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應用技術 » 正文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使用輕體砌塊材料做填充墻時墻體防裂縫初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0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任長海 任長河
核心提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使用輕體砌塊材料做填充墻時墻體防裂縫初探
  摘 要:在現行施工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等結構體系中,基本采用輕質砌塊砌體作為填充墻,經常出現裂縫,導致外墻滲漏、內墻不美觀等問題。本文對輕質砌塊砌體作為填充墻產生裂縫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在總結施工經驗的基礎上闡述控制裂縫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砌塊砌體;裂縫原因;控制措施 
   
  1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土地的日益緊張、環保要求的緊迫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燒結粘土實心磚被禁止使用,國家政府大力提倡使用輕質高強多功能的建筑材料,普通混凝土空心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爐渣水泥空心磚、粉煤灰水泥空心磚等材料在結構的填充墻普遍被采用。但在使用過程中,有些建筑出現外墻滲漏、內墻開裂現象,因其原因導致使用不便甚至投訴和糾紛時有發生,政府有關部門、房地產開發商對此問題頻感頭疼。尤其東北地區,冬天氣溫寒冷夏天炎熱,經過凍容循環,致使外墻爆皮脫落;墻體開裂導致滲漏;內墻長毛破壞裝修影響美觀和正常使用,給住戶造成心理負擔。 
   
  2 砌塊砌體填充墻裂縫種類及產生原因 
   
  2.1 干縮裂縫 

  過去使用的燒結粘土實心磚,由于原材料和加工工藝原因,材質密實吸水率低,干縮變形很小,而且變形完成比較快。對于非燒結砌塊,隨著含水量的降低,材料會產生較大的變形。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干縮率為0.3~0.45mm/m,輕骨料砌塊的干縮變形更大。這些砌塊的干縮變形特征是早期發展比較快,如混凝土砌塊出廠后放置28天強度達到100%時,干縮變形只完成50%,其后逐步變慢,三年左右才能停止干縮變形,因此砌塊砌體填充墻在施工完的三至四年間處在一個徐變狀態中。砌塊砌體填充墻干縮變形裂縫在建筑上分布比較廣、數量多,而燒結粘土實心磚砌體的干縮變形相對來說就少得多。如誼江佳園小區2004年6月,部分單位工程混凝土結構陸續封頂填充墻開始砌筑,設計填充墻為丹東地區通用的爐渣混凝土空心磚墻,由于2004年丹東市開發項目多,空心磚生產廠家受到資金和場地的限制,丹東市場根本沒有經過6個月以上場地堆放有過自然變形的空心磚,基本上都是超過28天養護齡期便銷售施工,另外砌筑時正逢雨季部分空心磚含水率達到飽和狀態,因此砌筑完成后逐漸產生干縮變形,是小區部分墻體產生裂縫的原因之一。 

  2.2 溫度裂縫 

  溫度變化會引起材料的熱脹冷縮,在約束條件下,溫度變形引起的溫度應力足夠大時,墻體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對于填充墻尤其外墻來說,在周期性的日照輻射影響下混凝土線膨脹系數為10×10-6/℃,砌體結構線膨脹系數為5×10-6/℃,兩種結構熱膨冷縮步調不一致,其產生變形的差異將導致在兩種材料連接部位的裂縫。具體表現為梁、板與砌體接角處出現裂縫;頂層砌體門、窗洞口的角部呈八字狀的裂縫等。溫度裂縫是造成圍護結構墻體早期開裂的主要原因。 

  2.3 施工不當引起的裂縫 

  砌體砌筑時,灰縫砌筑砂漿不飽滿或厚薄不均,砂漿的稠度不夠等,使砌塊迅速吸收了砂漿中的水分,造成薄層灰縫干縮開裂,既影響砌體強度尤其是抗剪和抗拉強度,設備設施線管施工時未預埋,墻體砌完后鑿溝埋設,由于填充墻本身強度較低且薄,是墻體整體性遭到破壞。 

  砌塊砌體圍護結構與混凝土墻柱之間未按規范要求鋪設拉結筋或拉結筋安裝位置不當。 

  一層填充墻底部未設基礎直接在地面墊層上砌筑或基礎過小,產生不均勻沉降。 

  施工洞預留過多且不規范,填堵處理不好。 

  砂漿配合比不當。很多工地對砂漿配合比計量不嚴,砂漿的材料用量偏差較大,致使灰縫砂漿強度分布不均,強度偏低,造成裂縫。 

  2.4 其他原因 

  主體結構產生不均勻沉降;部分建筑竣工后住戶進行拆改,使墻體整體性遭到破壞也是造成輕質砌塊墻體裂縫的重要原因。另外,輕質砌塊砌體裂縫在建筑物墻體上還可認為是由于材料質量不合格,設計者重視不夠,設計和施工無針對性防裂措施等。如砌塊出現質量問題,那么砌體會出現各種形式的裂縫。 
   
