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詳細內容

   
      唐明述,著名水泥混凝土專家,1929年3月31日生,四川安岳縣人。1948年在成都縣中畢業后,考上唐山工學院冶金系(北方交通大學前身),當時因解放戰爭交通不便,只好就讀于四川教育學院數學系,次年轉讀于成都華西協合大學醫科,1950年秋考入北京大學化工系,1952年因院系調整轉入燕京大學又轉入天津大學,1953年畢業于天大化工系后在北京工業學院讀研究生,主學俄語一年之后轉入南京工學院化工系讀研究生,師從蘇聯水泥專家A.M.KB。唐明述從此就專攻硅酸鹽水泥專業,接受了眾多著名學者的教誨,如化學家傅鷹、唐敖慶、曾昭掄和生物學家劉承釗、數學家柯召、化工專家時鈞等,受益匪淺。

  唐明述1956年研究生畢業后留系任助教,1958年在南京工學院化工系基礎上獨立建成南京化工學院,他繼續在南京化工學院任教,1960年晉升為講師,1978年升為副教授,1983年升為教授,同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1986年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明述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科學,具體研究課題有:堿集料反應、鋼渣微觀結構、延遲性膨脹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廢渣等。

  唐明述長期從事混凝土的堿集料反應課題,集料簡言之就指砂石材料,可用作砂石材料的包括了地質學上的所有的巖石、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水泥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多組分材料,混凝土也是多相集合體,這樣一個復雜體系的研究,曾有眾多科學家奮力畢生研究,但至今也未完全解決。因各種巖石有的雖名稱相同,成分、礦物組成以及在漫長的地質年月中所受變化不同性質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極大的豐富了研究的內容和難度。唐明述曾先后去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考察眾多大壩、橋梁、公路等的耐久性、深感大型工程在遠低于設計壽命的期限內破壞,而將帶來資源、能源、資金的極大損失,且工程質量還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一旦有可能發生的破壞性難以想象。

  特別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研究水泥混凝土的科學機理顯得更加十分重要,對這種材料的改進研究其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幾十年來,唐明述在該領域鍥而不舍地苦心鉆研,特別是對影響混凝土工程壽命的堿集料反應進行了長期的系統的研究,內容包括檢測方法、反應過程機理、分類、工程判定、抑制措施以及制定相應標準和預防措施的專家系統等。

  由唐明述創建的“堿硅酸鹽反應”壓蒸快速法已定為我國及法國標準,并已被RILEM TC106列為初選法,被奧地利采用。近年來,在京、津、魯、豫、晉等省市發現機場、立交橋、鐵路橋梁、軌枕、工業及民用建筑因堿集料反應而遭受嚴重破壞的實例。這一結果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這使他的課題研究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與支持。

  唐明述的研究課題先后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進步二等等、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它省部級獎。

  他共發表中英文論文250余篇,譯、著近10本,已培養博士生、碩士生30余人。先后赴法、加、美、日、英、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公路、橋梁和大壩。

  唐明述治學嚴謹,學術成就豐厚,他熱愛祖國,為祖國的日益發展感到欣喜不已,干一行、愛一行,立志獻身科學,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建設事業正“老驥也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為造福人類和子孫后代奮斗不止。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