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水泥,在外省已有成功的經驗,但是,廣西的煤矸石成分與外省的煤矸石成分區別較大。外省煤矸石主要含SiO2、Al2O3等成分,CaO含量較低,只能用來代替粘土質原料,所以摻量較低,只占全黑生料的10%左右。廣西地處石灰巖地帶,其煤層處于石灰石夾層之間,開采出的煤矸石以CaO和SiO2為主,因此,不僅可以用于代替粘土質原料,而且可代替部分石灰石,煤矸石摻量可達全黑生料的30%。
廣西合山礦務局開采煤已有80多年歷史,現有煤矸石儲存量達1050萬t。廣西建材工業學校與廣西合山礦務局組成聯合科研小組,共同研究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燒制水泥。在實驗室小試、土立窯中試的基礎上,于1993年1月在廣西合山礦務局現有4.4萬t/a的生產線上進行工業性生產試驗。此次工業性試驗,共生產立窯熟料992t,磨制普通硅酸鹽水泥1078.25t,試驗過程表明,利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水泥,能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生料易燒性好,生產出的水泥色澤好,為黑色,用戶使用后反映良好,產品經廣西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抽樣檢測,其性能和各項參數均符合GB175-85的要求。
    2  生產條件及試產情況 
    2.1  主機設備 
    生料磨采用Φ1.83×7m開路磨機,配料系統采用微機控制配料。 
    立窯采用Φ2.2×7m液壓塔式機立窯,成球采用預加水成球系統。 
    水泥磨采用Φ1.83×7m開路磨機,配料采用電磁振動給料機配料。 
    2.2  原、燃料化學成分 
    各原、燃材料化學成分詳見表1,煤的工業分析見表2。
表1 原、燃料化學成分(%)
| 
 物料名稱  | 
 燒失量  | 
 SiO2  | 
 Al2O3  | 
 Fe2O3  | 
 CaO  | 
 MgO  | 
| 
 石灰石  | 
 41.96  | 
 3.17  | 
 1.02  | 
 0.60  | 
 52.10  | 
 0.97  | 
| 
 煤矸石  | 
 33.76  | 
 20.13  | 
 2.16  | 
 1.56  | 
 39.16  | 
 1.27  | 
| 
 粘  土  | 
 10.53  | 
 56.34  | 
 16.31  | 
 10.71  | 
 0.46  | 
 0.76  | 
| 
 鐵礦石  | 
 11.57  | 
 17.48  | 
 21.39  | 
 39.60  | 
 0.55  | 
 -  | 
| 
 煤  灰  | 
 | 
 54.92  | 
 22.39  | 
 12.32  | 
 2.02  | 
 -  | 
| 
 螢石  | 
 CaF2=70.00%  | |||||
             表2  煤工業分析(%)
| 
 名稱  | 
 Wad  | 
 Vad  | 
 Aad  | 
 FCad  | 
 Qnet,ad(kJ/kg)  | 
| 
 煤  | 
 1.47  | 
 7.32  | 
 33.03  | 
 58.18  | 
 22040  | 
2.3 率值的選取
    本次試驗采用螢石,結合煤及煤矸石中的SO3形成復合礦化劑,由于原料中含鋁較低,為了提高早強礦物含量,只有通過提高KH值來達到,為了保證f-CaO的吸收,促使C3S的形成,必須要有一定量的液相,因此,此次試驗采用高飽和比、高鐵配料方案。各率值控制指標為:KH=1.00±0.02,n=1.80±0.1,P=0.8±0.1,熟料熱耗Q=4598kJ/kg熟料。 
考慮到全部摻煤矸石不摻粘土,會影響生料的成球質量,不利于窯的煅燒,從而影響熟料產、質量,此次試驗考慮兩個方案見表3。
表3 兩試驗方案的配比(%)
| 
 方案  | 
 石灰石  | 
 煤矸石  | 
 粘土  | 
 鐵礦石  | 
 煤  | 
 螢石  | 
| 
 1號  | 
 50.5  | 
 30.00  | 
 2.50  | 
 4.00  | 
 12.00  | 
 1  | 
| 
 2號  | 
 47.0  | 
 35.54  | 
 -  | 
 4.40  | 
 12.00  | 
 1  | 
    2.4  生料化學成分(見表4)
表4 生料化學成分(%)
| 
 序號  | 
 燒失量  | 
 SiO2  | 
 Al2O3  | 
 Fe2O3  | 
 CaO  | 
 MgO  | 
 KH  | 
 n  | 
 P  | 
| 
 1  | 
 40.6  | 
 11.55  | 
 2.81  | 
 3.56  | 
