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程機械市場似乎總是在“回暖”與“低迷”、“利好”與“細化”不斷糾結著。一方面工程機械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展會,各項大單、超級大單不斷被“拿下”;另一方面,行業的整體銷售數據不斷昭告著所有人,市場在持續低迷,銷量在不斷下滑,同比、環比“雙降”也似家常便飯一般,讓行業人士逐漸地習以為常。2012年9月10日-12日,2012年全國混凝土機械年會暨學術交流會召開,讓人們將目光再次鎖定在了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的“一枝獨秀”——混凝土機械上。就如那救命稻草一般,混凝土機械真的能夠如找到支點的杠桿一樣,翹起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嗎?不妨從以下文章中找找答案!
2011年,混凝土機械將近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5600億元的銷售規模和200億美元的出口額增添了光彩。2012年,三一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徐工收購施維英,加之中聯與CIFA的完美結合,國內幾大混凝土機械巨頭跨國并購國外混凝土機械企業后,世界混凝土機械的目光至此鎖定中國。資深分析師表示,2012年至今,雖然工程機械市場整體調整,但是受益于需求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混凝土機械的增長并未受到嚴重影響,反而部分公司的混凝土機械業務出現了逆勢翻番增長的大好態勢。雖然工程機械板塊主要上市公司凈利潤平均跌幅25%以上,但中聯重科同比增長21.5%,這其中混凝土機械利潤貢獻巨大。
混凝土機械借助三四線城市成就霸業
各省市混凝土機械產量
混凝土機械主要包括混凝土泵車、混凝土泵(拖泵、車載泵)、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及布料桿等,應用領域廣泛且應用在工程建設的中后期,短期內受新開工增速放緩的影響較小。有數據顯示,混凝土機械900億元銷售規模名列工程機械各行業之首,30%以上的利潤率更是遠超出工程機械行業平均水平。但是,基于高技術壁壘等硬件方面的欠缺,眾多工程機械企業多年來也只能是“望混凝土機械興嘆”。上半年商混比例提升、長車替代短車、需求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等三方面因素帶動混凝土機械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不斷攀升,“一枝獨秀”成為混凝土機械在整個工程機械市場上最精確的表現。行業分析師認為,因政策逐漸放松將推動基建投資,但同時房地產投資將繼續疲軟,在各種產品中,混凝土機械仍是最被看好的,因為預拌混凝土在中小城市的滲透率將日益提高。
金融泡沫風險暗藏“洗牌說”喧囂直上
在一片看好的聲音下,也不乏一些悲觀看法。基于下半年增長缺乏新的動力,部分行業人士預計混凝土機械下半年增速將放緩,資深分析師則預計全年可保持略增態勢。然而,無論是繼續加速增長,還是增速放緩,有關混凝土機械市場的競爭從未停止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曾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擴張無疑是各企業普遍采用的競爭方式。在擴張的步伐中,行業兩大巨頭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擴張尤為突出,市場處于加速狀態,競爭狀況也在加速,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借助于流動資金貸款、按揭業務、融資租賃、各類保函等銀行相關業務,混凝土機械在快速崛起的同時,“金融泡沫”也在悄然形成。日前,英國媒體發表文章認為,一些中國混凝土機械領域的主要玩家——重工企業正置身于銀行、機械制造商和混凝土生產商用信貸編織起來的、復雜的金融陰影中。正如今年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回款壓力巨大,資金鏈緊張等問題,混凝土機械可謂是風險暗藏。
“目前來看,混凝土機械行業集中度很高,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兩家企業占到市場份額的80%以上,競爭的白熱化可想而知。”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說。2012年,在挖掘機等“明珠”紛紛黯然失色之時,尋求突破的工程機械企業又瞄準了這個“高利潤率”的細分領域。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與滾滾紅利相比,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新進入者吃盡了苦頭。殘酷的競爭勢必將在混凝土機械領域持續下去,而新一輪的“洗牌”也將成為競爭的必然過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認為,混凝土機械市場目前的競爭恰好顯示出中國企業對自己行為和決策欠缺分析和總結。他認為,混凝土機械今后的發展態勢是一個行業的系統工程,除了要對行業作深入的了解,其產業鏈的上下游極為重要,幾乎是混凝土機械發展的產業支柱。如果脫離了上游的世界水泥產業,下游的預拌混凝土產業,以及各國的經濟發展動向,這種分析就是空中樓閣,不但沒有參考價值,甚至會誤導企業發展。
有限空間如何成就無限發展
國內目前混凝土行業形成雙寡頭壟斷格局,未來,混凝土機械將高位徘徊,雖然會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滲透,但滲透空間有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分析,混凝土機械發展的優勢條件包括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世界水泥產業的繼續發展;混凝土機械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國家發展重點的民生工程(包括軌道交通、經濟適用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需要更多的混凝土機械;在今后5-10年內,以上市場為我國混凝土機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遇。
