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產能的加速淘汰、從嚴從緊的環保監管,促使企業加大向綠色功能型產業轉型、向服務創造型企業轉型的力度,也促進了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
“2014年,北京金隅(327.5元/噸,0%)以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工作為重要抓手,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后勁。”北京金隅總經理姜德義表示,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促進新的消費增長點的形成,加快傳統產業的新生。“2015年,公司將繼續以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為推手,全面構建公司可持續發展體系和發展戰略。”
發揮優勢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智能技術等為核心的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融合改變傳統產業,通過創新經濟模式引領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過去的一年,金隅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制定并執行轉型升級定性定量標準,啟動實施了環保標準化建設,提升了環保改造的能力,科技創新的整體支撐架構優勢明顯。”姜德義說,2014年,公司發揮創新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構建創新驅動新格局奠定了基礎。
“金隅的創新體現在各個方面,為四大板塊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姜德義介紹說,在資本運作方面,2014年,金隅的資本運作方式持續創新。非公開股增發、多層次投資發展基金設立、房地產股權融資金融租賃等資本創新渠道,為公司提供了資金保障,資本平臺運作水平不斷提高。
在戰略布局方面,公司不斷強化核心優勢,豐富“大十字”戰略內涵,創新外部戰略合作模式,鞏固了核心區域的領先地位,戰略掌控力也不斷強化。
在園區集群式發展方面,規模化基地建設提高了園區集群化優勢內涵,區域營銷平臺提升了市場把控力。商貿創新發展模式逐步清晰,還創新了“京貿通”國際服務模式,奠定了制造業深化轉型發展的基礎。
在房地產方面,啟動布局養老產業,四家社區養老照料中心初步成功運營,為房地產拓寬業務領域,實現多元發展多角化經營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
“最值得自豪的是,2014年,金隅的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姜德義說,北水公司、陵川金隅公司分獲北京市和山西晉城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天津振興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項目取得備案及環評批復;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飛灰的產能提升及工藝優化等27個重點科技項目進展順利,部分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利用……
“與低成本優勢相比,管理、技術及戰略發展模式的創新不易模仿,即使模仿也需要時間。在新常態下,只有保證創新優勢才能提升發展質量、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姜德義說。
深挖潛能 加速傳統產業新生
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通過技術的升級,金隅賦予水泥更多的功能,使其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廢棄物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因為這個特別的認識,金隅人開始了對廢棄物孜孜不倦的綜合利用技術攻關。
“從鋼鐵廠的礦渣,煤礦的煤矸石,到火力發電的粉煤灰、脫硫石膏,如今,我們又開始利用有毒有害的危廢、城市生活垃圾等。”姜德義說,“對于廢棄物的利用,我們從未停止過,只是利用的方式、利用的對象和技術在不斷升級。從過去工業產品的應用,到現在城市廢棄物的利用,從過去的直接簡單利用,到今天余熱、余溫、余水、余壓等方面的系統全方位的利用,我們已經把過去的生產企業變成了一個綜合利用的企業。”
每一種廢棄物都有潛在的價值,需要不斷利用挖掘,使其資源化程度越來越高。姜德義舉了一個例子:“過去我們利用高爐礦渣,只是簡簡單單地將其作為填充材料,對水泥來說,只是增加了產量,對改善性能方面完全沒有發揮作用,而如今,礦渣單獨用高細粉磨以后,水化硬化活性被激活,大大提升了水泥的強度。”
“三化中,我們最開始重視的無害化和減量化,現在最高境界是不斷資源化,讓廢棄物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榨干所有剩余價值。”姜德義說,挖掘廢棄物更大的價值,其實也就給傳統行業輸入了更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的要求就是把金隅旗下的每一個水泥企業能成為像北水、琉水一樣能夠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綜合利用廢棄物的企業,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山溝里的企業,不要等著先污染再治理,越早的開發利用越有利,如果從源頭上就能夠整體一體化運作就更好。”
姜德義告訴記者,金隅紅樹林、生態島都沒有納入金隅的考核體系。特別是生態島一直都是零利潤運行的,之所以不盈利還在做,就是想通過其在環保產業前沿的研究,能夠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無形的支撐,使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依法治國 建立公平競爭環境
對于目前水泥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現狀,姜德義認為,競爭是企業創新和進步的有力推手,但是,由于市場秩序混亂,產能過剩帶來的競爭就成了惡性競爭。
“價格是有底線的,有的企業為了低價競爭,犧牲了質量、信譽等對企業最重要東西。”姜德義認為,政府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規范市場秩序,幫助行業企業把秩序建立起來,讓水泥企業的競爭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在良性的過程中實現提高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創新力度等對行業發展有益的目標。
“過剩,就要淘汰。在這個淘汰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真正地淘汰落后企業,支持排放少、能耗低、質量好的企業發揮更好的示范效應。”姜德義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當好裁判員,嚴格按照要求,嚴格執法,達不到環保標準——淘汰,達不到耗能標準——淘汰,質量、信譽等出現問題——淘汰,而且淘汰的過程要公開、透明。要制定詳細又具有前瞻性的規則,引導企業一步一步轉型升級,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發展環境。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