 35.20  | 
 1.05  | 
 0.91  | 
 1.81  | 
 0.80  | 
| 
 2  | 
 40.7  | 
 10.85  | 
 2.72  | 
 3.71  | 
 37.64  | 
 0.76  | 
 1.06  | 
 1.70  | 
 0.74  | 
| 
 3  | 
 40.1  | 
 11.05  | 
 2.67  | 
 4.04  | 
 37.93  | 
 0.78  | 
 1.04  | 
 1.65  | 
 0.66  | 
| 
 4  | 
 40.2  | 
 10.85  | 
 2.52  | 
 3.47  | 
 37.92  | 
 0.63  | 
 1.07  | 
 1.81  | 
 0.73  | 
| 
 5  | 
 36.9  | 
 11.78  | 
 2.76  | 
 3.59  | 
 37.11  | 
 0.67  | 
 0.95  | 
 1.85  | 
 0.77  | 
| 
 6  | 
 38.1  | 
 11.22  | 
 2.65  | 
 3.83  | 
 37.11  | 
 0.97  | 
 1.00  | 
 1.73  | 
 0.69  | 
| 
 7  | 
 40.3  | 
 11.10  | 
 2.50  | 
 3.23  | 
 37.78  | 
 0.64  | 
 1.05  | 
 1.94  | 
 0.77  | 
| 
 8  | 
 41.9  | 
 10.48  | 
 2.10  | 
 3.35  | 
 36.18  | 
 0.73  | 
 1.07  | 
 1.92  | 
 0.63  | 
    注:后兩個樣為第2號配料方案。
2.5 熟料化學成分(見表5)
表5 熟料化學分析
| 
 序號  | 
 化學成分(%)  | 
 率    值  | 
 礦物組成(%)  | ||||||||||||
| 
 loss  | 
 SiO2  | 
 Al2O3  | 
 Fe2O3  | 
 CaO  | 
 MgO  | 
 f-CaO  | 
 KH  | 
 KH  | 
 n  | 
 p  | 
 C3S  | 
 C2S  | 
 C3A  | 
 C4AF  | |
| 
 1  | 
 0.28  | 
 20.80  | 
 5.26  | 
 6.41  | 
 63.69  | 
 0.90  | 
 1.96  | 
 0.91  | 
 0.85  | 
 1.78  | 
 0.82  | 
 44.25  | 
 26.25  | 
 3.11  | 
 19.49  | 
| 
 2  | 
 1.32  | 
 19.28  | 
 5.0  | 
 6.41  | 
 65.53  | 
 1.32  | 
 1.96  | 
 0.98  | 
 0.92  | 
 1.68  | 
 0.79  | 
 56.71  | 
 12.49  | 
 2.52  | 
 19.49  | 
| 
 3  | 
 0.36  | 
 19.11  | 
 4.81  | 
 6.41  | 
 65.11  | 
 0.78  | 
 2.86  | 
 1.03  | 
 0.96  | 
 1.70  | 
 0.75  | 
 63.09  | 
 7.19  | 
 1.91  | 
 19.49  | 
| 
 4  | 
 0.00  | 
 19.73  | 
 5.30  | 
 5.93  | 
 64.70  | 
 1.62  | 
 1.65  | 
 0.98  | 
 0.92  | 
 1.76  | 
 0.89  | 
 57.39  | 
 13.27  | 
 4.02  | 
 18.03  | 
| 
 5  | 
 0.14  | 
 19.11  | 
 4.89  | 
 5.75  | 
 64.71  | 
 1.39  | 
 3.22  | 
 1.02  | 
 0.94  | 
 -1.8  | 
 0.85  | 
 59.11  | 
 10.19  | 
 3.24  | 
 17.48  | 
| 
 6  | 
 0.11  | 
 20.24  | 
 4.93  | 
 6.59  | 
 63.03  | 
 0.91  | 
 2.20  | 
 0.93  | 
 0.87  | 
 1.76  | 
 0.75  | 
 46.88  | 
 22.65  | 
 1.93  | 
 20.03  | 
| 
 7  | 
 0.27  | 
 19.84  | 
 4.89  | 
 7.19  | 
 63.79  | 
 0.97  | 
 3.76  | 
 0.96  | 
 0.88  | 
 1.64  | 
 0.68  | 
 47.88  | 
 21.08  | 
 0.81  | 
 21.86  | 
| 
