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現澆樓板存在裂縫問題,從施工現場管理角度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樓板裂縫;原因;預防措施
前言:
一直以來現澆樓板存在裂縫的現象較為常見,尤其是目前由于樓板裂縫而引起的屋面、樓面滲漏水的情況已經成為房屋交付過程中用戶投訴的一個熱點問題。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45度斜角裂縫,并且愈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愈大,另外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板跨中也是經常出現裂縫的部位。在這里根據近幾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現從施工現場管理角度進行簡單分析,闡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施工過程中導致現澆樓板產生裂縫的因素常見的有: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樓面板的配筋施工不規范、保護措施不到位及板中預埋管線的設置不當,砼的水灰比控制及澆搗后的養護不到位等。針對上述主要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1、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
房屋建成后由于基礎的設置不當或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如后澆帶的設置、澆搗時間以及樁基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等都可造成不均勻沉降,從而引起房屋樓板產生裂縫。
因此在設計階段應針對不同土質及房屋結構選擇相應的樁基。主要應考慮以下方面①保證作用于地基的荷載不能超過地基的承載力,以便使地基有足夠的安全系數。②控制基礎的沉降,使之不超過地基的允許變形系數。
在壓縮性有顯著差異的土中、地基形式不同處、轉折部位、平面復雜、高低差異部位、局部有地下室的邊緣處等設置合理的沉降縫、后澆帶。對房屋中的后澆帶應控制好相應的澆搗時間,一般宜在兩邊不均勻沉降基本穩定后澆搗。
2、樓板配筋設置及預埋管線不當
1)現澆樓板鋼筋施工不規范、防護措施不當引起樓板裂縫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鋼筋在樓面砼板中的受力主要承受抗拉作用,以抵抗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的產生,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在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設置砼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且不太容易跑位。但當墊塊設置數量不足、間距過大時,鋼筋網的合理保護層厚度就無法保障,所以墊塊間距必須按規范要求控制在1個/m2左右。相對樓板下層鋼筋而言,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較難問題。其原因為:1、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設計采用小規格,大部分為圓鋼,并且現有的設計大多只配支座處的負筋,而板跨中只配單層底筋;2、上層鋼筋網的鋼筋撐腳設置間距過大,甚至漏設的情況,就更容易使上層鋼筋彎曲變形;3、在施工過程中各工種交叉作業安排不當,造成面層鋼筋施工基本完畢后仍有其他工種人員頻繁行走踩踏,自然就存在鋼筋彎曲、變形、下墜的情況。4、現在商品混凝土已經普及,泵送混凝土的泵送管在樓面施工過程中需拆卸、移位,同時泵送軟管又需不少人員來移位以攤鋪混凝土。這必然對成品鋼筋造成相當大的破壞,嚴重的幾乎可以使上下層樓板鋼筋網片幾乎粘連在一起,既減少了有效截面又破壞了保護層的設置,從而引起裂縫的產生。上述四項原因均可導致上層鋼筋砼保護層厚度無法保證,進而引起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在上述原因中,第一個是客觀存在的,難于提出措施加以改進,如果把樓面負筋規格加大,鋼筋用鋼量將大大增加,工程造價會提高。但后三個原因卻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施工單位加大自身的管理力度,監理單位加強驗收、督促加以改進。根據近幾年的現場監理的經驗,上層鋼筋網的鋼筋撐腳設置間距過大,甚至漏設的情況比較普遍。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必須嚴格按照工藝要求設置鋼筋撐腳,其縱橫向間距不應大于1米。特別是對于Φ8一類小規格的圓鋼,撐腳的間距應適當進行加密,并且撐腳要求用鉛絲綁扎固定以防止跑位,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提高質量意識,避免設置間距過大、漏設的情況發生。對于在施工過程中受到施工人員踩踏后彎曲、變形、下墜的情況,建議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決:
① 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安裝工種的預埋電管線和木工的模板收頭、修補工作應及時穿插完成,盡量做到少留尾巴,以有效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其他工種人員的認為踩踏。
② 在必須的通行處應搭設簡易通道或鋪設腳手片、舊模板,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員行走。混凝土泵送管必須用鋼管搭設支架,嚴禁將管子直接置于鋼筋上。
③ 加強對各相關班組的技術交底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對樓板鋼筋的成品保護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行走時,應自覺沿梁或簡易通道行走,不得隨意踩踏中間部位鋼筋。
