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諶潔君高級工程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于舊橋加固設計及舊橋/新建橋梁試驗檢測等方面的工程實踐及科學研究工作。其主持完成的舊橋加固方向、橋梁試驗方向科學研究項目多次獲中國公路科學技術獎及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并有三項研究成果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該同志將自研成果及其他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廣泛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并及時總結科研成果及工程實踐經驗,合著技術專著兩本、在專業雜志上發表技術論文七篇。其主持完成的舊橋加固設計項目符合我國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上億元。
  符合獲獎者條件第一條及第三條:  
  范遵守職業道德,與其他技術干部團結協作,貫徹執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在科學項目研究工作中求實創新,做出突出成績和貢獻。  
  符合獲獎者條件第二條第一項:  
  諶潔君同志大學本科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原長沙交通學院)橋梁工程專業并獲工學學士學位,后獲得同濟大學橋梁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作為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或技術負責人(技術主持),將自研科技成果和國內、外領先科學技術應用于舊橋加固設計及舊橋/新建橋梁試驗檢測等工程實踐共百余項。其完成的舊橋加固設計項目符合我國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上億元。其主持完成的舊橋加固方向、橋梁試驗方向科學研究項目共三項,并獲中國公路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2)、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6)、江西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排名1)各一項,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共三項。屬相關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水平。  
  符合候選人條件第二條第二項:  
  (1)作為項目組副組長(排名2)主持完成江西省煤田地質局科研項目“雙曲拱橋加固與改造成套技術研究”(計劃編號:2007031),主要研究成果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題為《雙曲拱橋加固改造成套技術》(副主編)的專著一本。獲中國公路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2)、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2)。  
  科研項目以該同志為主要完成人通過集成創新形成雙曲拱橋加固改造成套技術,其中有五項技術屬國內首創、七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權、一項獲發明專利,研究成果總體達國內同類技術領先水平。主要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到了18座橋梁的加固與改造工程中,與拆除老橋、重建新橋相比節省直接建設經費40~80%,并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間接降低了壽命周期內的費用,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顯著,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作為項目組組長(排名1)主持完成江西省交通廳科技計劃“外包混凝土加固法的受力性能與評價指標研究”(計劃編號:200711)。獲江西公路科學技術三等獎(排名1)。該項目完善了外包混凝土加固法的理論,并為加固效果的評價,及加固方案的比選提供了依據。其研究成果中有四項屬國內首創,研究成果水平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并已成功地應用到兩座大橋的加固提載工程中。  
  (3)作為第六完成人主持完成江西省交通重點科研項目“公路橋梁荷載試驗研究”,其中獨立完成“懸臂梁橋荷載試驗研究”部分。該科研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獲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6)。主要研究成果已成功地應用于全國上千座公路橋梁的承載能力評定試驗中。  
  (4)作為技術骨干參與完成了交通部重點科研項目“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公路舊橋檢測評定與加固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其中以該同志為主要完成人推廣應用的公路舊橋檢測技術有十一項。該項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5)作為技術骨干完成了江西交通廳科研項目“體外預應力混凝土梁橋非線性分析研究”(計劃編號:200412)。項目以該同志為主要完成人取得的創新技術有兩項:體外預應力混凝土梁橋非線性簡化計算模型,及體外預應力混凝土梁橋體外索配置方法。  
  (6)作為第六完成人主持完成《吉安市井岡山大橋結構現狀評估與對策專題研究報告》,獲2005年江西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排名6)。該同志在項目中完成了主梁、牛腿及橋面系的結構檢查與現狀評定工作。  
  (7)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三項:“對拉錨桿自平衡框架式拱橋側墻”(第一發明人)、“鑲鋼筋混凝土板箱形主拱圈的拱橋”(第三發明人)、“帶鋼筋混凝土蓋板的U型橋臺”(第三發明人);這三項專利已成功地應用于江西省幾十座橋梁的維修加固或提載改造工程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