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詳細內容

易偉建,男,1956年6月生,湖南黔陽人,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湖南省土建學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結構設計及基本理論研究,結構抗震設計與理論研究,結構與橋梁健康監(jiān)控與損傷診斷研究,結構測試與加固技術研究。


人物簡介


學科專業(yè):結構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結構設計及基本理論研究,


結構抗震設計與理論研究,


結構與橋梁健康監(jiān)控與損傷診斷研究,


結構測試與加固技術研究。


講授課程:本科生:《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概論》,《建筑抗震設計》


碩士生:《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結構試驗》,《結構非線性分析》,《結構塑性分析》


博士生:《高等混凝土結構理論》,《結構非線性理論與方法》


主要工作經歷


1981年12月,工民建專業(yè),本科,湖南大學土木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4月,結構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湖南大學土木系,獲碩士學位;


1989年10月,結構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湖南大學土木系,獲博士學位;


1984年6月,湖南大學土木系任教至今。


1987年,晉升為講師;


1992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晉升為教授;


1996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現任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建設部土木工程專業(yè)評估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工程結構損傷診斷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編制組成員,湖南省土建學會理事,《振動與沖擊》、《自然災害學報》編委等職。


2009年全國優(yōu)秀教師 。


ACIStructuralJournal,Journalof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ASCE,Journalof


PerformanceofConstructedFacilitiesASCE,以及國內20多個學術刊物審稿人。


科研成果


主持科研項目


混凝土路面板相似理論與損傷診斷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損傷診斷與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倒塌性能與綜合抗災設計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場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鋼筋混凝土平板結構抗倒塌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混凝土結構健康監(jiān)控與損傷機理研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


現代結構擬動力地震模擬協同試驗方法與系統(tǒng),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二負責人)


獲獎科研項目


冷拔低碳鋼絲非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應用研究,1989年,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電液伺服結構試驗系統(tǒng)閉環(huán)數控的研究與應用1992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設有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網狀配筋磚墻結構性能研究,1993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冷軋帶肋鋼筋應用技術開發(fā)與推廣,1996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研究,1996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子結構技術及其在高層結構動力試驗及分析中的應用,1996年,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效預應力混凝土疊合結構體系受力性能和推廣研究,1997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斜拉橋小曲率半徑環(huán)向預應力體系試驗研究及應用,2001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文期刊論文


[1]張望喜,易偉建,王力力,黃亮雄,文雙武,.連續(xù)梁橋拓展多跨雙曲拱橋的分析與控制[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10,(1).


[2]劉霞,易偉建,.鋼筋混凝土平面構件的配筋優(yōu)化[J].計算力學學報,2010,(1).


[3]尹犟,易偉建,胡其高,.結構整體抗震性能評估新方法[J].工程力學,2010,(3).


[4]尹犟,易偉建,.基于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隨機地震動模型研究[J].工業(yè)建筑,2010,(2).


[5]孟一,易偉建,.PVDF應力傳感器的設計、標定及其在混凝土沖擊試驗中的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2).


[6]易偉建,李浩,.基于貝葉斯網的結構延性需求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9,(11).


[7]肖巖,易偉建,.結構實驗學的發(fā)展[J].建筑結構學報,2009,(6).


[8]農金龍,易偉建,黃政宇,.超微摻量水溶性高分子粉末在砂漿中的應用[J].工業(yè)建筑,2009,(10).


[9]易偉建,尹犟,.基于位移及滯回耗能的結構抗震性能評估新方法[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


[10]謝獻忠,易偉建,陳文新,.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模型動力識別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2009,(7).


[11]農金龍,易偉建,黃政宇,彭勃,.聚合物乳液砂漿的粘結養(yǎng)護特性及其粘結性能[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7).


[12]張海燕,易偉建,.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的簡化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9,(4).


[13]張望喜,易偉建,肖巖,劉蒙,張勝軍,.“5·12”汶川地震災區(qū)典型教學樓框架與樓梯共同工作性能[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9,(2).


[14]易偉建,呂艷梅,.高強箍筋高強混凝土梁受剪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9,(4).


[15]尹犟,易偉建,.考慮豎向地震效應的模態(tài)Pushover分析方法[J].工業(yè)建筑,2009,(5).


[16]易偉建,周云,李浩,.基于貝葉斯統(tǒng)計推斷的框架結構損傷診斷研究[J].工程力學,2009,(5).


