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盡管擁有技術優勢(染料高端產品、助劑等)和全球的營銷渠道和服務網絡,但迫于人力成本、環保壓力和來自發展中國家成本和制造能力的壓力,經營壓力越來越大;而中國(以龍盛為首)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企業,憑借強大的制造優勢,已經逐漸占據了染料中間體、原料和中端產品市場。
此次昔日的全球頭號染料企業德司達(dystar)破產清算,說明染料行業未來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已是大勢所趨。龍盛借此契機,參與收購dystar資產,有望成為此次全球染料行業洗牌的最大受益者,公司染料業務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不考慮此次收購dystar資產對龍盛的影響,未來兩年內公司依托橫向和縱向延伸,未來兩年業績增長也較確定。預計未來兩年內,公司未來染料、中間體、減水劑等主營產品均能夠保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
不考慮此次收購dystar資產對龍盛的影響,假設此次可轉債全部行權,攤薄后預計公司10-12年每股收益分別為為0.75,0.84和0.99元。公司歷史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給予10年主營業務25倍市盈率,對應10年合理價格在16元左右,維持“推薦”的投資評級。
此次昔日的全球頭號染料企業德司達(dystar)破產清算,說明染料行業未來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已是大勢所趨。龍盛借此契機,參與收購dystar資產,有望成為此次全球染料行業洗牌的最大受益者,公司染料業務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不考慮此次收購dystar資產對龍盛的影響,未來兩年內公司依托橫向和縱向延伸,未來兩年業績增長也較確定。預計未來兩年內,公司未來染料、中間體、減水劑等主營產品均能夠保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
不考慮此次收購dystar資產對龍盛的影響,假設此次可轉債全部行權,攤薄后預計公司10-12年每股收益分別為為0.75,0.84和0.99元。公司歷史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給予10年主營業務25倍市盈率,對應10年合理價格在16元左右,維持“推薦”的投資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