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54期“經濟每月談”于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舉辦。本期主題為“如何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建材工業規劃研究院水泥產業研究部主任高智發表演講表示,信息不對稱,導致水泥重復建設。一個地方給投資者的信息是一種誤導,就是說這個地方建多少都沒有關系,而且行業里可能也有一些聲音,水泥怎么建都不會過剩,造成了一些誤導。
以下為高智演講實錄:
水泥到底有沒有過剩呢?水泥生產出來是不可以長期存放的,我們理解為現在生產的22億噸水泥也是被市場消化了,也是被市場使用了,為什么還要還是過剩呢?現在生產了22億噸水泥都用在建筑工程上了,而且產能利用率有70%以上,也是可以接受的。其實發達國家在一個時期內產能利用率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水平,它是不是過剩?我們現在用一些數據來看一下?,F在水泥產能是30.7億,今年大體估算了一下還有50條左右生產線會投產,或者還是在建設中,如果全部投產的話,又要增加1億噸的產能,可能就會到32億噸左右的產能。根據我們對未來需求量的判斷,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水泥的總消費量還沒有達到飽和點,就是說沒有到拐點。從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未來近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我們判斷,在2020年以前如果經濟總量還是保持在7%的增速前提下,水泥需求量可能還會保持在高位,還可能出現小幅增長的趨勢。我們之前對水泥消費的拐點做了一個判斷,也用了各種分析的模型,也對未來的經濟走勢進行了判斷,我們判斷水泥消費拐點應該在25億噸左右。大家可能有疑問,剛才我提到今年水泥產量就可能達到23.5億噸,但是據我們判斷,應該是快接近拐點了,拐點有可能會在2017年、2018年達到,達到頂風值是25億噸。根據這個判斷,我們還有幾年的時間,水泥處在緩慢增長的一個區間內。這和我剛才分析的水泥產能相比,應該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說水泥總體的產能應該是過剩的。這個判斷還是成立的。
過剩的原因,簡單過一下。一個是當地方政府對行業發展缺乏管控和無原則的發展造成的。之前水泥行業是最早一批項目建設被發展到省一級主管部門核準。2009年之前,基本都由地方政府審批,已經不是省一級了,市一級甚至縣一級的政府都有權利批水泥項目。2009年之后,國家把核準權上收了,水泥是核準,不是審批,國家之前對這個行業的管理還是停留在一個宏觀調控的層面,并沒有對水泥項目建設給以嚴格的管理。2009年之后把核準權上收,這些年實際的審批權、核準權還是在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對水泥項目的管控我們認為是非??茖W的,因為水泥投資強度不是很大,一般像中型的水泥生產線大概前期有1個億的資金基本可以建了,這樣一些項目投資量不是很大,而且見效比較快,這樣的項目地方政府非常的關注。所以,我們在這期間之內有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水泥生產線建設作為他們招商引資的重點,使這些年水泥產能增長的特別快。
另外因為短期利益,大家可以看到水泥是賺錢的,特別是前些年賺了很多的錢,當然和其他行業沒有辦法比。這樣使一些投資人覺得這個行業還是可是賺錢的,所以這幾年有大量民間資本,甚至之前水泥是怎么回事都不太了解的投資者進入到這個行業,造成集中投資的現象。
另外是水泥技術門檻下降,當時冀東引進的第一條4000噸的生產線,當時那條生產線投資了大概有4到5個億,2001、2002年投資的強度還是很高的,之后有一條2000噸生產線曾經投資了12個億,之后水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的提升反而把水泥的進入門檻降低了。而且投資也比較快,基本上建設期就是一年,建設期之后第二年有的那幾年趕上好的時候,一年就把投資就收回來了,變成一個投資短、見效快的一個行業。有些人都把它當成一種投資品了,就是先建一條線,干一年,把投資賺了回來就賣了。這樣使很多外來資金對這個行業比較關注,之前關注的很少。
還有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重復建設。什么叫信息不對稱?一個地方給投資者的信息是一種誤導,就是說這個地方建多少都沒有關系,而且行業里可能也有一些聲音,水泥怎么建都不會過剩,都可以的接受的,所以造成了一些誤導。
有一些大的企業對水泥項目的投資是一種非理性的投資,什么叫非理性的投資?明明某一個地方水泥產量比較高了,一些大企業憑借著他們某些方面的優勢還在那個地方為了擴張市場、搶占資源再建線,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汶川地震以后,四川災后重建的水泥規劃是我主筆完成的,我當時強調千萬要控制好水泥的總量,因為東部地區已經出現了那樣一種局面,這個地區當時發展相對比較滯后,我說千萬要控制住水泥的投資沖動,把總量控制好,通過這一次把結構水平提升上來,水泥的總量一定要控制住,后來怎么樣?后來書記項目、省長項目、集團項目一哄而上,短短那么兩三年的時間內,四川那一個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這一個區域產能嚴重過剩,我們叫各方神仙各顯其能,而且這些項目政府并沒有按照規劃控制,形成了一種非常嚴重的局部過剩,現在整個行業面臨非常嚴重的困境。之前,就那個地區水泥盈利空間還比較大,現在價格嚴重下滑。還有就是新疆,新疆地廣人稀,建那么多產能,實在將來沒有消化的地方,事實上又出現了這樣一類大企業項目,每一個大集團在那兒都有項目,短短的幾年之間,一個新疆地區有兩三千萬人口,1億噸的水泥產能,而且新疆是國內水泥價格最高的一個區域,現在也已經很低了。所以,整個行業獲利空間被大大的壓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