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備市場 » 正文

2005年混凝土攪拌車銷量正增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1-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2005年混凝土攪拌車銷量正增長
      從2005年年中開始,有關工程機械行業回暖的消息從各種渠道冒了出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韓學松說,雖然2005年統計數據沒有出來,但預計全年工程機械仍將增長7%左右。

  隨著出口的步伐越走越踏實,產能過剩問題如錐在囊,在工程機械行業各類產品中顯露出來。

  讓我們聽聽工程機械行業分行業的聲音。

  中國建筑機械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秘書長盛春芳:一般我們說混凝土機械指“一站三車”(即混凝土攪拌站、散裝混凝土運輸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混凝土泵送車),2005年除了混凝土攪拌站是正增長外,“三車”銷量都有所下滑。此外,各企業由于產能過剩,因此為了搶市場,除了價格競爭,還有付款方式的比拼,資金滯留問題突出。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鏟運分會秘書長陳凱運:2005年國內裝載機產量過1萬臺的已達到4家,分別是廈工、柳工、龍工、臨工。他們的產量占到了裝載機行業的60%左右,僅就產量而言,他們已經進入了全球五強。然而最近幾年,隨著行業的迅猛發展,“價格戰”也是愈演愈烈,極大地削弱了行業的盈利能力。原因何在,恐怕與產能的急劇擴張不無關系。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秘書長蘇恩一:由于過去幾年叉車的增幅一直在30%以上,基數已經變大。所以,盡管2005年叉車行業增幅只在15%左右,但全年的產銷量估計能達到7.5萬臺。叉車市場的快速放大,吸引了眾多業外資本的加入,比如中國重汽、江淮等汽車大企業已經進入這塊領域。由于目前國內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隨著外資品牌往中低端市場的拓展,國內企業產能問題將逐步顯現。

  在挖掘機市場,據挖掘機分會秘書長陳正利介紹,2005年挖掘機產銷在3.3萬臺左右,與2004年基本持平。但其中小型挖掘機占1/3,達到了1.2萬臺,比2004年翻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介入工程機械的資本愈加充盈起來,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資本,都從各方面表明了深耕市場的決心。

  后來者的擴張

  這其中有兩家值得關注,一家是宇通重工,另一家是福田重工。同是2003年末進入工程機械行業的這兩家企業,彼時,前者為中國客車業的龍頭,后者是農業機械行業的新貴。

  時至今日,依托鄭工40余年的積累,宇通重工在原有鏟運機械業務上,提出“要靠老業務吃飯,靠新業務發展”的策略,開始向混凝土機械、樁工機械、壓實機械等新的領域進軍,不斷拓展自己的產業鏈條。

  “要讓工程機械板塊像客車板塊一樣成為宇通集團的另一支柱產業”是宇通集團總裁湯玉祥對宇通重工的期許。

  同樣,福田重工也已換檔上路,形成了以裝載機、挖掘機、旋挖鉆機、壓路機為主的工程機械板塊。2005年福田重工裝載機產銷已逾3000臺,一舉跨入了行業十強的行列。

  2006年,福田重工給自己定的目標是100億元,其中進出口公司承攬10億元的任務,余下的90億元農業機械貢獻率將在一半以上,工程機械完成20億~25億元,車輛制造完成20億元。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后入者福田重工提出了全球化的發展戰略,40%產品在本國制造、本國銷售;30%的產品本國制造、國外銷售;30%的產品國外制造、全球銷售。

  在福田重工董事長王金福眼里,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極具魅力的舞臺,如何實現從“遲到者”到“領跑者”的蛻變,需要的不僅是時間,更多的是一種信念的堅持。雖然在農機行業,福田重工用了八年時間完成了從門外漢到行業排頭兵的完美轉化,但成功并不一定能復制,福田重工需要在這塊土地上重新書寫傳奇。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