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聯重科澄清稱“傳聞不屬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1-0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信息時報
核心提示:中聯重科澄清稱“傳聞不屬實”
  此前曾因被傳與三一重工“交惡”而頻頻登上報紙版面的中聯重科,如今又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而這一次,導火線是香港《明報》日前對中聯重科盈利夸大的質疑。為此,中聯重科A股和H股從昨日開始實行緊急停牌。而8日晚,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回應稱“傳聞不屬實”。

  華東銷售收入夸大10倍?

  據香港《明報》報道,中聯重科被匿名舉報財務造假,指其將部分未實際銷出甚至是不存在的訂單計入正常銷售額內,有夸大利潤表現。該舉報信舉報的由頭是中聯重科三季報的業績。

  此前,中聯重科披露,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91.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7.77%;凈利潤69.59億元,同比增長16.75%。

  以上這封匿名信提出質疑稱,在2012年整個重型機械市場下滑的情況下,中聯重科是重型工業機械生產商行業中唯一一家錄得首三季純利及營業額有雙位數按年增長的公司,當中存在造假可能。該舉報信稱,中聯重科內部將公司的銷售分成3種,分別是正常銷售、B類銷售及C類銷售。其中,正常銷售是指已與買家簽訂好、有確實出貨及付款日期等的正常訂單;而B類銷售其實是買家預期會購買、但未有出貨日期、未付款、且產品仍倉儲的潛在訂單;至于C類銷售,則只是中聯重科將一些售后客戶套上別間公司而虛構出來的訂單。

  而中聯重科華東地區業務成為以上這封匿名信關注的重點。信中指出,2012年頭3個月,該區域正常銷售額為20.55億元,B類銷售額為1.38億元,C類銷售額4.83億元。《明報》報道顯示,如以正常銷售額與2011年同期的19.84億元作比較,按年增幅只有3.5%,但將3種銷售額加起來,則按年增幅一下子躍升至34.8%。受此消息影響,中聯重科A股和H股從昨日開始實行緊急停牌。

  對于以上指責是否可信?記者8日多次撥打上市公司證券部電話尋求回應,但電話一直處于忙音狀態。而8日晚,中聯重科終于出具澄清公告:“公司從未有分類銷售政策,更不存在B類銷售和C類銷售,公司所有銷售均為正常銷售。公司并無機會見到報道中所稱的‘內部銷售文件’,但公司不存在此類‘內部銷售文件’。”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表示,華東區2012年前3個月的銷售數據僅為13.19億元,與2011年同期的10.02億元相比,同比增長31.64%。

  此前業績領先曾引非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中聯重科第一次因業績領先行業而引起市場非議了,而上一次引發爭議的是公司2012年中報業績。在近年國內投資高速增長戛然而止的背景之下,去年上半年機械行業業績整體表現低迷,以申萬工程機械行業的13家上市公司來看,2012年上半年合計實現凈利潤133.12億元,同比下滑15.73%。

  與此同時,行業龍頭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以及柳工等的凈利潤則出現13%~70%不等的同比下降幅度。但對比鮮明的是,中聯重科中報業績卻表現得相當靚麗,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0.59%、21.47%。當時國內有媒體就提出質疑稱,公司的業績增長存在懸疑,在行業陷入周期性低迷的情況下,公司一方面持續進行激進的信用銷售,另一方面卻縮減了壞賬的計提比例,這一“財技”,僅上半年便足可為公司貢獻逾7億元的利潤。不過對于這樣的指責,中聯重科當時卻保持沉默態度,未做出任何澄清。

  而8日晚,中聯重科也對公司業績表現優于同行做出了一番解釋,其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產品技術、質量和服務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產品訂單增長,以及產品毛利率的提高、產品結構的優化。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