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農業機械板塊市場規模就不壓于工程機械,環境產業的規模也不亞于工程機械,重型工程將來也不亞于工程機械,如果能做到四個板塊齊頭并進的話,中聯重科將不再是周期性企業。
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詹總您好,感謝您接受記者的訪問,今年一個特別熱的話題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我知道我們中聯重工是個國有企業,有沒有未來有這種設想,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探索?
詹純新:中聯重科是個混合所有制企業,因為從它股本結構來看它已經是個混合所有制企業,有香港證券結算中心,就是香港H股占到18%,國有股占到百分之十六點幾,戰略投資者占到緊跟著百分之九點幾,管理團隊也是百分之八左右。
記者:走在國家政策前面了。
詹純新:應該說經過這幾年的改革,它已經變成一個混合所有制企業了。
記者:未來還有進一步深化的余地嗎?
詹純新:我認為有,就是怎么樣持續地調動骨干員工的積極性,讓這些骨干能力和企業的利益共享。
記者:機械工業行業這兩年一直處于寒冬期,想請您作為全球領軍企業預測一下什么時候能走出這個寒冬?
詹純新:工程機械是個周期性行業,連續幾年也都是在調整,低谷震蕩,在這么一個時期,乃至于一段時間以后,我認為它應該是震蕩上升的。
記者:去年以來,關于美國制造業復蘇問題談的特別熱,您認為,這有助于我們工程機械行業重新振興嗎?
詹純新:首先,這個行業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它一是市場的復蘇,二是自身競爭力的提升,三是你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局部的市場,應該占到全球市場,當你的競爭力提高以后,當你的全球市場拓展以后,會消化你過剩的產能,這個時候你企業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更多地想到這個問題。
記者:如果基于產能過剩這個判斷的話,國內未來是不是要死掉一批這樣的企業,被兼并、被收購或者他自己就破產,您感覺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詹純新:曾經有過這么一個話叫“關停并轉”,有些可能是要關掉,過剩嘛,過剩就是有多的,要么就關掉,要么就轉,所以我認為會有這個。
記者:還有個小問題,中聯重科目前是不是也在做轉型方面的嘗試,因為我們看到在農機領域已經在做比較大的發力的準備?
詹純新:中聯重科是除了工程機械向其他三個板塊開始進行轉型,一是農業機械,二是環境產業,三是重型卡車機械零部件,如果在這個轉型狀態下做得好,它會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
記者:最近兩天也采訪過奇瑞重工以及福田汽車相關人士,他們是做農業機械時間比較早的,作為后來者您有什么戰略上的東西來和這些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好地競爭嗎?
詹純新:沒有,那就是一個,向他們學。
記者:謙虛了,應該有自己特殊的打法吧。
詹純新:裝備行業雖然行不通,但道理都是一樣的,或者它都是有共性技術的,這些共性技術大家都是可以共享的,比如機械傳動、材料、液壓、電氣等等,這些技術都是基礎性的,共性的技術。無論是農業機械向工程機械延伸還是工程機械向農業機械延伸,實質上它是個產業鏈的拓展。做工程機械的會更了解工程機械,會有一些專長,做農業機械的也有一些它的專長,基礎的東西一樣,可能需要實踐經驗去摸索,然后去掌握。當然,這里面可能就是學習。
記者:從外面我們看到的一些東西,中聯重科可能技術上積累的已經很厚重了,跨入到農機這個領域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詹純新:我認為每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的奧秘,首先還是要去學,去實踐。當然,基本功都在這兒。
記者:這個板塊的學將來是通過合作、并購這些操作,未來也不排除這種方法來運作這個板塊吧?
詹純新:兩條腿走路,一是自主研發,自我發展,還有通過并購,通過整合,通過資本的力量讓自己農業機械迅速做大。
記者:有沒有設想這個板塊未來向讓它對營收的貢獻占多大的百分比,有這個戰略目標嗎?
詹純新:我認為農業機械板塊市場規模就不壓于工程機械,環境產業的規模也不亞于工程機械。當然,重型工程將來來看也不亞于工程機械,所以,真正真正做下來,如果能做到四個板塊齊頭并進的話,我想中聯可能那時候,第一不是周期性的企業,第二它是個發展很有規模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