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使水泥制造業和城市建設與施工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深入、城市常住人口規模的快速膨脹、建設規模的持續增長,未來一段時間將是發展散裝水泥、推廣預拌砂漿最好的時期。
正確認識推廣使用預拌砂漿、禁止現場攪拌的內涵
推廣使用預拌砂漿,從形式上看只是取消了現場攪拌砂漿,改變為由專業化工廠集中生產(預拌砂漿包括濕拌砂漿和干混砂漿)。但從內涵來看它實際上是一場施工技術的革命,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現場拌制砂漿技術落后,需消耗大量水泥和石灰膏等高能耗材料。通過工業化方式生產的預拌砂漿,可以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以替代部分水泥、石灰等原材料投入,還可以用尾礦、廢石、鋼渣等制成人工砂代替預拌砂漿中使用的天然砂。
二是預拌砂漿較現場配制砂漿,不是簡單意義的同質產品替代,而是采用了先進工藝拌制,增加了技術含量,產品性能得到增強的更高層次的產品替代,是用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來替代傳統、落后的建筑材料。
三是施工效率明顯提高。現有的施工經驗表明,傳統的現場攪拌砂漿每人每天抹灰量為30平方米,而采用預拌砂漿及機械施工每人每天抹灰量可達80平方米,縮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的綜合造價。
四是減少了空氣、噪音污染;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工程質量,減少建筑裂縫,體現民生要求。
借鑒預拌混凝土發展經驗,推進水泥散裝化進程
預拌混凝土的發展歷程為預拌砂漿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經驗,并帶動了散裝水泥使用率的大幅提高。我國預拌混凝土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城市的預拌混凝土產量每年以15%的幅度遞增。
2000年,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為7316萬立方米;2002年實際產量已達到13084萬立方米。到2011年,全國已建成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公司)6000余家,年設計生產能力達到18億立方米,實際產量14億多立方米,使用散裝水泥約為4.2億多噸。
淄博市的預拌混凝土企業起步較早。1981年,中石化第十化建公司投資30萬元,建成投產年產1萬立方米混凝土攪拌站一座,實現了淄博市預拌混凝土發展零的突破。隨后全市的預拌混凝土產業進入漫長的發展時期,到2000年共建成混凝土攪拌站5家,產能60萬立方米。隨著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提高和2003年31號政府令、2004年淄博市地方性法規《淄博市散裝水泥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01年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達7家,產能80萬立方米,2002年達9家,產能110萬立方米,2002年達18家,產能260萬立方米,2011年達 60家,產能達到1500萬立方米,實際產量達到661萬立方米,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198萬多噸。預拌混凝土企業數量逐年增加,預拌混凝土得以廣泛應用。散裝水泥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同時建筑市場現場攪拌混凝土現象逐年減少。
從以上數據綜合分析,市場經濟轉型、資本積累、政策引導、房地產市場的啟動和發展促進了混凝土的廣泛應用和產業的蓬勃發展。從淄博市混凝土產業發展歷程來看,1995年7月出臺限期推廣使用混凝土的政策,1996 年起步,2000年逐漸得到市場認可,2003年隨著建筑市場的起步發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得到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逐年增多,產品質量也得到了提升,粉煤灰和礦粉的應用使其成本降低,與現場攪拌混凝土相比,價格優勢明顯,也就順其自然得到了市場的廣泛應用,混凝土企業數量和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從而自2001開始至2006年散裝水泥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提高,散裝水泥率由2001年的28.84%提高到2006年的62.8%,2011年達到 64.67%。
緊抓機遇,實現預拌砂漿快速發展
房地產土產業的大發展為預拌混凝土應用帶來了良好地發展機遇,同時也為預拌砂漿產業的大發展創造了必備條件,預拌砂漿產業的發展將是新的提高散裝水泥使用量增長點的重要途徑。
