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建材行業發展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深入分析當前行業存在的“四大矛盾”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兩個遏制”、“三個加快”、“兩個加強”的要求。日前,就如何推進做好“兩個遏制”工作,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接受了采訪。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兩個遏制”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 
  針對當前建材行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突出矛盾,最近,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明確提出了“兩個遏制”、“三個加快”、“兩個加強”的要求,并強調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要深度分析目前現狀,理清思路,集中精力,采取有效對策措施,努力解決行業現有的突出矛盾。“兩個遏制”就是遏制新增產能和經濟效益下滑;“三個加快”就是要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加快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和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創新和研發;“兩個加強”就是要加強改變作風,深入實際,攻克行業的瓶頸關鍵問題,加強創新“三新”對轉型升級、遏制新增產能、開發新產品的有效性和支撐作用。 
  提出“兩個遏制”要求,既是當前應對建材行業經濟運行下滑的需要,也是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建材行業發展矛盾的需要。今年以來我國建材工業基本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筑底企穩的態勢,但增幅有所下滑,今年1~4月建材工業同比估計增長18%,雖高于規模以上全國工業平均增長水平,但與歷史相比,這個數據還是較低的。 
  從建材各產業的經濟運行情況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傳統產業的產量增速較低,水泥增長了8.4%,平板玻璃增長了6%,都是個位數。而建材制品業和深加工產業,如混凝土、輕質建材、技術玻璃、加工玻璃發展非常快,也就是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制品產業發展較快,這說明建材工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在加快。 
  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這兩年建材行業各產業間的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以前,水泥、玻璃、陶瓷等能耗較高、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的產值基本占到建材產業總量的50%~60%,近年以來,這一情況有所變化,在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繼續保持增長的基礎上,建材制品業,如混凝土制品、技術玻璃、輕質建材、防水材料、絕熱材料等產業占比開始增加,并已超過55%,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下降到45%以下,這充分說明建材產業內部結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具體到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完成總營業務8220億,同比增長16.7%,利潤總額423億元,同比增長18%,增長也主要靠制品業。 
  因此,當前提出“兩個遏制”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目前來看,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供過于求,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一季度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為37億元,同比下降了29.4%。在去年比前年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今年又進一步下降了近30%;平板玻璃制造業利潤總額8億元,同比下降7.3%,若扣除技術玻璃成分,平板玻璃原片全行業仍屬于虧損。應該說行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產能過剩日趨嚴重,效益下滑越來越明顯,這對整個建材行業總體效益的整體提高影響非常大。 
  重復建設與經濟效益下滑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效益的下滑與產能過剩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從目前情況來看,水泥行業2010年全國水泥產能達到30.7億噸,水泥產量22.1億噸,新型干法比例達到90%以上。38號文下發以后到去年年底,全國新建了629條生產線,新增熟料產能7.1億噸,2012年又新建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24線,新增水泥設計生產能力1.6億噸,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現在大概在建和擬建的生產線還有220條,熟料產能是2.8億噸,折合水泥產能是4.5億噸,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水泥產能大概要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水泥需求量大概是22億噸。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現在全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只有72%,如果在建、擬建線全部建成,按照測算,利用率只有不到63%。平板玻璃2012年末全國生產能力9.9億重量箱,產量7.6億重量箱,粗略統計,目前在建、擬建生產線多達61條,合計產能約2.8億重量箱,若全部建成,平板玻璃總產能將高達12.7億重量箱。目前平板玻璃的產能利用率僅為76%,產能利用率多年來持續低于90%的正常水平。因此,必須盡快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遏制重復建設和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一是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的規定和要求,堅決遏制盲目重復建設,遏制新增產能;二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工作原則和“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要求,積極研究措施化解過剩產能;三是要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把發展的重心和關注的重點從追求數量、規模增長轉變到質量、效益增長的方向上來,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工制品業和附加值高、資源能源消耗低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快技術進步步伐,這樣才能把行業真正引導到可持續發展、良性發展、結構優化的軌道上。 
  遏制產能過剩需要多管齊下,協會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明確提出要將化解鋼鐵、電解鋁、水泥、玻璃、船舶等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作為今年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任務。并提出了“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工作原則和“四個一批”,即“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 
  我理解,講尊重規律,就是說既要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能相對過剩是一個必然現象,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產能嚴重過剩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和資源能源的浪費,也會對社會穩定、就業以及金融業等帶來風險,最終將制約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講分業施策,就是要對不同的行業,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我們制定的政策措施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講多管齊下,就是要采取綜合治理的辦法,政府、行業、企業共同努力,從政策、標準、技術、信息引導、行業企業自律以及社會和媒體監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積極應對;講標本兼治,就是既要治當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效益不斷下滑的“標”,更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引導和促進行業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技術進步步伐,提升產業的總體競爭能力。 
  聯合會在研究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時,按照中央的工作原則和“四個一批”的工作思路,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部門研究化解產能過剩相應對策措施,并初步提出了14項重點工作,從產業政策、標準、技術創新以及開拓市場、加強輿論宣傳與監督等諸多方面推進相關工作,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共同聯手,多管齊下,有效引導和化解產能過剩。 