  3 砌塊砌體圍護結構裂縫控制措施 
   
  3.1 干縮裂縫的防治 

  砌體在存放和運輸過程中,宜有防雨措施。運輸裝卸,宜用專用工具,嚴禁摔、擲、翻斗卸貨。 

  購回砌塊后應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上墻砌筑,有條件的場地最好存放半年以上,這樣可使其在自然狀態下完成大部分干縮,減少砌筑后的干縮率。存放時要擺放,高度不易超過1.6米。 

  在砌筑前嚴禁干磚砌墻。因為干磚砌墻砂漿很難鋪攤,且砂漿脫水迅速喪失強度,所以,在砌砌塊前要灑水,令砌塊有適當濕潤。砌砌塊完成后,在抹灰前墻體澆水要適度,不要一次性澆水,抹灰前24小時,在墻上澆水一次,12小時再澆水一次,但每次澆水不宜太多,以從顏色上能分開干濕磚為準,不能看到磚表面有水析出,更不能使砌體含水率達到飽和。 

  內墻與梁、板、柱結合處的抹灰層中,宜沿縫長方向加貼不少于200mm寬纖維網布做防裂處理。 

  3.2 溫度裂縫的防治 

  除按《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中的第5.3.1、5.3.2條執行外,尚需注意: 

  為防止梁、板與砌體接角處沿水平面出現裂縫,在砌筑外墻時必須按要求施工,做到日砌筑高速不得超過1.8M,以防砌筑砂漿硬化沉實時拉裂灰縫;墻頂梁底必須用實心磚隔日斜向楔砌,最好預留一周,預留高度要調整好,確保斜頂磚擠緊砌實。 

  為防治框架柱、異形柱、剪力墻與輕質砌體接角交接處出現裂縫,按規范要求預埋拉結筋時,要與砌塊模數相匹配,使拉結筋水平伸入灰縫中;此外在頂層、屋面層的輕質砌體門、窗洞口處增設構造柱(或用混凝土灌實輕質砌塊)、圈梁并與建筑物整體連為整體。 

  為防止頂層砌體門、窗洞口的角部出現人字形裂縫,可采取加強屋頂隔熱措施及在頂部抹灰層中增設鋼絲網等。北方地區外墻最好在外部做保溫處理。 

  3.3 施工措施 

  砌塊砌體砌筑時要使灰縫砂漿飽滿,水平灰縫飽滿度不低于90%,豎直灰縫飽滿度不小于60%。厚度均勻,特別是豎縫。水平灰縫厚度和豎縫寬度應控制在8-12mm,鋪灰長度比砌塊略長,不得超過800mm。嚴禁用水澆灌灰縫。 

  砌塊砌體砌筑時,預埋管線要邊砌邊預埋,盡量不打或少打砌塊,空心砌塊砌體管應從空心內走。 

  在砌期之前規范及皮數桿標準的準確位置預埋拉結筋,拉結筋要與混凝土結構粘接牢固。 

  一層內墻下應設潛基礎,基底要夯實。 

  盡量少留施工洞,必要留時,按規范規定設置過梁、拉結筋。填堵時與原墻灰縫一致接縫填充密實。 

  加強施工過程砂漿拌合的監督。拌和站配合比要及時更換展示清楚,計量器具要準確。禁止手工攪拌。 

  3.4 其他措施 

  加強材料質量的監管,不合格的材料堅決不用。設計時要以人為本,使用功能盡量合理,以減少竣工后改動的可能。 
   
  4 結 語 
   
  輕質砌塊砌體做填充墻結構時的裂縫機率要比燒結粘土磚大,原因是由兩種材料本身的性質決定的。由于輕質砌塊砌體裂縫原因廣泛、復雜,在使用輕質砌塊砌體做填充墻結構時,首先選擇質量好的輕質砌塊,在施工前一定要針對輕質砌塊砌體材料的性質,做好施工技術準備,施工過程中,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嚴格按規定和設計要求施工,可大量減少裂縫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國家標準,GBJ3-88,砌體結構設計規范[3].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2]行業標準,JGJ/T14-9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墻體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