有限空間如何成就無限發展?這還要從我國混凝土機械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入手。通過對混凝土機械行業發展近況的分析可知,產能過剩是當前行業過度競爭的根源,同質化競爭是當前企業面臨的嚴重問題。如此說來,如何有效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將粗放型發展改成精細型,生產出差異化的混凝土機械產品將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表示,要解決以上問題,追根究底還是要加大創新投入,培養高端研發和營銷人員。我國企業雖然有資金、有市場、有技術、有規模,但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真正的認同和尊重。只有穩定和調動科技創新人員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2011年,混凝土機械將近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5600億元的銷售規模和200億美元的出口額增添了光彩。2012年,三一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徐工收購施維英,加之中聯與CIFA的完美結合,國內幾大混凝土機械巨頭跨國并購國外混凝土機械企業后,世界混凝土機械的目光至此鎖定中國。資深分析師表示,2012年至今,雖然工程機械市場整體調整,但是受益于需求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混凝土機械的增長并未受到嚴重影響,反而部分公司的混凝土機械業務出現了逆勢翻番增長的大好態勢。雖然工程機械板塊主要上市公司凈利潤平均跌幅25%以上,但中聯重科同比增長21.5%,這其中混凝土機械利潤貢獻巨大。
混凝土機械借助三四線城市成就霸業
各省市混凝土機械產量
混凝土機械主要包括混凝土泵車、混凝土泵(拖泵、車載泵)、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及布料桿等,應用領域廣泛且應用在工程建設的中后期,短期內受新開工增速放緩的影響較小。有數據顯示,混凝土機械900億元銷售規模名列工程機械各行業之首,30%以上的利潤率更是遠超出工程機械行業平均水平。但是,基于高技術壁壘等硬件方面的欠缺,眾多工程機械企業多年來也只能是“望混凝土機械興嘆”。上半年商混比例提升、長車替代短車、需求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等三方面因素帶動混凝土機械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不斷攀升,“一枝獨秀”成為混凝土機械在整個工程機械市場上最精確的表現。行業分析師認為,因政策逐漸放松將推動基建投資,但同時房地產投資將繼續疲軟,在各種產品中,混凝土機械仍是最被看好的,因為預拌混凝土在中小城市的滲透率將日益提高。
金融泡沫風險暗藏“洗牌說”喧囂直上
在一片看好的聲音下,也不乏一些悲觀看法。基于下半年增長缺乏新的動力,部分行業人士預計混凝土機械下半年增速將放緩,資深分析師則預計全年可保持略增態勢。然而,無論是繼續加速增長,還是增速放緩,有關混凝土機械市場的競爭從未停止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曾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擴張無疑是各企業普遍采用的競爭方式。在擴張的步伐中,行業兩大巨頭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擴張尤為突出,市場處于加速狀態,競爭狀況也在加速,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借助于流動資金貸款、按揭業務、融資租賃、各類保函等銀行相關業務,混凝土機械在快速崛起的同時,“金融泡沫”也在悄然形成。日前,英國媒體發表文章認為,一些中國混凝土機械領域的主要玩家——重工企業正置身于銀行、機械制造商和混凝土生產商用信貸編織起來的、復雜的金融陰影中。正如今年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回款壓力巨大,資金鏈緊張等問題,混凝土機械可謂是風險暗藏。
“目前來看,混凝土機械行業集中度很高,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兩家企業占到市場份額的80%以上,競爭的白熱化可想而知。”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說。2012年,在挖掘機等“明珠”紛紛黯然失色之時,尋求突破的工程機械企業又瞄準了這個“高利潤率”的細分領域。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與滾滾紅利相比,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新進入者吃盡了苦頭。殘酷的競爭勢必將在混凝土機械領域持續下去,而新一輪的“洗牌”也將成為競爭的必然過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認為,混凝土機械市場目前的競爭恰好顯示出中國企業對自己行為和決策欠缺分析和總結。他認為,混凝土機械今后的發展態勢是一個行業的系統工程,除了要對行業作深入的了解,其產業鏈的上下游極為重要,幾乎是混凝土機械發展的產業支柱。如果脫離了上游的世界水泥產業,下游的預拌混凝土產業,以及各國的經濟發展動向,這種分析就是空中樓閣,不但沒有參考價值,甚至會誤導企業發展。
有限空間如何成就無限發展
國內目前混凝土行業形成雙寡頭壟斷格局,未來,混凝土機械將高位徘徊,雖然會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滲透,但滲透空間有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分析,混凝土機械發展的優勢條件包括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促進;世界水泥產業的繼續發展;混凝土機械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國家發展重點的民生工程(包括軌道交通、經濟適用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需要更多的混凝土機械;在今后5-10年內,以上市場為我國混凝土機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遇。
有限空間如何成就無限發展?這還要從我國混凝土機械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入手。通過對混凝土機械行業發展近況的分析可知,產能過剩是當前行業過度競爭的根源,同質化競爭是當前企業面臨的嚴重問題。如此說來,如何有效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將粗放型發展改成精細型,生產出差異化的混凝土機械產品將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名譽會長陳潤余表示,要解決以上問題,追根究底還是要加大創新投入,培養高端研發和營銷人員。我國企業雖然有資金、有市場、有技術、有規模,但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受到真正的認同和尊重。只有穩定和調動科技創新人員創新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