全國房地產市場自2001年至2011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投資額由6245億元增長到61740億元,施工面積由5.9766億平方米增長到50.8億平方米,新開工面積由2.9293億平方米增長到19.01億平方米,竣工面積由2.2544億平方米增長到8.92億平方米。預拌砂漿需求量,按新開工面積計算,由0.963億噸提高到6.2494億噸;按竣工面積計算,由0.741億噸提高到2.93235億噸。因此,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為預拌砂漿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從目前人力資源角度分析,從事抹灰施工的工人大部分是1980年前出生的農民工,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從事又臟又累的抹灰施工。建筑工程引入預拌砂漿機械化施工后,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施工速度也大大加快,工期進一步縮短,百利而無一害,所降低的人工費用沖減由于干混砂漿的使用而帶來的成本增加,基本可以實現城市“禁現”而不增加現有成本或略高于現有成本,使業主和施工方都能接受,這也是推廣預拌砂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再者,就像機械化的施工方式(混凝土泵車施工)是推動預拌混凝土發展的途徑一樣,砂漿的機械化施工也必將有效的降低人工費,簡化操作流程,降低勞動強度,從而賦予其推廣價值。
推廣預拌砂漿,可以減少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點。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院所做的《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報告結果表明,施工現場直接排放粉塵占到北京市排放粉塵的10%,如包括提供給二次揚塵源(交通揚塵和裸露揚塵)的粉塵量,施工排放至少占到30%。另外,砂石、水泥在運輸途中遺撒與飄浮也是交通揚塵的主要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干混砂漿采用新工藝生產,使用人工砂生產,可以有效地配合國家政策,減少開采天然砂引起的亂挖河道現象。
淄博市每年使用水泥500萬噸左右,按2007年散裝水泥使用率62%計算,尚有近190萬噸的包裝水泥在建設工地使用,其中約95萬噸用于現場拌制砂漿。目前該市預拌混凝土的使用量已超過600萬立方米,要進一步提高散裝水泥使用率,推廣預拌砂漿是提高散裝水泥使用量的新途徑。據有關數據分析,如淄博市每年800萬平方米住宅建設均使用預拌砂漿,可使用散裝水泥48萬~58萬噸,提高散裝水泥使用率 9.6~11.6個百分點,可提高散裝水泥率3.2~4個百分點。
正確認識推廣使用預拌砂漿、禁止現場攪拌的內涵
推廣使用預拌砂漿,從形式上看只是取消了現場攪拌砂漿,改變為由專業化工廠集中生產(預拌砂漿包括濕拌砂漿和干混砂漿)。但從內涵來看它實際上是一場施工技術的革命,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現場拌制砂漿技術落后,需消耗大量水泥和石灰膏等高能耗材料。通過工業化方式生產的預拌砂漿,可以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以替代部分水泥、石灰等原材料投入,還可以用尾礦、廢石、鋼渣等制成人工砂代替預拌砂漿中使用的天然砂。
二是預拌砂漿較現場配制砂漿,不是簡單意義的同質產品替代,而是采用了先進工藝拌制,增加了技術含量,產品性能得到增強的更高層次的產品替代,是用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來替代傳統、落后的建筑材料。
三是施工效率明顯提高。現有的施工經驗表明,傳統的現場攪拌砂漿每人每天抹灰量為30平方米,而采用預拌砂漿及機械施工每人每天抹灰量可達80平方米,縮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工程的綜合造價。
四是減少了空氣、噪音污染;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工程質量,減少建筑裂縫,體現民生要求。
借鑒預拌混凝土發展經驗,推進水泥散裝化進程
預拌混凝土的發展歷程為預拌砂漿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經驗,并帶動了散裝水泥使用率的大幅提高。我國預拌混凝土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城市的預拌混凝土產量每年以15%的幅度遞增。
2000年,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為7316萬立方米;2002年實際產量已達到13084萬立方米。到2011年,全國已建成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公司)6000余家,年設計生產能力達到18億立方米,實際產量14億多立方米,使用散裝水泥約為4.2億多噸。
