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成為中國人民08年最沉重的回憶和最深刻的傷痛,一座座漂亮的山中小城成了掩埋生命的廢墟。在舉國悲痛之后,災后重建迅速被提上了日程,中央決定三年完成災后重建,這給建筑建材行業帶來發展契機。
關于災后重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使不少建材供應商看到了商機,包括水泥、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甚至部分有實力的企業搶先進駐災區,如:2008年6月3日,成都市新津縣政府與世界精細化工巨頭——瑞士西卡公司、四川柯帥外加劑有限公司三方正式簽約。西卡進駐四川災區,成為決勝先機的首家外加劑企業。
然而,由于多數混凝土及外加劑企業“眼紅”這一契機,盲目增加對災區的投資擴產,致使部門災區產能過剩,比如:德陽市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共12家,已投產和建成后的全市商品混凝土年生產能力預計可達600萬立方米,而災后重建年混凝土暫估用量僅為100多萬立方米,供需將嚴重失衡。這不僅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風險,也會給預拌混凝土市場帶來惡性競爭,最終會影響該市的預拌混凝土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