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些牢牢把權錢抓在手中的民營企業家不同,梁穩根身上的江湖義氣更重,而和他兄弟相稱的各位屬下也甘心為其賣命,這不得不說梁穩根擁有非常高明的用人術。
1993年,在向文波的建議下,三一集團將總部搬到長沙,并且將目標瞄準了混凝土輸送泵等工程建筑機械產品。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三一集團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地下室小作坊開始逐漸被世人所熟知。
在今年7月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三一重工 (600031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以215.84億美元的市值占有一席之地。
表面看來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三一集團走得一帆風順,但只要仔細研究三一的發展歷史,就知道三一的每一步轉折都無比艱難,即使稍有差池,或許后果就完全不同。
股改時梁穩根的“大豬拱食小豬才有吃”、參加德國寶馬展的主力產品折戟乃至今年4月沸沸揚揚的“行賄門”: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的三一集團并不缺少危機。
但每次化危為機,都顯示了梁穩根在用人方面的過人之處,其高管團隊從創業開始一直比較穩定,即使像總裁向文波這種個性鮮明的人物,對三一也有著很高的忠誠度。
和很多家族企業不同,三一集團即使偶有動蕩,也絕沒有下屬離心的狀況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梁穩根這位新晉“雙料”首富,與許多民企掌門人獨攬財富不同,他率領眾高管共同致富。
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三一重裝董事長毛中吾、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袁金華、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周福貴,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集體上榜。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創榜人、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長范魯賢則評價:“這是我們做中國富豪排行榜以來,第一次一個企業有那么多人上我們的榜。”
企業“家”
在三一集團的車間里,豎著“四要五不”的標語,而其中“四要”的第一條就是要尊重員工,而“五不”的一條則是“不準拉幫結派”。
梁穩根經常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他曾多次表示,治理企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治人”。
其實三一集團有非常明顯的家族企業性質,這從梁穩根的很多親戚都在三一集團擔任要職可以看出來。他的弟弟梁正根擔任總裁助理,主管審計監察工作,而他的兒子一從大學畢業就進入三一集團工作,現在更是身居高位。另外,還有多位中層領導與梁穩根等四位創業元老有著親屬關系。
即使是如此多的家族成員在三一集團占據高位,三一集團也沒有被外界看做家族企業。這或許是由于在三一集團,家庭成員并不是核心所在。
曾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梁穩根的夫人有一個親戚在三一重工工作,因為干得不順心想調整崗位,請梁夫人說情,結果被嚴厲批評。
而據三一重工員工表示,三一重工雖然屬于民營企業,但在管理層中,基本不會出現因為私情而違反用人制度的情況。
而職業經理人在三一重工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這從梁穩根對向文波的重用程度就可見一斑。三一核心管理團隊的穩定,在中國商界也是出了名的。
從一起創業的四兄弟到創業初期加入的周福貴、易小剛、王佐春,再到后來加入核心團隊的向文波和翟登科,這個團隊幾乎沒有產生過變動,這也讓梁穩根擁有一支忠心耿耿的隊伍,讓自己的意圖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貫徹。
1985年,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四個年輕人向廠里遞交了辭職報告。這是最原始的創業團隊。
唐修國是在一次晨跑時遇到的梁穩根,當時梁穩根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三年跑到華盛頓。”這時兩人都剛剛大學畢業分配過來。梁穩根說這句話想激勵唐修國考哈佛大學研究生,這是梁穩根的一個夢想,但他當時已經28歲,并成了家,唐修國當年只有21歲。雖然梁穩根并不知道哈佛大學在波士頓而不是華盛頓,但這種常識性錯誤沒削弱對唐修國的刺激。
