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股市 » 正文

高管增持弘毅鎖倉中聯重科幕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華夏時報
核心提示:高管增持弘毅鎖倉中聯重科幕后
  外購CIFA境內審批過關 

  綠燈,放行。中聯重科終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通往意大利CIFA公司的通行證。 

  與可口可樂意圖喝掉匯源爭議不同,中聯重科對意大利CIFA的收購可謂順風順水。 

  9月4日,中聯重科公告稱,其聯合戰略投資者收購Compagnia Italiana Forme Acciaio S.p.A.公司(即CIFA)全部股權項目已獲得了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中國證監會等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 

  此外,根據CIFA與Intesa銀行2006年簽訂的貸款協議,CIFA的控制權變更將構成違約,目前CIFA已取得Intesa銀行出具的棄權函,為中聯重科的徹底入主掃清了一切障礙。 

  審批后資金面臨短期緊張 

  進入交割,中聯重科的資金情況備受關注。 

  “資金在短期內是會面臨緊張的,這很容易計算出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 

  從公告分析,為間接取得CIFA60%股權,中聯重科需支付1.6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27億元)。 

  中聯重科的收購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獲得了中國進出口銀行湖南分行提供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融資安排的承諾函。有關貸款成本采用浮動利率確定(綜合年利率目前不超過6%);剩余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5億元)支付資金將由公司以自有資金支付解決。 

  若考慮交易結構以及融資方式,中聯重科承擔還款責任的負債為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報告書表示,假設本次交易于2007年1月1日已經按照目前設計的交易結構完成,則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報表的資產負債率將從本次交易前的56%(2007年中聯重科年報實際數據)上升到67%(備考合并數據)。 

  另外,中聯重科在獲批之后公布了一份長達102頁的收購報告書,披露了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的詳細信息。 

  報告顯示,中聯重科此次收購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國進出口銀行湖南分行提供的2億美元貸款,公司另以自有資金支付5000萬美元;共同投資方弘毅投資、高盛公司和曼達林基金承諾所持目標公司股權鎖定3年,且之后不向競爭對手轉讓。 

  市場對于這次收購的態度一直是懷疑居多。 

  “我個人倒是持相對比較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中聯重科的這次收購。”光大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邱世梁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完成后,CIFA的管理層會盡量保留,技術核心、專利權、品牌都會悉數收于中聯重科囊中。” 

  “除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外,中聯重科與CIFA會產生協同效應。某些非關鍵部件可以在中聯這邊生產、組裝,毛利率會提升。再者,二者之間的渠道會互補。目前,中聯重科在歐美的渠道沒有打開,可以借助CIFA的成熟渠道。反過來,CIFA也可以借助中聯重科在亞太的成熟渠道完成銷售額的提升。”邱世梁認為。 

  弘毅鎖倉非關減持 

  “我希望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都能賺錢。”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詹純新多次這樣告訴記者。不過,中聯重科還是難免被“綠背景”拖累。 

  雖然中聯重科半年報顯示,2008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02億元,同比增長74.93%。可是,近2個月來,中聯重科股價深度下挫42%,使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最低股價跌破10元。 

  2008年8月28日,深圳交易所“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一欄中有一則意味深長的信息,19位高管集體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合計數量近80萬股,金額超過800萬元。 

  詹純新購入數量最大,他以10.30元買入了中聯重科7.36萬股股票,交易金額75.808萬元。公司高管集體在二級市場上買進公司股票在中聯重科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目前,中聯重科的市盈率雖然不是最低,但是也非常低了,這還是跟大環境有關。山推也是類似的情況,別的還有市盈率不到10倍的。與三一重工(600031行情,愛股,資訊)相比,業績相當,但三一重工市盈率接近14倍,而中聯重科不到10倍。”中信證券(600030行情,愛股,資訊)機械行業分析師郭亞凌認為,“中聯重科倚重的混凝土市場目前還是保持一個比較好的水平,沒有出現負增長。總體來說,在國內還是發展勢頭良好。” 

  除了高管的增持,弘毅投資這個與中聯重科攜手收購CIFA的拜把兄弟也在股市低迷的時候力挺中聯。 

  9月3日,中聯重科公告稱,收到第二大股東佳卓集團有限公司的追加承諾通知。根據佳卓集團與其股東的協議,關于佳卓集團持有的中聯重科股份出售事宜,雙方約定如下: 

  若雙方均同意在相應的時間和價格出售一定份額股份的,須通過佳卓集團董事會批準出售。若雙方對是否出售一定份額股份意見不一致,由雙方進行協商;協商不一致的,擬出讓的一方有權直接由佳卓集團出售中聯重科股票,即可以不再通過董事會批準。但在同等價格的條件下,不同意出讓的一方有優先受讓該部分股份的權利。 

  在佳卓集團的控股大股東中有弘毅投資的名字。他們承諾兩條:自2008年9月2日起,在未來12個月之內不減持其所控制的中聯重科股份;在低于每股25元時不減持中聯重科股份。佳卓集團同時承諾,將在出具此項追加承諾后的5個交易日內辦理完成相關手續。 

  佳卓集團表示,其股東對中聯重科股份減持的決策為各自獨立做出,并取得董事會批準后執行。佳卓集團控股股東為興誠投資有限公司,而興誠投資的惟一股東是弘毅投資。 

  而被媒體關注的是,此前佳卓集團的表現。 

  9月2日晚間,中聯重科公告,兩大股東佳卓集團在200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717.868萬股;今年7月25日至9月1日,再次減持119.9582萬股。兩次減持比例合計超過總股本1%。本次減持后,佳卓集團尚持有中聯重科11.07%的股份,其中,限售股依然還有8.3%。 

  兩股東先減持、后承諾到底是何用意? 

  “大家可能都沒有看懂這些數據。當時做股改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佳卓集團并不是只有弘毅一家股東。減持的不是弘毅,而是佳卓集團其他股東。現在,是弘毅做出鎖倉的承諾,也是為了澄清自己對中聯重科的態度,對目前它在中聯重科的股票做出繼續持有12個月的承諾。”一位熟悉弘毅投資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 

  對于佳卓集團減持中聯重科股份一事,弘毅投資董事邱中偉也向媒體表示,弘毅剛剛和中聯重科共同完成對全球混凝土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的收購,目前收購雙方合作十分融洽,發展態勢良好。在股價如此低迷的時候承諾“鎖定”中聯重科也是弘毅投資十分看好中聯重科的實力與成長前景的表現。 

  背 景 

  中聯重科外購CIFA境內政府審批日程 

  8月11日,中聯重科獲國家發改委批復。 

  8月14日,國家商務部同意中聯重科向中聯重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增資1.5億美元,用于設立中聯重科海外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9月3日,中聯重科獲得最后一道審批批復,證監會對公司此次收購CIFA的重組方案審核無異議。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