 8  | 
 0.15  | 
 19.33  | 
 4.64  | 
 6.35  | 
 64.29  | 
 1.45  | 
 2.67  | 
 1.00  | 
 0.93  | 
 1.76  | 
 0.73  | 
 57.85  | 
 11.77  | 
 1.56  | 
 19.20  | 
| 
 9  | 
 0.15  | 
 19.39  | 
 3.97  | 
 5.75  | 
 66.23  | 
 1.03  | 
 4.39  | 
 1.06  | 
 0.96  | 
 1.99  | 
 0.69  | 
 64.59  | 
 6.86  | 
 4.80  | 
 17.48  | 
| 
 10  | 
 -0.1  | 
 18.77  | 
 4.27  | 
 5.99  | 
 64.79  | 
 1.27  | 
 4.00  | 
 1.06  | 
 0.96  | 
 1.83  | 
 0.71  | 
 63.18  | 
 6.14  | 
 1.19  | 
 18.20  | 
注:后兩個樣為第2號配料方案。
2.6 熟料物理性能
熟料物理性能見表6。
              表6  熟料物理性能
| 
 序號  | 
 細度(%)  | 
 凝結時間(h:min)  | 
 抗折強度(MPa)  | 
 抗壓強度(MPa)  | |||||
| 
 初凝  | 
 終凝  | 
 3d  | 
 7d  | 
 28d  | 
 3d  | 
 7d  | 
 28d  | ||
| 
 1  | 
 2.4  | 
 4:20  | 
 6:35  | 
 4.0  | 
 5.3  | 
 7.6  | 
 24.9  | 
 33.6  | 
 49.4  | 
| 
 2  | 
 2.8  | 
 5:69  | 
 7:15  | 
 4.3  | 
 5.8  | 
 7.8  | 
 23.5  | 
 38.0  | 
 50.4  | 
| 
 3  | 
 3.0  | 
 6:40  | 
 8:10  | 
 5.0  | 
 6.9  | 
 8.3  | 
 29.7  | 
 43.6  | 
 59.9  | 
| 
 4  | 
 3.8  | 
 7:30  | 
 8:27  | 
 4.4  | 
 5.9  | 
 8.4  | 
 24.0  | 
 34.8  | 
 55.41  | 
| 
 5  | 
 4.4  | 
 6:40  | 
 7:54  | 
 4.5  | 
 6.1  | 
 8.1  | 
 27.4  | 
 38.5  | 
 57.4  | 
| 
 6  | 
 5.4  | 
 6:30  | 
 8:35  | 
 5.1  | 
 6.6  | 
 8.4  | 
 28.8  | 
 40.8  | 
 60.0  | 
| 
 7  | 
 5.6  | 
 6:50  | 
 8:27  | 
 4.6  | 
 6.1  | 
 8.2  | 
 26.1  | 
 37.0  | 
 56.0  | 
| 
 8  | 
 4.2  | 
 6:35  | 
 8:10  | 
 4.3  | 
 5.9  | 
 7.8  | 
 25.5  | 
 36.8  | 
 57.1  | 
| 
 9  | 
 4.8  | 
 6:30  | 
 8:10  | 
 4.8  | 
 6.3  | 
 8.2  | 
 28.0  | 
 39.2  | 
 57.8  | 
| 
 10  | 
 3.8  | 
 5:50  | 
 8:00  | 
 4.3  | 
 6.0  | 
 7.8  | 
 25.6  | 
 36.8  | 
 57.1  | 
從以上結果分析,有兩個熟料強度接近500號,其余8個熟料強度達550號以上。
2.7 水泥物理性能
由自治區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抽樣檢測,水泥物理性能見表7。
表7 水泥物理性能
| 
 序號  | 
 細度(%)  | 
 凝結時間(h:min)  | 
 安定性  | 
 抗折強度(MPa)  | 
 抗壓強度(MPa)  | |||||
| 
 初凝  | 
 終凝  | 
 3d  | 
 7d  | 
 28d  | 
 3d  | 
 7d  | 
 28d  | |||
| 
 1  | 
 4.4  | 
 2:27  | 
 3:42  | 
 合格  | 
 5.2  | 
 6.5  | 
 8.0  | 
 28.8  | 
 40.9  | 
 56.7  | 
| 
 2  | 
 4.2  | 
 4:50  | 
 6:30  | 
 合格  | 
 3.8  | 
 5.4  | 
 7.3  | 
 21.4  | 
 37.6  | 
 58.3  | 
| 
 3  | 
 5.0  | 
