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總在擔任宏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經過十年的悉心經營,使一個名不見傳的小公司逐步發展成為省二級企業,他既做過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前途的決策,又組織過細致的具體工作,所有這些,對公司的未來產生過不同的影響。
一九九三年,集團公司的前身宏業建筑公司在臨海市成立,當時全國的建筑業已有逐漸下滑的跡象,公司在這種背景下開展業務,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徐總當時的認為是:只有手中有業務才會創利潤。積極開拓業務成了公司上下的共識。他充分利用自己信息廣的優勢,不顧工作勞累辛苦,親自參與工程的投標、施工、竣工驗收等工作,公司員工也在徐總的鼓勵支持下,以公司的生存發展當作頭等大事,為公司接業務。團結一致,不辭辛勞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當年公司承接小的工程維持了公司的營運,承接大的工程獲得了較為可觀的利潤。“注重信譽,視質量為生命”作為公司的經營方針,成就了一批批高質量的工程,也成就了公司首先生存,繼而發展的目標。公司的管理隊伍、施工隊伍經過嚴格的篩遠,經過高標準的鍛煉,成為一支有豐富經驗、效率高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幾年,公司已不僅僅為了有競爭力的生存而努力,而是要謀求發展。發展的硬件是高素質、能力強的管理施工人員及技術先進的施工機械設備,發展的軟件是適應公司經營管理的規章制度,追求質量的信念。為了在全市的建筑業中領先一步,宏業首先制訂了適合公司實際需要的規章制度,招聘了一批具有專業知識的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公司的力量,購買必要的施工機械設備。
經過近一年的運作,公司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新招聘人員也得到了鍛煉,機械設備得到充分應用,創造了效益。
1995年,臺州市政府所在地從臨海遷到椒江后,經濟發展的重心也隨之轉移到椒江。臨海市于宏業而言,是創業地也是發展地,但徐總意識到,椒江將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機會。 他提出公司遷到椒江的規劃,讓公司員工討論決定。希望在討論和辯論中,公司上下能達成共識,同意到椒江發展。那時,公司出現三種情況:一種認為應該抓住市政府遷址的契機,遷到椒江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種認為拋棄現有的社會關系和基礎,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很難站穩腳跟,因此堅決反對公司遷往椒江;第三種則比較茫然,利與弊的比較中,無法選擇。徐總很清楚,公司一旦落戶椒江,相當于二次創業,其難度和風險不亞于公司初創。但風險總是和機遇并存,敢于承擔風險,才能抓住機遇。經過大量細致的工作,公司大部分員工抱著二次創業的信心,和公司一同前往椒江,其余的人則隨其意愿留存臨海。
以后的事實證明,公司到椒江發展的決策是正確的。在第二次創業的過程中,公司上下團結一心,以只爭朝夕的決心踏踏實實開展工作,兩三年的時間,公司和其他建筑、建材等公司建立了協作關系,為以后成立企業集團奠定了基礎。公司年產值也突破億元大關。并且在幾年中保持穩定增長。
1999年,公司下屬的房地產公司開發的宏業大樓落實,標志著經過三年的勱精圖治,公司不僅立足于新的空間,而且有了更強的實力。同年,公司對原有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歷時兩年,經過不斷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為公司的順暢運轉提供了保障。公司承接的幾項大的工程,分別獲得“錢江杯”優質工程獎和“括蒼杯”優質工程獎。公司的社會形象也得到很大提高,被臺州市政府、市工商局評為“臺州市重合同守信用單位”。
2000年,公司取得IS09002管理體系認證,管理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在此基礎上,公司業務繼續發展,承接的工程中有幾項經驗收被評為優良工程。同年,公司投資水泥制品業,成立了臺州宏業混凝土有限公司,順應建設部推廣散裝水泥的要求。此項投資獲得市政府的有力支持,潛力巨大。截止2000年底,集團公司的結構形成房地產開發、建筑施工、商品混凝土生產銷售的合理布局。
2001年,集團公司注冊為省級企業,企業資質由原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貳級,批準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由此帶來的是企業不斷增加的業務量。
2002年,公司下屬房地產開發的宏業C幢綜合樓結頂,宏業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施工,進入建設期,預計于12月中旬投入生產。
2003年,宏業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并開始源源不斷的向各大工地輸送優質的商品混凝土。第二季度,由集團公司總承包,建筑面積達30萬平米,座落在市府西側的臺州第一個小高層時尚小區“東京灣”破土試樁,并在年底正式動工……
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臺州市較有規模的綜合性企業。在未來的日子里,在徐總的帶領下,宏業將走向更輝煌的明天!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