④ 安排足夠數量的鋼筋工在砼澆筑前及澆筑過程中及時進行跟班整修,特別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樓面裂縫最容易發生處應重點整修。
2) 預埋線管處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預埋線管,特別是目前的住宅工程隨著社會的發展配套管線數量日益增多,諸如強電、通信、網絡、樓宇對講等等。多根線管的集中布置是砼截面受到較多削弱,由于應力集中,是容易導致裂縫產生的薄弱部位。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或者數量相當集中,開間寬度又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
對于此類問題,首先建議設計單位在設計過程中盡量能夠考慮分散各類管道的走向,避免過于集中地在樓板內敷設預埋管線。
現場施工中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各類管線的集中處,應按技術規范要求增設垂直于管線走向的鋼筋網片或鋼絲網片進行加強。管線在敷設時應盡量避免交叉穿越,交叉布線處可按技術規范要求采用接線盒、過路盒,同時在多根線管的集中處盡量采用放射形分散分布,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確保線管底部的砼澆注質量和振搗密實。
3、砼的水灰比控制及澆搗后的養生
1)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
高層泵送混凝土因考慮泵送需要出廠時施工坍落度已經比較大,在高溫季節施工因快速失水,引起混凝土收縮相當容易產生裂縫。再加上混凝土運輸車在運輸途中擅自加水或者現場澆注過程中操作人員為便于泵送、加快施工速度,偷偷加水。這既影響混凝土質量也進一步促使混凝土裂縫更容易產生。
因此,在現場施工管理上,必須加強對送至現場的商品混凝土的級配控制,隨時抽檢坍落度、觀察混凝土質量,嚴禁操作人員擅自加水。同時,按規范規定做好試塊的取樣制作,以便檢查混凝土的質量。高溫季節施工,由于混凝土初凝時間較短,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安排足夠的操作人員緊跟做好抹面收頭工作,確保不脫節。相反,對于冬季施工,由于混凝土初凝時間較長,在完成一遍抹面收頭后,應在混凝土初凝后安排人員進行二次抹面收頭,也可以有效減少初期收縮裂縫的產生。
2)砼澆搗后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砼的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早期的認真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大量減少初期收縮裂縫發生。但實際工程中,為了加快進度和澆水將影響彈線及施工人員作業,因此對于樓面砼往往缺乏充分、及時地澆水養護,即使養護了也無法確保足夠的持續時間。很多樓板裂縫也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
由此可見,施工中加強混凝土的養護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并持續保濕養護一周左右,可以有效減少裂縫的產生。對于大面積的樓板,相當容易收縮裂縫,因此養護就顯得更為重要。施工單位應安排足夠的勞動力員,及時做好澆水養護,避免混凝土脫水,在高溫季節,建議可以采用蓄水進行養護,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減少對施工的影響。
二、結論
對于混凝土樓板的施工,只要從設計方案地控制;施工前做好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審核,確保方案可行、切合實際;施工中做好對鋼筋質量的檢查、驗收,正確設置保護層墊塊、撐腳,加強混凝土施工工藝的控制;施工后,堅持做好樓板混凝土的保濕、保溫、養護工作。總結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樓板結構施工中只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管理、措施到位,是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減少混凝土樓板裂縫的產生。
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是各種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在采取了上述事前、事中、事后防治措施后,仍有可能出現樓面裂縫的情況。對于這些樓板裂縫,應在建筑裝飾工程施工之前必須預先做好裂縫的修補、處理工作,確保無滲漏后再進行裝飾工程。住宅樓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層較厚,可以先對裂縫進行高壓注漿或采用鑿“V”型槽環氧樹脂注入的方法修補,然后通過在建筑層中增設鋼絲網或鋼筋網片進行加強。相對來講,板底粉刷層較薄,修補裂縫后容易暴露,影響美觀并引起投訴,所以此類裂縫應小心處理,確保不影響外觀。板底裂縫建議委托專業單位進行修補,目前采用碳纖維等輕、薄的新型高強材料對裂縫作粘貼加強處理較為多見。碳纖維抗拉強度高、材質輕、薄,既能起到良好的補強作用,又不影響粉刷和裝飾效果,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裂縫修補措施。
參考文獻:
[1]黃啟發 《建筑施工知識》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余勝光《建筑施工技術》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3]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江見鯨、陳希哲、崔高浩《建筑工程事故處理與預防》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