 6:07  | 
 6:57  | 
 合格  | 
 3.9  | 
 5.4  | 
 7.4  | 
 20.0  | 
 38.0  | 
 57.5  | 
| 
 4  | 
 4.6  | 
 2:05  | 
 3:25  | 
 合格  | 
 5.4  | 
 6.6  | 
 8.2  | 
 29.0  | 
 42.4  | 
 57.3  | 
| 
 5  | 
 4.8  | 
 4:50  | 
 6:40  | 
 合格  | 
 3.8  | 
 5.6  | 
 7.4  | 
 21.2  | 
 37.5  | 
 55.7  | 
    從抽檢的5個樣可以看出,有兩個樣強度達525號,三個樣達425號。 
    2.8  水泥的配化 
熟料∶礦渣∶石膏=92∶6∶2。
3 主要技術關鍵
3.1 搞好煤矸石預均化
3.2 生料配料
    根據均化后的煤矸石以及其它原燃料成分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配料,由于各種原燃材料中Al2O3含量較低,此次試驗選擇了高飽和比、高鐵配料方案。 
3.3 煅燒
    由于煤矸石配料與以往的配料方案不同,生料的不同在窯面反映的情況也不一致,因此,需要使窯工逐步適應這種料子的煅燒。 
4 主要技術指標
    4.1  均化后煤矸石TCaCO3標準偏差<1.5% 
    此次試驗,共使用近600t煤矸石,用一部鏟車均化了2d,然后從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取了24個樣進行分析,其TCaCO3值平均為71.08%,標準偏差為1.34%。 
    4.2  出磨生料控制指標 
    TCaCO3=68.5%±0.5% 合格率>30% 
    TFe2O3=4.0%±0.2% 合格率>30% 
    細度(0.08mm方孔篩篩余)<10%  
    4.3  熟料 
    熟料強度>500號    f-CaO<3.5%  
4.4 出磨水泥
    (1)SO3<2.8% 
    (2)細度(0.08mm 方孔篩篩余)<5%  
4.5 出廠水泥
    符合GB175-85對425號和5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的要求。 
5 試驗分析
從試驗過程中可以看出,1號方案和2號方案均能滿足工藝要求,熟料煅燒質量良好。從窯面情況看,料易燒,上火快,燒成反應速度快。出窯熟料f-CaO較低,最高為4.39%,最低為1.65%,平均2.87%。在煅燒近9d的時間里,平均每天窯產量在110t,在試驗過程中,考慮到窯工對此種料煅燒的適應性,避免由于搶產量造成漏生,保證燒成率。開始幾天,我們有意識的把生料庫下料量降低一些,從而控制窯的產量,待窯工適應此種料的煅燒后,再加大一點下料量。窯工反映此種料易燒,窯的產量還可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2號方案與1號方案相比,其成球質量稍差,料球表面粗糙,強度稍差,成球不易控制。入窯煅燒后炸球較多,熟料中f-CaO增加。
    從試驗的配料方案、試驗出的水泥性能看,此種水泥具有道路水泥的特性。其熟料中C3A含量較低,最高為4.02%,最低為0.80%,平均2.11%,因此,其抵抗變形的能力較大,反映出來是其后期抗折強度比較高,收縮變形比較小,脫模后其表面比較光滑。另外,熟料中C4AF含量較高,最高21.86%,最低17.48%,平均19.08%。C4AF是一種耐磨性較高的礦物,每增加1%的C4AF,水泥耐磨性的提高遠較增加1%的C3S來得顯著,耐磨性提高的幅度是后者的7~17倍,道路水泥熟料中通常要求C4AF含量大于18%,而采用煤矸石為原料生產的熟料中C4AF達19.08%,因此其耐磨性是好的。再者,試制出的水泥初凝時間較長,均大于2h,能滿足道路的施工程序,因此,利用煤矸石為原料,不僅可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而且也可以生產道路水泥。 
    從上述情況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采用本地煤矸石為原料生產水泥,在工藝技術上是可行的,煤矸石代替80%的粘土和30%的石灰石,總摻量占全黑生料的30%,可以生產出高標號水泥。
(2)采用煤矸石為原料配制的生料易于煅燒,燒成反應速度快,熟料中f-CaO較低,熟料強度高,產量也較高。
(3)單位熟料煤耗降低10.78%,電耗降低1.6%,有利于節能,降低水泥生產成本。
(4)采用煤矸石為原料,投資少,可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5)有利于保護土地資源,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