[17]農金龍,彭勃,黃政宇,易偉建,趙雷,.丁苯砂漿界面粘結及強度試驗分析[J].建筑結構,2009,(4).


[18]張穎,易偉建,譚平,周福霖,.大震下中間層隔震體系的隨機動力可靠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19]周云,易偉建,.基于遺傳退火混合算法的彈性地基上框架結構參數識別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9,(1).


[20]張海燕,易偉建,.基于位移的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1).


[21]易偉建,蔣蝶,.Pushover分析中抗力曲線的概率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9,(1).


[22]易偉建,周云,覃廖輝,.大底盤雙塔樓高層建筑的隨機振動測試及模型修正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9,(2).


[23]任宜春,張杰峰,易偉建,.基于改進L-P小波的時變模態(tài)參數識別方法[J].振動與沖擊,2009,(3).


[24]余東,易偉建,.現澆混凝土空心板的優(yōu)化設計[J].中外建筑,2008,(12).


[25]易偉建,劉翔,.動力系統(tǒng)模型階次的確定[J].振動與沖擊,2008,(11).


[26]田明革,易偉建,.施工期混凝土時間效應數值分析[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5).


[27]謝獻忠,易偉建,王修勇,陳文新,.結構損傷診斷與系統(tǒng)時域辨識研究綜述[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6).


[28]黃靚,易偉建,汪優(yōu),.最優(yōu)實驗設計的改進隨機進化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27).


[29]田明革,易偉建,李云,.施工期混凝土結構逐層疊加分析法[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8,(3).


[30]田明革,易偉建,.施工期混凝土時間效應增量型數值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31]張海燕,易偉建,.強度需求譜與延性需求譜之比較[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08,(3).


[32]易偉建,段素萍,.帶裂縫鋼筋混凝土梁的非線性振動特征識別[J].振動與沖擊,2008,(3).


[33]黃靚,易偉建,汪優(yōu),.巖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改進響應面法研究[J].巖土力學,2008,(2).


[34]易偉建,雷國強,.銹蝕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柱承載力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35]田明革,易偉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收縮性能隨齡期變化規(guī)律試驗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1).


[36]張海燕,易偉建,.等效成二自由度體系的規(guī)則梁式橋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8,(2).


[37]任宜春,易偉建,.結構物理參數識別的多尺度參數卡爾曼濾波方法[J].工程力學,2008,(5).


[38]尹華偉,易偉建,.模擬P波向無窮遠域傳播的一致邊界[J].工程力學,2008,(2).


[39]易偉建,李鵬,.纖維約束混凝土軸心受壓方柱應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8,(3).


[40]易偉建,周云,曹冰,.無粘結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的靜動力實驗研究及剛度識別[J].振動與沖擊,2008,(1).


[41]李鵬,易偉建,.鋼套管加固鋼筋混凝土柱的軸心受壓試驗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7,(1).


[42]謝獻忠,易偉建,王修勇,禹見達,.基于虛擬響應信號的結構參數時域辨識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7,(6).


[43]張望喜,易偉建,陳友坤,謝小安,.雙參數地基推力長樁的水平位移解析解[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4).


[44]張望喜,易偉建,謝小安,陳友坤,.非均勻地基上自由梁的剛體模態(tài)分析[J].動力學與控制學報,2007,(4).


[45]張望喜,易偉建,.剛性路面接縫傳力桿撓度解析計算[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


[46]李鵬,易偉建,.多水準位移能力譜抗震設計方法[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


[47]王力力,易偉建,何慶鋒,.考慮剪切變形和轉動慣量影響的梁的固有頻率計算[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5).


[48]易偉建,何慶鋒,肖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倒塌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7,(5).


[49]張望喜,舒浩華,易偉建,肖巖,陳友坤,謝小安,.某廠化學裝置爆炸對設備房結構的損壞——調查與模擬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7,(4).


[50]黃靚,易偉建,汪優(yōu),.計算機試驗的分步優(yōu)化設計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8).


[51]易偉建,孫曉東,.銹蝕鋼筋疲勞后靜力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7,(9).


[52]易偉建,李浩,.鋼筋混凝土柱的“強剪弱彎”可靠性區(qū)間分析[J].工程力學,2007,(9).


