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應用技術 » 正文

泵送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0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齊海巖 孫波
核心提示:泵送混凝土施工質量問題及解決措施
  摘 要:文章分析了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常見質量問題及產生原因,還具體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泵送混凝土;質量問題;解決措施 
   
  1 前言 
   
  用混凝土泵輸送混凝土拌合物,可一次連續完成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并可連續澆筑,因而具有效率高、勞動力省的優點。但與普通混凝土相比,由于其大流動性、大砂率及較高的水泥用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工程技術人員來說,意義重大。 
   
  2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率視工程條件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混凝土外加劑和施工時的氣溫。 

  2.1 外加劑影響 

  加入泵送混凝土中的外加劑一般與水泥有相容性問題,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適應性不好會引起塌落度損失增大;另外外加劑摻量不夠,會造成混凝土的緩凝、保塑效果不理想。解決的措施是調整混凝土外加劑配方,使其與水泥相適應,施工前務必做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適應性試驗;另外在施工溫度比平常氣溫高許多時,應適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劑摻量。 

   2.2 氣溫影響 

  氣溫升高,一方面水泥的水化反應加快,坍落度損失增大,另一方面,升溫后引起的水分揮發增大,也將導致坍落度的損失。因此,夏季高氣溫施工時,要改善混凝土運輸車的保水、降溫措施,除用濕草袋等遮蓋輸送管,避免陽光照射外,可適當增大混凝土坍落度,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將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調整到20CM以上。 
   
  3 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堵管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堵管,勢必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造成堵管的原因較多,歸納起來主要有: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均勻,離析,混凝土稀散;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小造成干粘,引起堵管;混凝土拌合物的抓底、板結;混凝土在采用單粒級石子攪拌時,石子粒徑太大,而泵送管道的直徑又太小;拌和物中針片狀的石子過多;泵車壓力不夠或是管道密封不嚴密;拌和物中水泥漿用量不足,砂率偏低;泵送管道的彎管太多、管中的異物未除盡;攪拌混凝土時,不均勻,水泥成塊未松散成水泥漿;第一次泵送混凝土前未用砂漿潤滑管壁。綜上解決泵送混凝土堵管問題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檢查混凝土輸送管道的密切性和泵車的工作性能,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檢查管道布局,盡量減少管彎,特別是小于等于九十度的彎管;泵送混凝土前一定要用砂漿潤滑管道;要檢查石子的粒徑、粒型是否符合規范、泵送要求;要檢查入泵處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砂率是否適合,有無大的水泥塊,拌和物是否泌水、抓底或板結現象,若有,在石子的選用上應采用連續級配的碎石,且針片含量小,在外加劑的選用上應采取改善混凝土外加劑的引氣、增稠、保水功能等相應措施;要檢查入泵處混凝土塌落度是否足夠,若塌落度不足,則應適量提高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或在入泵處摻加適量的高效減水劑,若是混凝土黏聚性不足,則適量增大或是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檢查混凝土的初始塌落度是否大于等于20CM,若是混凝土塌落度損失快引起的混凝土堵泵現象,則應首先解決這一問題。 
   
  4 裂縫預防問題及措施 
   
  泵送混凝土較容易出現裂縫的現象。尤其要注意塑性收縮裂縫及干縮裂縫的發生,現分述如下。 
  4.1 塑性(沉陷)收縮裂縫 

  裂縫原因及特征。在泵送混凝土現澆的各種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特別是板、墻等表面系數大的結構中,經常出現斷續的水平裂縫,裂縫中部較寬、兩端較窄,呈梭狀。裂縫經常發生在板結構的鋼筋部位、板肋交接處、梁板交接處、梁柱交接處及結構變截面等部位。 

  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流動性不足以及振搗不均勻,在凝結硬化前沒有沉實或者沉實不夠,當混凝土沉陷時受到鋼筋、模板抑制所致。裂縫在混凝土澆筑后1~3h出現,裂縫的深度通常達到鋼筋上表面。 

  防治措施 

  ①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在170kg/m3以下,水灰比在0.6以下,在滿足泵送和澆筑要求的前提下,宜盡可能減少坍落度; 

  ②摻加適量、質量良好的泵送劑和摻合料,可改善工作性和減少沉陷; 

  ③混凝土澆筑時,下料不宜太快,攪拌時間要適當; 

  ④混凝土應振搗密實,時間以17MIN/次為宜;在柱、梁、墻和板的變截面處宜分層澆筑、振搗;在混凝土澆筑11.5h后,混凝土尚未凝結之前,對混凝土進行兩次振搗,表面要壓實; 

  ⑤為防止水分蒸發,形成內外硬化不均和異常收縮引起裂縫,應采取措施緩凝和覆蓋。 

  4.2 干縮裂縫 

  裂縫原因及特征。混凝土的干燥收縮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縮造成的。混凝土的水分蒸發、干燥過程是由外向內、由表及里,逐漸發展的,由于混凝土內外干燥程度差異太大,從而造成裂縫。由于混凝土的蒸發干燥非常緩慢,故此裂縫一旦發生則多數持續時間較長,而且裂縫發生在表層很淺的部位,裂縫細微,有時呈平行線狀或網狀。 

  預防措施 

  ①注意水泥品種及用量。水泥的需水量越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縮越大,不同品種水泥混凝土的干燥收縮程度不同,宜采用中低熱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混凝土干燥收縮隨著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②注意用水量。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受用水量的影響最大,在同一水泥用量條件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和用水量成正比,且為直線關系;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縮越大。塑性收縮裂縫、干縮裂縫都是由于混凝土單方用水量過大、坍落度過大,而且水分蒸發過快造成的。因此嚴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是減少裂縫的根本措施。為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應盡可能將單方混凝土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以下,對于澆筑墻體和板材的單方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尤為重要。為了降低用水量,摻加適當數量減水率高、分散性能好的外加劑是非常必要的。 

  ③砂率。混凝土的干燥收縮隨著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數值不大。泵送混凝土宜加大砂率,但應在最佳砂率范圍內。 

  ④摻合料。礦渣、煤矸石、火山灰、赤頁巖等粉狀摻合料,摻加到混凝土中,一般都會增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值。但是質量良好、含有大量球形顆粒的一級粉煤灰,由于內比表面積小、需水量少,故能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縮值。 

  ⑤外加劑。在選用外加劑時,選用干燥收縮小的減水劑或泵送劑。 

  ⑥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澆筑面受到風吹日曬,表面干燥過快,產生較大的收縮,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在表面產生拉應力而開裂。如果混凝土終凝之前進行良好的早期保溫養護,對減少干燥收縮有一定作用。 
   
  5 裂縫形成后的處理措施 
   
  混凝土裂縫,若在混凝土仍然是潮濕狀態時,可采取的處理措施有:如產生的裂縫寬度很小時,可以采取掃入水泥和膨脹劑的混合物填充到裂縫中的措施;如裂縫寬度稍大一些時,可以沿著產生的裂縫注入具有膨脹性能的水泥漿;如產生的裂縫寬度再大一些時,可以直接澆筑具有微膨脹的水泥砂漿,該水泥砂漿采用的水灰比應與原混凝土采用的水灰比相同。 

  若混凝土已經到了硬化狀態,可考慮采用環氧樹脂水泥砂漿或聚合物水泥砂漿灌縫。而對于那些對強度要求不高的混凝土構件,還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如各種防水密封膠等進行密封,以防止滲水和鋼筋銹蝕。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泵送混凝土易產生的施工質量問題較多。對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切實從每一個環節入手,做好過程控制,完善施工手段,從而確保施工質量。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