  結合建材行業的特點,我們在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四個一批”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兩個一批的要求,即“遏制一批”和“提升一批”。因為中央提出的“四個一批”,著力點在于研究現有產能怎么消化、怎么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把遏制一批這個入口把住,那可能消化的越快進來的越多。所以要“遏制一批”,即堅決制止重復建設。另外,當前的產能嚴重過剩,很大程度上屬于結構性過剩。目前很多產能是低水平的同質化的建設,真正高檔次高技術含量的還很缺乏。以平板玻璃為例,優質原片、汽車用前風擋玻璃的原片等,目前國內的技術還很難達到,Low-E玻璃,TCO玻璃跟國外還有差距,需要通過研發攻關,改進提高。所以我們提出要“提升一批”,即通過兩個第二代的研發(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研發和第二代中國浮法玻璃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的總體競爭能力,提高總體的裝備水平,提高國際競爭能力。這樣既達到了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目的,又總體提升了行業的競爭能力。 
  您認為當前遏制產能過剩的最大阻力是什么?解決問題的關鍵以及支撐點是什么?其中協會在其中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產能過剩問題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涉及到方方面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對區域發展和自身政績考慮,為了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地方的GDP,打擦邊球或是鉆空子,上了一批項目,有的甚至違規支持慫恿一些新建項目上馬。國發[2009]38號文明確提出,自文件下發后在建項目及尚未點火的生產線必須停工,進行清理整頓,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設項目必須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審核。但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看,90%的新建項目手續不全,沒有履行相應的核準程序,違反了國家產業政策和明文規定。 
  二是資本的逐利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資本是追求利潤的,現在投資的渠道比較少,而水泥行業的門檻又比較低,資本的集中度和技術門檻都較低,所以容易進入。另外是信息不對稱,企業對行業或是區域的情況不太了解,都認為只要自己上了就有市場,盲目建線情況不斷發生。 
  三是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國家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減排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或是執行不到位,或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四是行業缺乏自律,企業缺乏自我糾偏和自我完善能力。從水泥行業來看,有很多違規項目都是一些大企業在建設。雖然一些大企業承諾不搞重復建設,也了解某些區域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但出于擴張規模、擴大市場占有率的角度出發,企圖通過數量、規模的擴張,實現打壓競爭對手,占據市場壟斷地位的目的。 
  五是兼并重組進行得不夠快,產業集中度過低。雖然這兩年水泥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很快,但企業依然過多過散,大家都想做大,把做大放在主要位置,把做強放在次要位置,導致產能過剩日益惡化。 
  要遏制產能過剩,必須多管齊下。從政府來說,應該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把住入口關,堅決遏制盲目新建生產線,制止重復建設。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文件和產業政策,加強監管力度。 
  從企業來說,要加強自律。首先不能不顧市場需求、資源能源和環境容量,搞盲目發展;其次要提倡有序競爭,自覺維護行業競爭秩序,既不能搞價格壟斷,也不能搞低價傾銷;第三,從根本上來說,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根據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從單純追求數量、規模的粗放發展模式,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發展附加值高、資源能源消耗少的制品業及新興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從行業協會來說,一是要加強對企業的引導,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產業政策;二是要加強行業的自律建設,努力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及時發布信息,把全國及區域產能過剩的情況、行業發展的趨勢情況及時向行業、企業溝通、宣講,為企業正確決策提供參考;四是加強在建、擬建項目的監督,對違規搞重復建設的項目企業予以曝光,并向政府部門反映,及時予以制止和查處,引導健康發展。 
  目前經濟效益下滑不僅是建材行業,也是全國乃至世界范圍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聯合會主動提出“兩個遏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聯合會對此是如何考慮的?下一步推進“兩個遏制”工作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建材工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緊密,特別是與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筑業的發展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當前,國民經濟增速下滑、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降,必須會影響建材工業的增長速度和效益。但這只是外因,我們無法克服,關鍵是從內因上找問題。從內因方面分析,一是產能過剩的影響,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政府、行業、企業共同聯手,努力化解產能過剩;二是總體上來看,目前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式仍是粗放式的,產業結構調整遠未到位,追求的是數量、規模的增長,因此,要著力引導行業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把發展的著眼點和立足點放在轉型升級上,放在發展高附加值、低資源能源消耗的制品業和新興產業上;三是在當前形勢下,企業更應加強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向優秀企業對標,節約資源能源,實現降本增效;四是加強企業的自律,制止低價傾銷行為。壟斷是對行業的損害,低價傾銷也是對行業的危害。在當前產能過剩的形勢下,我們要更多地關注盲目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現象,防止搞低價傾銷,維護和營造正常的競爭秩序。 
  推進實施“兩個遏制”,既有協會要做的事,也有需要政府做的事,更多的還是要靠企業的自律。 
  從聯合會來說,目前在做的事情很多。一是在對新建生產線行業和化解產能過剩,進行充分研究后,向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提出了相關治理的對策建議。另外,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門工作,就“落實建材下鄉政策,提高標準、促進產業升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給予專項支持”等進行匯報、溝通。 
  二是根據“兩個遏制、三個加快和兩個加強”的要求,正在研究相關的措施,組織相關專業協會、聯合會有關部門到相關省市、企業進行調研,聽取企業的意見,了解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及當前存在的關鍵性、共性問題,積極爭取出臺一些有利于改善企業、行業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要依靠“三新”創新產業政策,創新標準、創新技術,引領企業發展。 
  三是聯合會正在積極主動地配合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研究化解產能過剩的“四個一批”的具體措施。以玻璃行業消化產能為例,行業現狀是一方面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屢禁不止,行業無序惡性競爭愈演愈烈,導致全行業虧損;另一方面,高檔玻璃優質優價得不到體現,Low-E玻璃等市場推廣應用受到限制。而推廣使用Low-E玻璃,不僅有助于消化產能,也有助于建材行業提高水平,有助于促進節能減排。根據測算,使用Low-E玻璃后綜合節能效率達到30%。目前,由于相關應用政策尚不配套,推廣應用受到局限。目前,我們正在積極主動地向政府部門反映,力爭出臺有助于促進Low-E玻璃大量推廣使用的政策出臺。 
  推進“兩個遏制”工作,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最根本的依靠還是創新“三新”,通過新的產業政策、新的先進標準、推廣新的先進技術,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相信通過全行業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實現“兩個遏制”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