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周年。在過去的20年里,祁連山年水泥產能從100萬噸發展到現在年產2800萬噸,資產總額從上市初的2.9億元增加到現在的108億元,生產基地從上市初的1個,發展到現在的16大水泥生產基地,形成蘭州、平慶、隴南、甘南、青藏和河西六大區域銷售市場,構建了以水泥系列產品為主,同時涉足多個領域的產業格局。20年來,祁連山如何保持了高速發展的勢頭?在國辦發(2016)34號文件下發之后,祁連山又如何引領區域水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的祁連山如何轉型升級、打造百年老店?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獨家專訪了祁連山水泥集團董事長脫利成。
記者:祁連山作為甘肅省第二家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以來,經過了20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作為祁連山的掌舵者,這20年里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您覺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脫利成:過去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20年,祁連山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經濟發展的大環境,離不開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我們在國家大繁榮的同時,抓住了市場機遇,順勢而為,銳意進取,取得了些許成績。回顧20年走過的路,我覺得取得的成績與“三個堅持”密不可分。
一是始終堅持“突出主業、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上市初,我們在跨行業、跨地區參股經營方面進行積極嘗試,但整體收益不佳。汲取了經驗教訓,公司確定了立足水泥、發展主業的信心和決心。進入21世紀以來,在“突出主業、做大做強”發展戰略指引下,我們按照“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通過新建和兼并的方式,水泥產能由1996年的100萬噸擴張到現在的2800萬噸。過去的20年,我們成功躋身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企業行列;加盟中材集團;建立了甘、青區域水泥龍頭地位;形成了橫跨甘、青兩省的分布格局,實現了甘青藏三省區的市場覆蓋。
二是我們始終奉行低調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澆鑄真誠、凝固永恒”的經營理念。我們做水泥的人和我們的產品一樣樸實無華,我們不追求出風頭,不要求上頭條,我們只是踏踏實實的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標穩步推進,我們用真誠的心生產質量可靠用戶放心的產品,我們用永恒的心澆鑄企業和員工、客戶、股東以及政府等各方面的關系。
三是我們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管理團隊。我們歷屆的管理團隊要么是建材行業出身,要么是水泥行業的專家,都在水泥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二十年,對水泥行業有著清楚的認識和相當的專業水準。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穩定的管理團隊,我們的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才能落到實處,各項工作才能穩步推進。可以說,相對穩定的管理團隊為祁連山20年來的發展壯大把好了舵,帶好了頭。
記者:面對復雜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和國辦〔2016〕34號文件,作為區域水泥行業龍頭企業的祁連山將如何應對?
脫利成:從去年開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和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矛盾相互疊加,“降價保量”成為區域多數企業遵循的生存法則,導致全行業陷入惡性競爭的困境。從祁連山所處的甘、青市場來看,水泥價格已跌至歷史冰點:今年上半年,水泥出廠含稅價最低155元/噸,跌到了20多年前的水平,如果按照每年3%左右的CPI增幅還原,價格水平相當于80~90元/噸。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增速同比下降5%,為25年來首次負增長;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虧損企業面達40%。西北地區水泥產量同比下降了7%、利潤同比下降了80%;祁連山集團全年利潤總額也下降了76%。如果此狀況得不到有效遏制,行業虧損、一批水泥企業關門破產的命運就在明天。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作為區域龍頭企業我們將以創造性的思維來開展工作,使我們企業乃至區域同行業企業走出困境。
首先,一個好的行業環境才能孕育出更加健康的企業,陷入紅海廝殺的行業,誰都不能心存僥幸獨善其身。以“低價格擴大銷量”維持生存的“亞健康”運營模式最終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傷害,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惡性低價競爭”比“倒閉潮”更可怕。因此,水泥行業一定要汲取教訓,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以高度的行業責任感和危機感,著眼于行業整體利益,避免區域水泥行業陷入“紅海”困境。踐行競合精神,相向而行,攜手營造西北水泥的一片藍海,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良性發展、協調發展。
其次, 在行業產能過剩、需求又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就會失靈,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借助和發揮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修復市場的暫時失靈、維護行業和市場秩序健康發展。前不久我們在蘭州召開了甘肅、陜西、寧夏和青海四省區水泥企業協調會,會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共同簽署了一些規范市場競爭的規范性文件。在目前的這種狀況下,我們要團結起來,抱團取暖,借助國辦(2016)34號文件精神的東風,在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幫助下,引領行業有序競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鼓勵和帶動區域水泥企業協同發展,共同化解生存危機。我們也建議地方政府盡快出臺貫徹落實國辦(2016)34號文件精神的具體辦法,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各項措施和辦法,形成政府支持、協會指導、企業作為主體的良好局面,確保各項政策落地生根。
再次,祁連山作為甘肅、青海兩省最大的水泥企業集團,維護行業利益的責任義不容辭。我們將帶頭嚴格執行錯峰生產,積極響應、落實中國水泥協會以及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提出的政策措施,發揮好帶頭引領作用。自2015年起,祁連山先后停產了11條2000噸以下的水泥生產線,主動去水泥產能500萬噸。自2013年以來,為了緩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已經率先實行“去產能化”的措施和辦法。水泥行業要通過強化行業自律,調整供給側結構,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步伐和加強區域環境治理等措施,逐步化解過剩產能,遏制產品價格下滑趨勢,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記者:在國家去產能、調結構的大環境下,未來祁連山將如何去發展?
脫利成:公司將繼續圍繞“匯聚能量、執著進取”的企業精神,堅定“西部龍頭、環境友好、價值提升、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戰略,秉承“澆鑄真誠、凝固永恒”的經營理念,履行“材料創造繁榮”的光榮使命,堅定不移地向著打造西北龍頭、國內先進建材產業集團的目標邁進。
在繼續發展水泥主業方面:以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并購重組、海外拓展做強水泥主業,使得公司水泥生產能力達到3500萬噸。淘汰不達標生產線,能源消耗性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遵循有限相關多元的原則,逐步提高產業鏈規模。骨料、商砼和新型建材產品相結合,余熱電站及電網直供相結合,協同處置廢棄物與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初步形成產品生產與資源控制相互協調、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的綠色建材綜合生產基地;整合信息化能力和資源拓展電商業務;通過控股參股、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方式參與區域內公共資源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打造祁連山電子商務平臺,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建材產業集團。
在延伸水泥產業鏈方面:以蘭州、西寧為重點,鞏固提高商品混凝土競爭能力,商品混凝土生產能力突破1000萬立方米;探索發展骨料、新型墻材業務,骨料能力達到200萬噸,新型墻材1000萬平方米,探索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置可能性,爭取年處置能力20萬噸;公共資源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一帶一路”“走出去”方面:借助國家鼓勵產能過剩行業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利好政策,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的良好契機,積極在海外以多種方式投資建設水泥生產線及上下游配套設施及項目。爭取在中亞、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投資2個水泥或其他建材關聯項目。
在其他新興領域方面:我們要搶抓“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機遇,圍繞生產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能源管理、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和輔助決策等探索開展智能化操作系統開發應用,重點推進物流無人值守系統、窯磨自動操作系統和能源管理系統建設,利用先進的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優化各級操作參數,不斷提升DCS自動化、智能化和兩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實現企業生產運營的自動化、數字化、模型化、可視化、集成化,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安全運行能力、風險防范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十三五”期間打造出1~2條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智能化生產線。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