[53]易偉建,段素萍,.基于Hilbert-Huang變換的框架結構非線性地震響應分析[J].動力學與控制學報,2007,(3).


[54]任宜春,易偉建,謝獻忠,.地震作用下結構時變物理參數識別[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4).


[55]易偉建,蔣蝶,.一種基于滯回耗能的改進pushover分析方法[J].自然災害學報,2007,(3).


[56]趙新,易偉建,徐圣,.鋼筋混凝土梁銹蝕損傷定位與識別[J].振動與沖擊,2007,(8).


[57]周云,易偉建,.用PolyMAX方法進行彈性地基板的實驗模態(tài)分析[J].振動與沖擊,2007,(7).


[58]任宜春,易偉建,.結構物理參數的分頻段加權辨識[J].工程力學,2007,(6).


[59]易偉建,張冰,.近場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損傷機理[J].自然災害學報,2007,(2).


[60]李立峰,邵旭東,易偉建,張欣,.扁平鋼箱梁局部穩(wěn)定模型試驗[J].中國公路學報,2007,(3).


[61]趙鋒軍,李宇峙,易偉建,.橋面瀝青鋪裝層間應力分析簡化模型[J].土木工程學報,2007,(6).


[62]周云,易偉建,.考慮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框架結構的參數識別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7,(6).


[63]易偉建,周云,張望喜,.彈性地基板模態(tài)試驗及地基動參數識別[J].中國公路學報,2007,(2).


[64]任宜春,易偉建,.非線性系統(tǒng)識別的小波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7,(3).


[65]王力力,易偉建,.斜拉索的腐蝕案例與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7,(1).


[66]任宜春,易偉建,謝獻忠,.基于Hilbert-Huang變換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識別[J].振動與沖擊,2007,(2).


[67]易偉建,孫曉東,.銹蝕鋼筋混凝土梁疲勞性能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7,(3).


[68]周云,易偉建,.帶減振圈斜拉索的參數識別及損傷診斷研究[J].中外公路,2007,(1).


[69]趙鋒軍,李宇峙,易偉建,.鋼橋面鋪裝防水粘結層抗剪問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2).


[70]易偉建,周云,.基于高階局部模態(tài)的彈性地基上框架結構物理參數識別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1).


[71]尹華偉,易偉建,.簡化樁模型在土-結構相互作用分析中的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72]黃立葵,余進修,孔銘,易偉建,習宇,.路面結構極限承載能力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73]易偉建,向洪,.鋼筋混凝土受壓構件工作應力的測試與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7,(1).


[74]易偉建,李鵬,.軸心受壓砌體本構關系的試驗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6,(2).


[75]黃靚,易偉建,汪優(yōu),.基于RBF神經網絡的結構可靠度分析方法[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6,(4).


[76]尹華偉,易偉建,劉艷,.有限元-界面元混合模型及其應用[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77]易偉建,吳高烈,徐麗,.模態(tài)參數不確定性分析的貝葉斯方法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6,(6).


[78]金波,趙躍宇,馮銳,易偉建,.橫撐對斜拉拱橋穩(wěn)定性的影響[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79]易偉建,吳高烈,徐麗,.基于結構高階局部模態(tài)的損傷診斷研究[J].動力學與控制學報,2006,(4).


[80]楊天春,易偉建,魯光銀,黃華林,.預應力T梁束孔管道壓漿質量的無損檢測試驗研究[J].振動工程學報,2006,(3).


[81]謝獻忠,易偉建,劉錫軍,禹見達,.非線性時域識別方程的不適定性與正則化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6,(5).


[82]趙鋒軍,易偉建,李宇峙,.橋面瀝青鋪裝設計新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06,(10).


[83]周云,易偉建,.斜拉索截面信息未知時的剛度識別及索力計算[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84]劉霞,易偉建,沈蒲生,.鋼筋混凝土深梁的拓撲優(yōu)化模型[J].工程力學,2006,(9).


[85]徐麗,易偉建,吳高烈,.混凝土框架模型結構參數的識別[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4).


[86]徐麗,易偉建,.應變模態(tài)在框架結構節(jié)點損傷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振動、測試與診斷,2006,(2).


[87]任宜春,易偉建,.鋼筋混凝土梁的非線性振動識別研究[J].工程力學,2006,(8).