1991年,向文波加入三一。之后,周福貴、王佐春等先后跟隨梁穩根加入三一。
1995年6月的一天,梁穩根從湖南老家趕到北京向當時供職于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的液壓專家易小剛求救。易小剛或許從未預料到,他的職業生涯將發生華麗的轉身。
但在長沙待了半年之后,易小剛竟果斷地選擇留下來,與北京的一切決裂。易小剛曾說,“我的家人都覺得我瘋了,不理我了。”但是就是這樣“不可理解”的抉擇,卻創造了一個輝煌。
同甘苦
事實上,創業初期患難與共,但當坐享成果時分道揚鑣的例子在中國民營企業中不勝其數。近日周鴻和傅盛大打口水仗就是最新的例證。
但是不停產生人員變動的三一集團雖然有新的高管加入,但核心團隊卻從未動搖。或許這就和本文開頭的“共同富裕”有直接關聯。
九人董事會是現在三一集團的最高決策層。除了最早的“梁袁毛唐”組合,在三一后來的發展過程中,又陸續加入了王佐春、向文波、周福貴、易小剛、趙想章等五人。
其中初創三人組中的唐修國因為注重細節、柔和內斂,被梁穩根看成“大管家”的角色,而與他年齡相仿性格卻恰好相反的向文波分別成為三一集團的前兩號人物,而王佐春、毛中吾、袁金華則逐漸在上海、昆山、沈陽找到了新戰場,從集團里分管一攤的董事成長為能帶兵打硬仗的將軍。
梁穩根的江湖氣從三一重工非常傳統的早餐會就可見一斑。
梁穩根在岳麓山腳下的愛晚亭附近租了一幢白色的房子,里面既是他的書房,也是他和董事商量重大事情的地方,據傳三一要做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第一家企業,就是在那兒拍板決定的。
曾有投行人士受邀參加過這樣的會議,回來之后很是吃了一驚,說從來沒見過哪家企業這么開會的,董事們以各種方式爭吵、質疑,每個人都冒汗,誰都可以打斷梁穩根的講話。
而對于錢財,梁穩根非常慷慨。1994年,梁穩根召集駐守在漣源和長沙兩處的兄弟在長沙的瀟湘城賓館開會,明晰兩個公司的產權,這也是他們創業近十年來第一次討論“分家產”的問題。當時易小剛、趙想章還沒有加盟,據向文波、唐修國、王佐春回憶,從梁穩根宣布方案到通過,10分鐘都沒用。梁穩根的方案是,漣源材料廠的股權,梁、唐各21%,毛、袁各20%,翟登科11%,王佐春5%,向文波、周福貴各1%;長沙三一當時還是負資產,梁穩根占56%,唐、袁、毛分別占8%,向文波7%,周福貴12%,王佐春1%。后來,易小剛加盟,梁穩根從自己的股份中拿出了2%給易。2007年,負責財務與投資的三一集團副總裁趙想章,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為三一集團貢獻了近20個億的利潤,被提拔為董事,也握有集團的部分股權。
梁穩根的懂得“共享”與許多民企緊攥著股權不同,他不斷地將股權分享給能給公司帶來更大收益的人。這或許正是三一集團不斷得以壯大的原因。
賢人幫
2008年2月,在三一集團舉辦的 “2008三一節慶典暨表彰大會”上,一份高達3500萬元的巨額獎金引發轟動,這是因為當事人李冰已經去世3年。
李冰是益陽人。1998年,當時還是長安大學副教授的他被三一集團邀請加盟,而加盟后李冰曾任三一重工研究院院長、副總經理。他不僅主持開發全液壓路面壓路機系列產品、瀝青攤鋪機和平地機,還主持研發了國內第一臺瀝青轉運機,并多次承擔國家863項目研發。
十幾年前,三一掌門人梁穩根曾承諾銷售收入過百億時,會給員工巨獎。
李冰加盟后,對于他的條件是必須在三一集團工作滿10年。但因為身體原因,李冰在2004年住院后一年左右就因病去世了,當時才30多歲。“對于負責的企業來說,一諾千金,說到就必須做到,更何況像這樣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向文波說。
在三一集團,像這樣的外來人才并非少數,從記者了解到的三一重工的組織結構圖中就可以清晰看到,不少部長一級的高管就是來自于空降,一些人員更是直接來自某些國際大企業中高層的管理人才。
對于人才,梁穩根從不吝嗇打開自己的錢袋子。上市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三一不斷亮出發展空間和高薪的旗幟大量引進空降兵。梁穩根曾透露,2002年,他自己的年薪是60萬元、總經理向文波的年薪是50萬元、常務副總經理易小剛的年薪是40萬元、財務總監趙想章的年薪是30萬元。
除了這樣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外,梁穩根更是把三一重工的技術人員當成最重要的“寶貝”,他曾經跟三一重工的技術人員開玩笑:“你們就好比陽澄湖的大閘蟹。并不是因為蟹好,而是因為它是陽澄湖的,所以值錢。只要你有三一的工作經驗,在社會上不愁找不到工作。”
當三一還沒有一棟體面的辦公樓的時候,研發大樓就已經落成了。以前國內的科研人員喜歡到國外,往往是沖著研發條件去的。憑借三一的研發條件,大多數技術人員出去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向文波從另一個側面闡釋了三一用人的理念:“三一在宏觀調控壓力大的時候也裁過人,但我們從來沒有裁過技術人員。”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