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詳細內容
  2013年10月17日,由中國市政工程協會主辦,中國市政工程網、《市政技術》雜志承辦的“全國市政建設項目管理與技術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國市政工程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的相關領導以及全國各省、市市政協會、市政施工單位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本次論壇。論壇上,上海城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傅元做了精彩發言。  

  傅書記在發言中談到:目前我國市政施工企業的規模不大,市場占有率不高,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能力都不太強。面臨多變的市場環境,毫不遜色的建筑企業、實力雄厚的“中字”企業、機制靈活的民營建筑企業紛紛涌入,加之市政企業走市場化道路相對晚一些,適應能力弱一些,因此,市政企業自身發展遇到了很多瓶頸。

  如何突破瓶頸?建筑企業向“三個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對市政企業將有所啟迪,即投資建設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設計和項目管理一體化。此外,通過并購、重組手段擴大資本規模、拓寬經營領域也是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環節。傅書記以上海城建集團為例,介紹了其6年間近10次大的資產重組的運作:

  1997年,上海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1998年,上海公安系統15家消防企業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2000年,上海燃氣系統3家設計、施工企業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2001年,上海住總集團所屬7家企業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2007年,上海民防辦所屬地下空間開發總公司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2007年,上海建工物資公司51%國有控股權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2009年,集團直管業務——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海外工程業務等重組設立了城建置業、城建投資、城建國際三家獨立運行企業;
  2010年,集團實施內部企業資源整合,將原來多個施工企業重組形成了三家施工企業——隧道股份、路橋集團、市政集團;
  2012年,完成了集團核心資產進入隧道股份上市公司的資產整合工作;
  2013年,上海市建交委所屬上海兩大養護企業劃歸上海城建集團。

  項目管理中企業信息化的程度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步伐。傅元書記說到:“企業信息化不是簡單地用計算機代替手工勞動,也不是將傳統的管理方式和思維照搬到計算機網絡中,而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引進現代管理理念,改革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流程,必然對提升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一種新的生產力的出現,其主要生產工具就是計算機系統,新生產力的出現必然導致新的生產關系,企業管理不再是對人、財、物的某一單方面的強化管理,而是發展到對人、財、物、信息等資源的全面綜合管理。信息技術不止是一項技術,更是管理思想、組織形態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項目管理服務鏈可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近幾年來,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地位已不是市政企業,地鐵軌道交通建設成為中鐵、建工、市政企業的三分天下;管網建設業主眾多,統一協調難度很高;污水、生活垃圾處理建設選址阻力大,建設規模大,一般城市從規劃到建設周期長。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傅書記認為市政企業轉型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第一,創新企業的發展模式

  要改變目前只注重生產經營、注重工程項目的發展模式,創新經營方式,雖然市政企業正在逐漸適應市場競爭,改變了過去找市長、找局長,不找市場的局面,但由于市政工程領域的競爭相當激烈,依靠工程贏利并發展的能力不強,所以要改變經營方式“一條腿走路”的模式,實施資產經營與生產經營并舉,優化產業結構和經營結構。尤其是市政企業集團,要把資本經營作為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經營手段。近幾年,上海城建集團積極探索BT、BOT等資本經營方式,先后運作了近30個項目,投資總額已達700億元投資建設了一批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污水處理、高架道路、隧道、大橋、新城區等項目,在投資、建設、設計、施工、運營、管理一體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不僅帶動了生產經營,更促進了集團的持續發展。 
更多»推薦精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精英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