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港灣建設集團日照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科研所所長。2016年,王立平從中國科學院分析化學專業博士畢業后,定向招聘入港工作,是日照港唯一一個博士畢業生。2018年以來,他分配到港灣建設集團,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試驗室”,立足港口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工藝革新,逐漸成為港灣建設集團技術創新的領軍人物。
科研創新
年節約成本400余萬元
今年以來,“連鋼創新團隊精神”的創新之風吹遍了全港,也照亮了王立平的一顆奉獻港口的赤子之心。“連鋼創新團隊”集體身上閃耀的“不甘心,勇擔當;不服輸,敢拼命;不畏艱,求創新;不怕難,善鉆研;不滿足,爭一流”的精神深深感染了王立平,他暗下決心,“作為一名博士生、高級知識分子,一定要以連鋼創新團隊為榜樣,勤奮鉆研,勇于創新,為港口生產建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為提高混凝土應用質量、持續深化降本增效,王立平帶頭通過科研創新、技術攻關,對混凝土進廠原材料檢測、出廠強度數據、工程實體強度進行定期匯總和分析,根據結果開展了系列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工作。他利用下班和周末業余時間,查閱行業標準、國家規范、科技論文、專利成果等各類文獻上百篇,進行了100多次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將數據與現場生產留樣作對比,一遍遍調整原料參數。對非重要工程混凝土適當減少膠材用量,減少富余強度;對中高標號混凝土優化材料組合,優選精品機制砂資源,減少增效劑使用量;對混凝土用摻合料嚴控質量,加大大體積混凝土礦物摻合料用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節約生產成本。經過半年勤耕不輟的試驗和優化,單方混凝土生產膠材平均減少10公斤,年節約生產成本可達300余萬元。
此外,王立平牽頭進行的海砂資源綜合利用,將疏浚作業產生的海砂用于聯鎖塊生產,年可節省成本120余萬元。
深入一線
成果轉化“接地氣”
企業技術研發工作需要緊貼實際生產,新技術、新成果推廣需要嚴守安全和質量底線,只有適應生產實際的成果才能落地生花。王立平深諳這一道理:搞創新,只窩在試驗室里就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只有腳踏實地,深入工程施工一線,才能更好地解決生產難題。
今年年初,王立平接到了預拌砂漿新材料生產任務,前期在試驗室內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試驗、中試、生產所得新材料各項性能指標均滿足國家標準。但是當進入試生產階段時,現場施工工人反映出砂漿不黏墻、沒發好、上墻強度慢、不滑溜等大量問題。為了解決這些難題,王立平與技術人員“三點一線”穿梭于工地、試驗室、生產線,一邊向現場施工技術人員詢問,一邊向有經驗的施工師傅請教施工性能。現場師傅們聽說他是博士生,紛紛說:“你一個高材生,應該坐辦公室,不應該來工地現場呀。”王立平憨笑著說,“我就是為咱施工生產服務的,不接點地氣,怎么能成功呢?”
在施工現場實地調研后,他一邊利用周末時間考察行業內成熟企業,一邊請教同行業專家教授,一邊調整生產配方,在公司料場混凝土墻模擬工地施工,進行了百余次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的努力,通過材料和配合比優化已經解決施工現場各項問題,生產的砂漿已成功打開外部市場,質量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參加工作以來,王立平先后主持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滲透結晶型材料自修復機理及在海港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日照港集團項目《海港混凝土中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自修復機理及應用研究》等,申請專利5項,2019年入選山東省“企業博士(后)集聚計劃”,獲2019年度日照港集團專業技術優秀骨干、2020年日照市QC成果二等獎。緊貼港口建設需要,他主持的海工混凝土腐蝕與防護、資源綜合利用、質量快速檢測、砂漿關鍵技術生產與應用等課題任務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