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生產技術 » 正文

淺談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控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30  來源:《黑龍江交通科技》 2005 年 第11 期(總第141 期  作者:張宿峰
核心提示:淺談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控制
1  混凝土結構常見的外觀缺陷
 
  (1) 大面平整度差,表現為結構表面凹凸不平;
  (2) 表面露筋和鋼筋保護層不足,表現為鋼筋外露或在混凝土表面有明顯的鋼筋印痕,使混凝土與鋼筋不能有效握裹或易鋼筋銹蝕,并導致結構不安全;
 
  (3) 結構表面有蜂窩、麻面和氣泡,表現為蜂窩狀的孔洞、表面粗糙不光滑,有許多小坑并有粗骨料外露。
 
2  產生外觀缺陷的原因分析
21  大面平整度差的原因
 
  (1) 模板的規格不統一,接縫處有錯茬;
  (2) 模板的加固不好,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生脹膜;
  (3) 模板本身變形。
 
22  露筋或保護層不足的原因
 
  (1) 模板漏漿或混凝土產生離析,使澆筑部位少漿,不能將鋼筋完全握裹;
  (2)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在鋼筋過密、斷面較小處,粗骨料容易被卡住,使水泥砂漿難以自由流動包裹鋼筋;
 
  (3) 振搗時振搗器接觸鋼筋或由于施工人員的踩踏等造成鋼筋移位脫離墊塊而貼近模板。
 
23  表面產生蜂窩、麻面、氣泡的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或拆模時間過早,造成粘模;
  (2) 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孔隙未堵好造成漏漿;
 
  (3) 混凝土中的各組成材料計量不準或攪拌時間短,拌和不均勻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差,使振搗不能密實;
  (4) 下料時傾落高度過大,造成離析,使骨料聚集;
 
  (5) 振搗時沒有實施分層作業,導致層次不清,產生過振、漏振;
  (6) 個別結構呈斜坡狀,振搗時氣泡不易浮出,停留在模板表面。
 
3  預防措施
31  大面平整度差的預防
 
  (1) 在模板的加工制作和選用上,盡量的統一標準,如螺栓孔的位置、大小等必須統一,使模板在拼接時無錯茬;
 
  (2) 確保模板加固牢靠,對易發生脹膜的部位加強錨固,并在混凝土澆筑期間注意觀察,發現不利情況立即采取措施挽救,另外施工腳手架必須與模板系統分開,以防止不利受力的發生;
 
  (3) 支立模板之前,盡量不要選用凹凸不平、彎曲變形的模板。
 
32  露筋或保護層不足的預防
 
  (1) 混凝土在拌制、運輸和澆筑的過程中嚴格按規范操作,保證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且骨料的最大粒徑不超過截面尺寸的1/ 4 ,并不大于鋼筋凈距的3/ 4 ;
 
  (2) 在鋼筋過密、斷面較小的部位使用30 mm棒進行振搗,如有必要還可配以人工插搗;
  (3) 水泥砂漿墊塊在制作時埋入鐵錢,以便其綁扎固定在鋼筋上,防止鋼筋因移位造成的保護層不足。
 
33  表面蜂窩、麻面、氣泡的預防
 
  (1) 模板在使用前用砂或鋼刷打磨平整,去掉修補殘留下的焊渣和灰漿等附著物,脫模劑用滾刷涂勻,薄薄一層即可;
 
  (2) 控制好拆模時間,不能過早拆模,拆模時間應不少于24 h ,氣溫低于20 ℃時,不應少于30 h ,以防止粘模;
 
  (3) 模板接縫用密封條粘貼密實,所有的孔隙包括對拉螺栓位置也用密封條密封,防止漏漿;
  (4) 控制混凝土的拌制、運輸等環節,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保證出料質量;
 
  (5) 當混凝土的傾落高度超過2 m 時使用串筒、溜槽等防止直接傾落產生離析;
  (6) 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實行分段、分層澆筑,使層次清晰,按所使用的振搗器的作用半徑掌握好振搗間距,防止過振、漏振;
 
  (7) 對于結構上的原因造成的氣泡不易上浮,可采取在混凝土中摻加減水劑等外摻劑的措施,可取得一事實上的效果。
 
4  結束語
 
  在當前公路施工領域,混凝土結構的內在質量仍然受到高度重視的同時,外觀質量越來越被關注,這也成為衡量一支施工隊伍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企業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的話,將無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