特別是在一些外企,要求員工要穿西裝、打領帶,這樣就很不利于節能,員工穿著輕薄,自然空調溫度就可以調高一點,而空調的溫度每調高一度,全年的能耗量可以降低8%左右,這個節約的能耗量還是很可觀的。
記者:除了思想上要重視外,現階段,具體可從哪些方面對建筑節能進行改造?
韋延年:還需要資金的投入、科技的投入。改善建筑環境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切入點,公共建筑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重點,而這些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另外,具體到技術方面,與建筑裝飾、建筑外立面改造結合是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有效途徑,還可通過提高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改善外窗及玻璃幕墻的熱工性能等應用技術來改造。
記者:據了解,多數房地產發展商對于建筑節能的反應比較平淡。有的認為,建筑節能有時費力不討好,就算開發商加大投入,消費者也不一定買賬。我國建筑節能的前景如何?
韋延年:節能住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及消費者的理解。我國現行的是以罰為主的政策,造成了現在的房地產商沒有內在的動力去做節能,也不愿意多花錢來做節能。他們更希望政府能出臺一些優惠政策,變強制措施為激勵措施。我國的建筑節能潛力很大,政府、企業、消費者都應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自身做起,建筑節能做好了,對于緩解我國能源狀況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專家簡介
韋延年,畢業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建筑學專業,省建筑科學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曾從事建筑環境物理與房屋建筑熱工的調查與研究工作,負責的研究課題曾獲省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1988年—1997年,借調至深圳中國華西企業公司派駐加拿大多倫多市負責房地產投資管理工作。1998年—1999年,在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從事建筑環境與建筑節能工作。1999年被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反聘,負責有關建筑環境物理與建筑節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觀點
五道坎影響我國建筑節能
■陳淮(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一是建筑節能政策法規不健全。我國雖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但該法側重于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內容卻顯得相對薄弱,其中一般性原則,對建筑節能難以起到實際作用。二是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監管不嚴格。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中違反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情況處罰不力,施工監管環節由于缺乏較為明確的節能檢測和驗收標準,使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缺乏科學的引導和必要的監管。三是建筑節能還缺乏足夠的技術方面的支撐。主要表現在: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設計人員對節能標準的熟悉程度不夠;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可選擇性不足等。四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建筑節能的工作氛圍。一些省市主管部門領導對建筑節能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還缺乏必要的認識,部分省市仍未建立建筑節能管理的專門機構;再有對建筑節能工作宣傳推廣力度不夠。五是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比例較低,工作進展不平衡。各地在工作進度上不平衡,總的看來,北方快、南方慢。
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王鐵宏(建設部總工程師)
開展建筑節能要著重從五方面推進:一是搞好城鎮供熱體制和供熱方式的改革;二是新建建筑必須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三是推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政策,突出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四是推廣應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地緣熱泵、水源熱泵等的應用;五是合理布局城市各項功能。
建筑節地要從三個層面推進:第一是合理規劃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和節約,抓好各類開發區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二是加大墻改力度,進一步減少黏土磚的生產,每年生產黏土磚所破壞的耕地觸目驚心,不少于50萬畝;三是積極開發城市地下空間。
建筑節水要從四個層面推進:一是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二是強化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三是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四是合理布局污水處理設施。
建筑節材要從四個層面推進:一是采用新型建筑體系;二是高強鋼和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三是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四是開展建筑垃圾回收的研究和應用。
鏈接
建筑節能“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
目標:估計“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的目標要達到節約1.01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減排4億多噸二氧化碳氣體,建設節能建筑的總面積累計要超過21.6億平方米,這其中新建的建筑16億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6億平方米。
主要工作:一是新建的建筑全面實行節能50%的設計標準,建立4個直轄市和北方地區達到65%的國家標準和技術支撐體系,完成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100個示范工程,形成相關的技術配套政策;二是既有建筑的改造,尤其是公共建筑的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北方地區的供熱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推動北方地區的既有的居住建筑的節能;三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的應用取得實質性突破;四是形成國家和各級政府推動建筑節能的有關法規的強制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