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兩會”3月3日在北京隆重拉開帷幕,“兩會”是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影響深遠的大事,會對資本市場走勢造成影響,每年“兩會”的熱點議題都會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或概念,所涉及的行業上市公司都會有所表現,關于“兩會行情”的投資機會,不僅僅是基于各種政策預期的炒作,從主題投資的角度看,更大意義在于為我們提供了一次至關重要政策利好分析。
節能減排 促使加快商品混凝土推廣力度
“節能減排”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之一,隨著PM2.5漸入人們的眼球,節能減排、人人有責已深入人心,混凝土及其相關行業作為節能減排的大戶,不僅要享受其政策帶來的利好,更要在政策的引導下,不斷完善和規范自身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共同發展。 2003年,我國第一部禁現政策出臺; 2008年為了進一步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促進節能減排,規范對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認定管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6號),進一步鼓勵混凝土企業實現廢舊資源的再生利用;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 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33號),在第十一條規定:強化施工工地環境管理,禁止使用袋裝水泥和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提出到2015年,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區域大氣環境管理的法規、標準和政策體系。以上種種政策的出臺表明混凝土行業在節能減排領域的重要角色。
商品化率是衡量某個地區混凝土行業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京滬廣地區是我國混凝土商品化率較高的地區,其商品化率達到80%~90%,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混凝土商品化率僅有20%~40%,偏遠地區甚至更低,幾乎為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混凝土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由此,加快商品混凝土的推廣力度尤其重要,而節能減排政策無疑成為商品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助推器。
除此,目前我國多個地區將商品混凝土產量與產能利用率作為參考該地區工業節能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各地混凝土協會、散辦、經改委等機構也開始加強混凝土產業的統計,混凝土行業的相關企業、機構、媒體從業人士正在為所在地區的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做著應有的貢獻。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1年的節能減排任務并未完成,2012年將延續2011年的各項節能減排政策,加大推動節能減排事業的力度,《“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發布,顯示出政府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的決心。
保障房建設 為商混行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房價連續4年成為“兩會”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今年也不例外,改善居民住房條件,落實民生工程,是國家領導人目前最關注的事情之一,而保障房建設正是國家對房地產宏觀調政策下的產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說,2012年,我國保障房將新開工建設700萬套,雖然數量比去年的1000萬套有所減少,但實際在建工程量巨大,建設資金的實際投入也將超過去年。秦虹說,房屋建設有2-3年左右的建設周期,根據粗略估算,今年實際在建工程量有1800萬套左右,這包括2009年新開工的部分項目到明年就要竣工,2011年新開工的1000萬套絕大多數到今年還要在建。
如此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無疑給相關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市場份額。首先,對水泥和混凝土來說,根據我國城鎮民用住宅平均每平米0.2噸水泥消耗量估算,按每套住房平均面積50平米保守計算,每套保障房水泥平均用量在10噸左右,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設拉動水泥需求增量為7000萬噸,相當于2011年水泥總產量的3%;按每方混凝土需0.3噸水泥估算,其中有60%的水泥用于混凝土生產,由此估算出2012年保障房建設帶來的混凝土市場需求量為1.4億立方米,占2011年全國混凝土總產量的9.7%。這還僅僅是2012年保障住房的新開工面積,如果再加上去年和前年續建的部分,保障房建設對混凝土需求量將非常可觀。其次,對于混凝土機械來說,保障性住房雖然不一定完全彌補商品房回落的空缺,但是有助于修復、拉回市場混凝土機械的預期。隨著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開工,以混凝土機械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品也將迎來大規模需求的爆發,從銷售增速來看,這種需求的增長態勢已經開始顯現,例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有望隨著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開工而迎來業績提升。
海外并購 加速混凝土機械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全國工商聯今年共提出29個團體提案,其中有多項關于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建議,《關于改進并購監管、促進并購發展的建議》就是其中之一。在歐債危機背景下,有關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話題,再一次成為焦點。而剛剛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的三一重工,顯然成了媒體追捧的對象,2012年2月三一重工出資26.54億元人民幣,通過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完成進軍國際市場跳躍式發展,使得公司產品的技術水平將得到很大提升。
能夠參與海外并購,除與美國經濟的疲軟與歐債危機的不斷蔓延等客觀因素有關,主要還是由于國內企業的不斷強大,客觀的機遇加上自身的努力,成就了時下此起彼伏的并購熱潮。以普茨邁斯特為例,2007年營業收入為10億歐元,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已經跌至5.5億歐元,凈利潤為150萬歐元。與之相反,三一重工2007年營業收入為83.6億元人民幣約合9.9億歐元,2010年達到339.5億人民幣,相當于40.2億歐元,凈利潤達到了7.1億歐元。類似此消彼長的變化也發生于施維英與徐工機械、CIFA與中聯重科、波蘭HSW與廣西柳工之間。從2005年到2011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50強排名的一個重要趨勢是,除了卡特彼勒、沃爾沃等少數老牌強手外,歐美企業排名普遍下降,而中國企業的發展態勢卻呈井噴態勢,在這一過程中,海外并購正卻來越多地為中國工程機械公司所使用。
扶持小微企業 促進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結構調整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認真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要加強對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本次兩會財政預算報告還提出:“實施好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對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減半征收優惠政策?!?nbsp;這對民營企業來說實在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奧克股份董事長朱建民建議,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的貸款,應該執行基準利率或不高于基準利率的政策。在政策上,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據中國混凝土網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末全國共有1500家混凝土外加劑生產企業,其中合成高效減水劑企業350家,規模以上企業50家左右。由此,規模以上企業只占行業企業總數的3%,其余90%以上的企業均為小微型企業,兩會提出對小微型企業的政策扶持,這必定會給本行業的外加劑生產企業帶來一個比較優越的政策環境,有利于外加劑企業未來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外加劑企業做大做強。
水利投資 惠及混凝土管樁企業
自從去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將水利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水利板塊一直都是市場各方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改革發展金融服務的意見》,要求金融部門應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毋庸置疑,在今年的兩會上,水利仍將是政策的重點所在。
2011年水利建設開局良好。中央水利投資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地方水利投資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有專業人士預計,今年的水利建設資金有望增至5000億元人民幣,未來水利建設有望迎來投資高峰。其中混凝土管樁企業將成為該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如三和、建華、國統股份、青龍管業等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