[88]徐麗,易偉建,吳高烈,.結構局部損傷診斷的應變模態(tài)方法——分析與應用[J].自然災害學報,2006,(3).


[89]易偉建,張穎,.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的彎矩增大系數[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2).


[90]趙鋒軍,李宇峙,易偉建,邵臘庚,吳國平,.鋼橋面鋪裝環(huán)氧防水粘結層材料與結構試驗研究[J].公路,2006,(7).


[91]尹華偉,易偉建,魏紅衛(wèi),.橫向推力單樁的動力非線性分析[J].工程力學,2006,(7).


[92]徐麗,易偉建,吳高烈,.混凝土框架柱剛度變化識別的應變模態(tài)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6,(3).


[93]張海燕,易偉建,.結構隨機延性需求譜的應用研究[J].工程力學,2006,(6).


[94]易偉建,何慶鋒,肖巖,.工程結構試驗數據庫模型設計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


[95]易偉建,張海燕,.結構隨機延性需求譜的理論研究[J].工程力學,2006,(5).


[96]陳周熠,易偉建,趙國藩,林立巖,黃曉暉,.以圓鋼管為鋼骨的勁性高強混凝土柱的彎矩-軸力相關曲線的數值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6,(4).


[97]易偉建,趙新,.持續(xù)荷載作用下鋼筋銹蝕對混凝土梁工作性能的影響[J].土木工程學報,2006,(1).


[98]楊天春,易偉建,.瑞利波泄漏模式及其“之”字形頻散研究[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5,(4).


[99]謝獻忠,易偉建,劉錫軍,.部分輸入未知條件下結構動力復合反演的分解算法[J].計算力學學報,2005,(6).


[100]易偉建,楊隨新.軟土地基上的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2).


[101]易偉建,趙新.工業(yè)廠房柱鋼筋銹脹破壞模式及半電池法現場檢測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5,(12).


[102]易偉建,李浩.基于貝葉斯網的鋼筋混凝土耐久性損傷診斷專家系統(tǒng)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9).


[103]楊天春,易偉建,何繼善,呂紹林.求取道路結構型地層瑞利波頻散曲線的方法[J].物探與化探,2005,(5).


[104]謝獻忠,易偉建.結構物理參數時域識別的子結構方法研究[J].工程力學,2005,(5).


[105]陳周熠,趙國藩,易偉建,林立巖.帶圓鋼管勁性高強混凝土軸壓短柱試驗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5,(5).


[106]任宜春,易偉建.基于小波分析的梁裂縫識別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5,(4).


[107]陳周熠,趙國藩,林立巖,易偉建.鋼骨為圓鋼管的高強混凝土柱斜截面承載力計算[J].建筑結構,2005,(9).


[108]楊天春,易偉建,何繼善,呂紹林,GiovanniCascante.瑞利波泄漏模式的模擬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109]陳周熠,易偉建,趙國藩,沙鎮(zhèn)平,林立巖.帶圓鋼管的勁性高強混凝土軸壓短柱的承載力及可靠度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110]李紅雨,易偉建.寬扁梁樓蓋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J].中外建筑,2005,(3).


[111]張望喜,易偉建.縱橫墻協同工作時砌體墻條形基礎豎向荷載分析[J].建筑結構,2005,(7).


[112]楊天春,易偉建,吳奇.瑞利波“之”字形頻散的正演及實踐對比[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5,(3).


[13]肖巖,胡慶,郭玉榮,易偉建,朱平生.結構擬動力遠程協同試驗網絡平臺的開發(fā)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5,(3).


[114]謝獻忠,易偉建.混合遺傳算法在結構動力反演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力學,2005,(3).


[115]楊天春,吳燕清,易偉建.瑞利波泄漏模式與“之”字形正演模擬[J].煤炭學報,2005,(2).


[116]易偉建,張海燕.彈塑性反應譜的比較及其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


[117]冼巧玲,易偉建,丁洪濤.外貼碳纖維布鋼筋混凝土偏壓柱強度和延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工業(yè)建筑,2005,(5).


[118]楊天春,易偉建,何繼善.道路結構瑞利波頻散曲線的快速求解研究[J].巖土工程技術,2005,(1).


[119]謝獻忠,易偉建.全量補償復合反演算法的改進及其應用[J].工程力學,2005,(1).


[120]楊天春,易偉建,呂紹林.探地雷達數據文件的分割[J].物探與化探,2005,(1).


