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河畔景苑的倒樓事件發生將近一年,事件的原因想必大家都以聽到政府以及專家的解釋,專家給百姓的解釋是倒樓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為,二是天災,解釋給我們的感覺似乎是后者在事故中所占的成分更大些,而實際又是怎樣?
近來各大媒體熱議,在安徽出現用竹簽制作的混凝土墊磚,在發現竹簽混凝土墊磚的現場,一邊是挺拔華麗的大廈,而另一邊則是用手一掰就能斷開的“竹簽”混凝土墊磚,如此質量的房屋還沒有住都讓人覺得心寒。
在西安的建筑市場上充斥著大量被細身的混凝土用鋼筋。業內人士都深知,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的作用,其粗細比例在建筑中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當建筑物使用這種瘦身后的鋼筋,會使得建筑體本身更不易抵抗自然災害,抗風性差,結構不穩定,隱患重重,要是遇到地震這種具有會磨滅性的自然災害,后果將不堪設想。
9月初雖然在新西蘭發生了7.1級超強地震,但是震后官方的傷亡人數報道卻是“零”,這不免讓人覺得吃驚。而隨著記者對此次地震的深入報道,更多的人才知道正是由于新西蘭政府對當地建筑物的安全標準和抗震能力有著嚴格的規定,才得以把這次地震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而對于中國,在90年代初,國家對建筑工程實行備案制,就是房地產商在項目驗收竣工后,自己到相關部門備案即可,而至于房屋質量,則是由其自己找具有相關資質的驗收單位驗收即可,這其中的貓膩自然不必多說,正是由于這些管理的漏洞才會導致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混凝土建筑出現各種以前從未見過的問題。
建筑本身的意義何在,就是給人類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如果連最起碼的安全都沒有保障,還能稱的上是建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從相關事件著手,加大對混凝土建筑用鋼筋以及混凝土建筑質量的審核力度,還百姓一安全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