淄博市的預拌混凝土企業起步較早。1981年,中石化第十化建公司投資30萬元,建成投產年產1萬立方米混凝土攪拌站一座,實現了淄博市預拌混凝土發展零的突破。隨后全市的預拌混凝土產業進入漫長的發展時期,到2000年共建成混凝土攪拌站5家,產能60萬立方米。隨著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提高和2003年31號政府令、2004年淄博市地方性法規《淄博市散裝水泥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對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01年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達7家,產能80萬立方米,2002年達9家,產能110萬立方米,2002年達18家,產能260萬立方米,2011年達 60家,產能達到1500萬立方米,實際產量達到661萬立方米,散裝水泥使用量達到198萬多噸。預拌混凝土企業數量逐年增加,預拌混凝土得以廣泛應用。散裝水泥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同時建筑市場現場攪拌混凝土現象逐年減少。
從以上數據綜合分析,市場經濟轉型、資本積累、政策引導、房地產市場的啟動和發展促進了混凝土的廣泛應用和產業的蓬勃發展。從淄博市混凝土產業發展歷程來看,1995年7月出臺限期推廣使用混凝土的政策,1996 年起步,2000年逐漸得到市場認可,2003年隨著建筑市場的起步發展,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得到推廣應用。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逐年增多,產品質量也得到了提升,粉煤灰和礦粉的應用使其成本降低,與現場攪拌混凝土相比,價格優勢明顯,也就順其自然得到了市場的廣泛應用,混凝土企業數量和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從而自2001開始至2006年散裝水泥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提高,散裝水泥率由2001年的28.84%提高到2006年的62.8%,2011年達到 64.67%。
緊抓機遇,實現預拌砂漿快速發展
房地產土產業的大發展為預拌混凝土應用帶來了良好地發展機遇,同時也為預拌砂漿產業的大發展創造了必備條件,預拌砂漿產業的發展將是新的提高散裝水泥使用量增長點的重要途徑。
全國房地產市場自2001年至2011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投資額由6245億元增長到61740億元,施工面積由5.9766億平方米增長到50.8億平方米,新開工面積由2.9293億平方米增長到19.01億平方米,竣工面積由2.2544億平方米增長到8.92億平方米。預拌砂漿需求量,按新開工面積計算,由0.963億噸提高到6.2494億噸;按竣工面積計算,由0.741億噸提高到2.93235億噸。因此,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為預拌砂漿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從目前人力資源角度分析,從事抹灰施工的工人大部分是1980年前出生的農民工,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從事又臟又累的抹灰施工。建筑工程引入預拌砂漿機械化施工后,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施工速度也大大加快,工期進一步縮短,百利而無一害,所降低的人工費用沖減由于干混砂漿的使用而帶來的成本增加,基本可以實現城市“禁現”而不增加現有成本或略高于現有成本,使業主和施工方都能接受,這也是推廣預拌砂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再者,就像機械化的施工方式(混凝土泵車施工)是推動預拌混凝土發展的途徑一樣,砂漿的機械化施工也必將有效的降低人工費,簡化操作流程,降低勞動強度,從而賦予其推廣價值。
推廣預拌砂漿,可以減少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點。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院所做的《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報告結果表明,施工現場直接排放粉塵占到北京市排放粉塵的10%,如包括提供給二次揚塵源(交通揚塵和裸露揚塵)的粉塵量,施工排放至少占到30%。另外,砂石、水泥在運輸途中遺撒與飄浮也是交通揚塵的主要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干混砂漿采用新工藝生產,使用人工砂生產,可以有效地配合國家政策,減少開采天然砂引起的亂挖河道現象。
淄博市每年使用水泥500萬噸左右,按2007年散裝水泥使用率62%計算,尚有近190萬噸的包裝水泥在建設工地使用,其中約95萬噸用于現場拌制砂漿。目前該市預拌混凝土的使用量已超過600萬立方米,要進一步提高散裝水泥使用率,推廣預拌砂漿是提高散裝水泥使用量的新途徑。據有關數據分析,如淄博市每年800萬平方米住宅建設均使用預拌砂漿,可使用散裝水泥48萬~58萬噸,提高散裝水泥使用率 9.6~11.6個百分點,可提高散裝水泥率3.2~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