[121]易偉建,易志華.剛性路面板模型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4,(12).


[122]楊天春,易偉建,何繼善,呂紹林.瑞利波勘探中頻散曲線的正演計算[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04,(6).


[123]冼巧玲,易偉建,丁洪濤.粘貼碳纖維布(CFRP)鋼筋混凝土偏壓柱試驗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4,(11).


[124]尹華偉,易偉建.結構地震反應Pushover位移形狀向量的選取[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5).


[125]謝獻忠,易偉建.基于周期統(tǒng)計平均的結構動力復合反演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4,(3).


[126]管德清,易偉建.焊接鋼結構疲勞強度預測的應力場強模型研究[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127]易偉建,馬文麗,劉光棟.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振型分解法[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128]易偉建,劉霞.遺傳演化結構優(yōu)化算法[J].工程力學,2004,(3).


[129]謝獻忠,易偉建.建模誤差對結構損傷識別神經網絡的輸入向量的影響[J].振動與沖擊,2004,(2).


[130]趙躍宇,蔣麗忠,王連華,劉光棟,易偉建.索-梁組合結構的動力學建模理論及其內共振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04,(3).


[131]鐘華,易偉建,袁賢訊.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框架的地震層剪力[J].建筑結構,2004,(1).


[132]李常青,易偉建,劉應龍.忽略填充墻剛度對框架結構的抗震安全性能的影響[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3,(6).


[133]易偉建,易志華,孫曉立.非線性文克爾地基上的剛性板計算[J].中南公路工程,2003,(1).


[134]顏東煌,李學文,劉光棟,易偉建.混凝土斜拉橋合理成橋狀態(tài)確定的分步算法[J].中國公路學報,2003,(1).


[135]易偉建,徐麗.鋼筋混凝土板損傷診斷的動測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3,(2).


[136]唐昌輝,易偉建,沈蒲生,劉健行,李躍.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受彎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3,(1).


[137]易偉建,劉霞.彈性地基梁損傷診斷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3,(4).


[138]丁洪濤,易偉建,冼巧玲.碳纖維布(CFRP)加固壓彎構件全過程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S1).


[139]唐昌輝,易偉建,沈蒲生.混凝土軸心受壓柱的可靠性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140]方志,張志田,易偉建.鋼筋混凝土箱梁非線性有限元分析中幾種C_0型單元的探討[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


[141]張望喜,易偉建.雙參數地基上厚薄板通用元與地基參數識別的撓度反分析[J].工程力學,2003,(6).


[142]田明革,易偉建.混凝土結構火災后的檢測方法[J].中外建筑,2002,(1).


[143]程緯,劉光棟,易偉建.平穩(wěn)地震動過程功率譜擬合及收斂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2,(2).


[144]易偉建,譚勇翔.鋼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壓構件失效概率及對施工質量缺陷的敏感性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2,(5).


[145]易偉建,徐麗,郭國會.連續(xù)梁橋彈性支承識別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02,(4).


[146]張望喜,易偉建,陳建陽,劉麗.斜拉橋索塔大噸位環(huán)向預應力束伸長量試驗分析[J].中國公路學報,2002,(3).


[147]易偉建,劉霞.混凝土板的裂縫診斷[J].振動工程學報,2002,(2).


[148]程緯,劉光棟,易偉建.大跨度橋梁直接考慮擬靜力位移影響的隨機地震反應分析[J].計算力學學報,2002,(3).


[149]張望喜,易偉建.砌體結構墻體抗側中的剪切滯后問題[J].建筑結構,2002,(2).


[150]仇一顆,易偉建,袁賢訊.鋼筋混凝土框架柱計算長度設計方法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


[151]潘芹,易偉建.卡爾曼濾波在結構物理參數識別中的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S1).


[152]李佳,易偉建.鋼管混凝土壓彎構件滯回模型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S1).


[153]張望喜,易偉建,陳建陽,劉麗.斜拉橋索塔錨固區(qū)大噸位小半徑環(huán)向預應力束伸長量分析與研究[J].華東公路,2002,(2).


[154]郭國會,易偉建.基于頻率進行簡支梁損傷評估的數值研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1,(2).


[155]張望喜,易偉建,陳建陽,劉麗.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索塔錨固區(qū)帶錨塊足尺節(jié)段模型試驗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1,(4).


