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是工程機械的復蘇啟動年,各大企業都紛紛發力,財務報表亮眼。但是相對于前幾年的瘋狂增長,今年明顯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往的工程機械最賺錢的是混凝土設備,也造就了第一個工程機械領域的中國首富,曾幾何時,實際進入生產階段的泵車廠家都有23家之多,各路豪杰紛紛加入,期望分得一塊蛋糕。也導致了兩家同城的龍頭企業血拼不斷,最后三一憤然搬遷。然而,時至今日,混凝土設備光環早已褪去,工程機械的復蘇,各有所依。
	
三一重工,首先是挖機暴漲的銷量和捉襟見肘的產能反差;然后是軍品與相關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深度耕耘;還有三一眾創的項目孵化新聞;泵車新聞已經很少了,偶爾出現V8泵車(城鎮化建設使用小型泵車)新聞??梢娙坏臉I績主要來自挖機銷量的增長,混凝土機械已經逐漸失去三一支柱產業的地位,進入第二、甚至第三梯隊。
	
中聯重科原本以工程機械、環衛機械、農業機械三個板塊發展,這些年依托著國企財力和港股、A股募集的資金,牟足了勁進行了一系列的國內外并購,大肆的擴張了產業鏈的規模。低迷這幾年都是依托環衛在支撐,逐步向農機傾斜,進行深度耕耘。然而近來突然拋售環衛機械控股權(不知道是不是和徐工大局進軍環衛機械有關),重新聚焦農機和工程機械。目前中聯主要以起重設備為代表,農機也逐漸嶄露頭角進入增長,混凝土機械主要以消耗庫存和降低風險為主,逐漸退出主角的舞臺。
	
徐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最悠久的國企來說,一直秉承大而全的產業鏈,路機一度占據著中國的頭把交椅,隨著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大而全的戰略讓企業的經營顯得力不從心,雖然在細分市場上還能爭取一定的領先優勢,但是無突出核心業務展現。新的一年主要跟隨國家政策,開拓一帶一路和重點培育環衛機械,混凝土機械本來也不是核心業務,現在更加沉淪。
	
目前混凝土機械市場,各家龍頭企業已經有相當的一段時間沒有推出實質性的新產品了,頂多是推出了新涂裝吸引一下眼球。三一泵車停留在C8時代,中聯泵車還在提Cifa復合技術,徐工的K系列,福田的L系列,按照目前來看,這樣的形勢仍將持續,混凝土設備龍頭企業進入了停滯不前的時期。
	
然而時代總是在變遷,當蛋糕很大的時候,就會有巨頭強勢介入分食;蛋糕變小的時候,大企業就會調整戰略,重新尋找規模市場;規模較小的公司就會伺機而動,迅速補位。
	
比如這幾年一直在城鎮化小型混凝土機械發力的科尼樂重工、九合重工等做得風生水起,產銷量穩步提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并逐漸開始進入了大型設備的隊伍,如果大企業真的要聽之任之,隨波逐流,那釋放的市場空間足夠支撐一批企業做大做強。
	
后續的混凝土機械市場空間仍在,中國雖然暫時告別大規模的建筑時代,但是城市化進程遠遠沒有結束,而且東南亞一代一路的建設也才剛剛起步,增加雖然緩慢,但是維持一定的規模還是不成問題的。
	
未來,誰能夠深耕細分市場,兼顧三一、中聯大規模存量設備和一帶一路建設,誰就能在混凝土設備市場中持續發力,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