[156]郭國會,易偉建.基于模態(tài)參數進行連續(xù)梁損傷診斷的數值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1,(1).


[157]易偉建,劉霞.結構損傷診斷的遺傳算法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1,(5).


[158]易偉建,劉霞.混凝土空心板動力損傷診斷研究[J].計算力學學報,2001,(4).


[159]黃慧明,易偉建.粘貼碳纖維片材加固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載力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S1).


[160]唐昌輝,易偉建,沈蒲生.無粘結筋對構件抗彎剛度的貢獻分析與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5).


[161]易偉建,劉霞.基于遺傳算法的結構損傷診斷研究[J].工程力學,2001,(2).


[162]袁賢訊,易偉建.鋼筋混凝土框架“強柱弱梁”及軸壓比限值的概率分析[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0,(3).


[163]顏東煌,李學文,劉光棟,易偉建.用應力平衡法確定斜拉橋主梁的合理成橋狀態(tài)[J].中國公路學報,2000,(3).


[164]徐麗,易偉建.框架結構模型修正的理論與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S1).


[165]羅小勇,易偉建,余志武.無粘結預應力筋極限應力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6).


[166]易偉建,劉霞.混凝土梁板類構件邊界條件識別與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4).


[167]郭國會,易偉建,尹娟.南村黃河大橋空心薄壁高墩抗震分析[J].華東公路,2000,(3).


[168]康光宗,易偉建.鋪板樓蓋開裂的原因及預防辦法[J].工業(yè)建筑,2000,(5).


[169]郭國會,易偉建,尹娟.南村黃河大橋空心薄壁高墩抗震分析[J].公路,2000,(7).


[170]程緯,劉光棟,易偉建.平穩(wěn)地震動過程具分段均布隨機頻率的譜擬合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4).


[171]羅小勇,余志武,易偉建.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框架的極限承載力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0,(4).


[172]康光宗,易偉建.裝配式樓蓋接縫處開裂的原因及其對策[J].住宅科技,1999,(5).


[173]郭國會,易偉建.基于神經網絡的框架結構破損評估[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1999,(3).


[174]顏東煌,文鈺,劉光棟,易偉建.斜拉橋的施工最優(yōu)控制[J].國外公路,1999,(3).


[175]劉玉明,易偉建.一種識別結構系統(tǒng)邊界條件的新方法[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S1).


[176]姜海波,車惠民,易偉建.模糊推理方法簡化鐵路混凝土梁可靠性評估[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5).


[177]程緯,劉光棟,易偉建.地震動相位譜與相位差譜分布特征的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


[178]郭國會,傅余萍,易偉建.基于Kohonen網絡的鋼筋砼簡支梁振型識別實驗研究[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4).


[179]康光宗,易偉建,劉健行.鋼筋混凝土水池裂縫寬度計算與控制研究[J].特種結構,1998,(2).


[180]曾亞,易偉建,沈蒲生.混凝土路面板模型的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5).


[181]易偉建,郭國會.神經網絡在梁的邊界條件識別中的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4).


[182]趙明華,易偉建.圓形和環(huán)形截面擋土樁的配筋計算[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2).


[183]郭國會,易偉建.基于神經網絡的結構邊界條件識別和損傷診斷[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


[184]程緯,易偉建,劉光棟.斜拉橋柔性索線型分析及快速迭代計算方法[J].公路,1998,(6).


[185]康光宗,易偉建.鋼筋混凝土板剪彎區(qū)段的裂縫寬度計算與控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4).


[186]宋章樹,沈蒲生,易偉建.鋼筋混凝土柱破損檢驗與評估的理論及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1995,(4).


[187]王長新,易偉建.帶剛臂梁—柱特征值分析及損傷識別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1995,(4).


[188]周先雁,沈蒲生,易偉建.混凝土平面桿系結構破損評估理論及試驗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1995,(4).


[189]易偉建,王長新,沈蒲生.混凝土工程結構振動測試實例及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1995,(4).


[190]沈蒲生,易偉建,王長新.混凝土結構破損評估的動力學方法及應用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1995,(1).


[191]王長新,沈蒲生,易偉建.剪力墻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線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1994,(6).


[192]易偉建,.冷拔低碳鋼絲混凝土雙向板的試驗研究[J].工程力學,1988,(3).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